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请客为何叫做东?打败仗为何叫败北?南墙是什么墙?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0 10:29 8

摘要:前段时间,我刷抖音刷到了一段对外国友人的有趣采访视频,视频中一位外国友人极力的控诉汉语对他的折磨,说中文真是太难了,当着镜头吐槽:“明明东南西北只是简单的方位词,可为什么请客要叫‘做东’而不是‘做西’?打败仗要说‘败北’而不是‘败南’?‘不撞南墙不回头’里的南

在外国人眼里,汉语大概是世界上最 “不讲道理” 的语言之一。

前段时间,我刷抖音刷到了一段对外国友人的有趣采访视频,视频中一位外国友人极力的控诉汉语对他的折磨,说中文真是太难了,当着镜头吐槽:“明明东南西北只是简单的方位词,可为什么请客要叫‘做东’而不是‘做西’?打败仗要说‘败北’而不是‘败南’?‘不撞南墙不回头’里的南墙到底在哪里?”

其实这些问题不仅让老外困惑,很多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每天说着这些词,却未必清楚背后的来龙去脉。

那这些有趣的方位词到底有着怎样独特的由来呢?咱今天就这个话题展开讲讲。

一、请客吃饭为何要“做东”?

“做东” 这个说法,最早能追溯到中国古人的居住礼仪与方位崇拜。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年代,房屋朝向直接决定了居住舒适度, “坐北朝南” 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准则之一。

这样的布局能让房屋在冬季避开北风,夏季迎接南风,更能让室内获得充足的日照。这种建筑智慧逐渐演变为礼仪规范,进而影响了方位的尊卑排序。

在东西两侧的座位中,东侧因更靠近阳光、象征生机而被视为上位。

《礼记·曲礼》明确"尊者东面,卑者西面"的座次规范,东方定位为尊长与主人的专属方位。

春秋时期《左传》记载的"东道主"概念,将地理方位与责任身份相结合,当时郑国在秦国东边,这个小国接待秦国使者时自称 “东道主”,后来这个词演变为 “泛指接待或宴请的主人”;

如果说 “东” 的文化内涵源于礼仪秩序,那 “败北” 的由来则与战争场景和文字演变密切相关。

打败仗为何叫“败北”?

“败北”二字意味着失败,落荒而逃,很多人误以为 “败北” 是因为古代战争多向北逃跑,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北”本义并非方位词,而是 “背” 的古字,在甲骨文中,“北” 字的字形像两个人背靠背站立,《说文解字》明确解释:“北,乖也,从二人相背。”

古代战争以面对面厮杀为主,当一方战败时,士兵们会转身逃跑,后背自然朝向敌人,这种 “以背示人” 的战败状态,让 “北” 逐渐有了 “失败、逃跑” 的含义。

《战国策・燕策》中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杀其将乐毅” 的记载,描述的就是军队战败奔逃的场景;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写 “追亡逐北”,这里的 “北” 便是指败逃的士兵。

可见 “败北” 强调的是战争中背敌而逃的狼狈姿态,而非单纯指 “输了战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只会说 “败北” 而不会说 “败南”“败东” 的原因。

“南墙”究竟是什么墙?

不撞南墙不回头,是中国一句非常有名的俗语,那为何会撞到南墙呢?

那是因为在坐北朝南的院落里,推开大门后首先看到的不是庭院全貌,而是会见到立了一堵墙,学名“影壁”或“照壁”。而大门多开在南侧,此墙正位于南向,也称“南墙”,

南墙的出现,是凝聚了古人的智慧的,首先是从实用角度看,它能阻挡外人直接窥见院内景象,保护居住隐私;现代很多房子装修其实也注重这一点,在进门那会做屏风或者储物格,保护住户的隐私。

从风水学角度讲,它令气流回旋,能起到 “藏风聚气”的效果,有效的能为家宅凝聚生气。

之所以会有这个俗语,想想也很简单,人想出门不看方向,直直朝着南墙走去,必然会撞得头破血流,于是 “不撞南墙不回头” 的俗语,用来讽刺那些认死理、不知变通的人。

人死为何称“归西”?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能必须经历过的阶段,而死亡是一个彻底告别亲人、世间的阶段,为了避免太过伤感,人们会含蓄的表达一个人离去,归西也是其中一种表达。

在古人的五行观念中,西方对应金,象征收敛与终结,与草木凋零、生命终结的属性相契合;同时西方是太阳落下的方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的景象,让古人自然将西方与生命的落幕联系起来。

佛教传入后,“西方” 的文化内涵得到了丰富。佛教宣扬 “西方极乐世界” 是阿弥陀佛的净土,那里没有痛苦与烦恼,是逝者往生的理想之地。

这种信仰让 “归西” 从单纯的死亡指代,变成了对逝者 “脱离苦海、往生极乐” 的美好祝愿的表达,体现了生者对死亡的敬畏与温情。

咱们今天看了这几个方位词的文化溯源,真的是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方位词的含义可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源于古代的礼仪、建筑、哲学与宗教,是咱们中华文化鲜活的载体。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来源:文史长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