摘要:在我国首都高新区E-Town,一座被称为全球首家的“机器人商场”正式开业。这不是普通的商场,而是一家专门销售机器人、且完全采用汽车4S店模式运营的零售中心——销售(Sales)、服务(Service)、零部件供应(Spare parts)和客户反馈(Surve
在我国首都高新区E-Town,一座被称为全球首家的“机器人商场”正式开业。这不是普通的商场,而是一家专门销售机器人、且完全采用汽车4S店模式运营的零售中心——销售(Sales)、服务(Service)、零部件供应(Spare parts)和客户反馈(Survey),全部集中在一栋四层楼的建筑内。
机器人4S店中的机器人
从千元机器人到百万级人形机器人
这家商场集合了来自优必选、宇树等近200个品牌的100多款机器人,产品类型从售价约2000元的小型消费类机器人,到价值数百万元的高端人形机器人,应有尽有。更有吸睛的“镇馆之宝”——等身版爱因斯坦人形机器人(约合67万元人民币),逼真还原了科学家的神态与动作。
在这里,消费者不仅能看到下厨做饭、调制咖啡、发药、作画、打篮球、跑障碍赛的多功能机器人,还能与会下棋、跳舞、甚至以秦始皇、牛顿、李白等历史人物为原型的仿生机器人互动。商场内的机器人主题餐厅也极具特色——上菜的是机器人,厨房里忙碌的也是机器人厨师。
科技体验馆般的布局
不同于传统家电卖场,这里更像是一个科技乐园。顾客可以现场操控机器人,观看机器人踢足球、跑步比赛,还能到专门的售后区更换零部件或进行维护。运营方希望借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公众逐渐将机器人视为生活中的常态化伙伴,而不是遥远的科幻产物。
背后的产业信号:生活化与规模化
行业专家指出,这一模式并不仅仅是零售创新,更是我国推动机器人产业走向生活化、规模化的重要一环。商场负责人王一帆就表示:“如果机器人要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单靠制造企业是不够的,还需要针对消费者需求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事实上,这一商场的落地,与我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战略投入高度相关。去年,我国批准了超过200亿美元的补贴,并计划设立约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370亿美元)的专项基金,扶持AI与机器人初创企业发展。这背后,是在经济增速放缓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推动智能化产业升级的国家战略。
全球科技舞台上的较量
值得注意的是,商场的开业时间与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8月8—12日)以及即将在首都举行的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8月14—17日)紧密衔接,既是商业落地,也是对外展示我国科技实力的一次集中亮相。
随着我国加快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美国的特斯拉、波士顿动力等企业也在呼吁美国政府制定国家级机器人发展战略,以应对竞争压力。
可以说,这家“机器人4S店”不仅是一处零售场所,更是我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中的一块展示窗口——它传递的信号很明确:机器人,不再只是高科技展台上的“明星”,而是将逐步进入你我的日常生活。
来源:万物云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