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惠”过日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0 09:13 3

摘要:日常低碳行为让每个人真实参与城市减碳,乘公交、骑单车、垃圾分类……个人“惠”过日子的小行动推动城市更美、生活更“绿”。

“我最近又攒了261千克碳减排量,累计获得了614千克。”8月8日,武汉市民谷雨拿起手机,翻看自己的减碳成果。

在武汉,绿色低碳不是口号,它既是市民积渐而成的生活方式,也是市民手机里可量化、能兑换的“个人资产”。

日常低碳行为让每个人真实参与城市减碳,乘公交、骑单车、垃圾分类……个人“惠”过日子的小行动推动城市更美、生活更“绿”。

1

减碳,已经是武汉市民谷雨的日常习惯。她家住江岸区后湖片区,早上7时30分,她出门骑上共享单车,5分钟到达地铁口,然后转乘地铁上班。

“以前觉得环保是政府和企业的事,现在发现人人都可参与其中,而且减碳行为被记录、被认可,扫辆单车、坐趟地铁都能获得碳减排量,这种感觉很好!”谷雨展示着手机里实时更新的碳账户:骑行5分钟积84克,坐地铁40分钟攒829克,家里通过“惠节电”省电小程序省下的电可换算成525克碳减排量。

在武汉,像谷雨这样的“低碳达人”已有182万人。他们手机里都装着“环保管家”——“武碳江湖”小程序。这个武汉市个人碳生活平台正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方式。

武汉碳普惠公司工作人员向大学生推介“武碳江湖”小程序。

在武昌区户部巷社区,居民们围着碳普惠讲师学习“挖碳秘籍”:乘坐地铁每公里可获得78.4克碳减排量,骑行共享单车每公里则能获得93.3克碳减排量;将家中电表与“惠节电”小程序相连,少用1度电,就能获得525克碳减排量;各种快递包装盒积攒起来投放到指定回收箱,都能获得相应的碳减排量……“很有趣,就像闯关游戏,越参与越上瘾。”一位“武碳江湖”用户说。

如今,“武碳江湖”平台接入了共享骑行、公交出行、地铁、旧物回收等生活场景。市民打开手机上的“武碳江湖”,完成上述衣食住行的低碳行为,就能获得相应的“碳积分”。

数据显示,平台上线2年来,已记录武汉居民1220万次减排行为,累计减碳3.46万吨。

2

8月7日,居民魏英用118千克碳减排量兑换了236元银行贷款利息红包。

1千克碳减排量=2元。今年3月,武汉创新碳普惠机制,推出全国首个“碳减排量抵扣贷款利息”闭环系统:居民在“武碳江湖”积攒的碳减排量,可以在民生银行“民生楚惠Life”小程序兑换利息红包,用于抵扣按揭贷款、综合消费贷款、个人微型消费贷款等利息。

日常低碳行为可以折算为碳减排量,并用于抵扣房贷和消费贷款利息。通讯员姜文嘉 供图

这套全国首创的“碳抵贷”模式是政府、银行、科技企业联手打造的“绿色金融试验田”。

民生银行武汉分行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上班族每天绿色通勤可积攒约1千克减排量,再加上家中省电、旧物回收等,坚持一个月就能获得40多千克碳减排量,可抵扣贷款利息约90元。

今年7月初,已有39位武汉市民享受到“碳抵贷”福利,用碳减排量抵扣了贷款利息,体验到“低碳即理财”的新奇生活。

除了抵贷,年轻人更喜欢在“武碳江湖”平台的低碳商城将碳积分“变”成各种早点、帆布袋和玩偶。

“每次外出,我都拉着男友坐地铁,家里的旧物投入回收箱,这样就能拼出更多‘碳值’。”8月7日,“90后”程序员陈依依笑着说,“隔天上班时,就可以凭积分在便利店兑换热干面、三明治等早餐。”

数据显示,平台上线以来,大约23%用户将碳积分用于兑换餐饮折扣,还有17%选择捐赠公益项目。

3

在武汉,个人主动为生活添“绿”,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慢慢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把每一届武汉马拉松办成绿色低碳的“绿马”,武汉和市民、跑友共同兑现着这个承诺。

以今年的“汉马”为例,赛事本身产生了3030.22吨的碳排放,但通过参赛选手和市民踊跃捐赠个人碳减排量,再加上武钢捐出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正好抵消了赛事的碳排放。

“汉马”跑友参与共植碳中和林,低碳健步行活动。 刘斌 摄

此外旅游区种下“汉马林”,发布低碳倡议书,倡议低碳出行、物料循环利用,赛事尽量使用新能源车、环保材料,推广塑料瓶回收再生材料制成的纪念T恤、环保概念跑鞋……通过各类减排措施,实现正负抵消,“汉马”已连续3年实现碳中和,“零碳汉马”成为这个城市的亮眼标识。

为了给自己一场既新颖又有创意的碳中和“零碳婚礼”,去年3月,武汉一对新人王锋、黎书香,通过“武碳江湖”小程序,发起一场特殊的碳中和婚礼——朋友们将个人碳积分作为“份子钱”,帮助抵消这场全国首例金融系统碳中和婚礼产生的1340千克碳排放,成就了一份别样浪漫。

这两年,越来越多武汉年轻人把碳减排量当成婚礼“份子钱”,抵消婚礼产生的碳排放量。

市民刘剑是朋友眼中的“低碳达人”,经常主动参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活动。“起初,我放弃了开车,每天上下班选择骑行共享单车。现在,我中午也会骑车回家,做一顿健康的午餐,睡个午觉,再骑行上班。”

主动选择绿色出行、种植长江两岸碳汇林、建设社区绿色驿站……越来越多武汉市民主动参与城市降碳行动。低碳绿色,正在重构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城市文明。

今天(8月10日),

长江日报刊发评论

《绿色是生活品质的进阶》。

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宋磊 评论长江日报评论员 设计张莉

SOURCE/来源 · 长江日报 武汉发布

来源:武汉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