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风云再起:六国舰队联演,解放军三舰全程监控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9 23:12 1

摘要:南海和西太平洋,进入了全球目光最集中的“焦点时刻”。据联合国亚太海事安全年度报告,2024—2025年度,国际海域战备警报次数创下纪录,环太平洋区域的多国协作演训密度达到近10年最高点。日本防卫省数据显示,最近12个月,中国海军舰艇进入第一、第二岛链的频次比2

南海和西太平洋,进入了全球目光最集中的“焦点时刻”。据联合国亚太海事安全年度报告,2024—2025年度,国际海域战备警报次数创下纪录,环太平洋区域的多国协作演训密度达到近10年最高点。日本防卫省数据显示,最近12个月,中国海军舰艇进入第一、第二岛链的频次比2022年增加了23%。6国核心舰队齐聚西太,解放军三舰“如影随形”,背后到底在上演怎样的博弈?

2025年8月5日至12日,一场跨越万里的多国联演拉开帷幕。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挪威六国,调集航母、两栖攻击舰、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西太平洋骤然成为了“世界最大航母展示区”。美国华盛顿号航母(CVN-73)高调领衔,搭配美国号两栖攻击舰(LHA-6)、钱瑟勒斯维尔号巡洋舰(CG-62)、肖普号驱逐舰(DDG-86),组成美军亚太现役最强航母打击群。

日本加贺号航母(DDH-184)、照月号驱逐舰(DD-116)、一艘潜艇,构成东道主阵容。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R09)则成为“远道而来”的主角,身后跟随无畏号驱逐舰(D33)、里士满号护卫舰(F239)、春潮号补给舰。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号驱逐舰(DDG-41)、挪威阿蒙森号护卫舰(F311)、西班牙门德斯·努涅斯号护卫舰(F104)集结成“协作编队”。据英国皇家海军公开数据,此次出海舰队几乎动用了现役主力的全部可用战力,甚至包括刚结束大修即仓促出港的航母,以及曾因技术故障停航多月的舰只。英国议会国防委员会报告坦言,皇家海军“可调度舰只数量创近三十年新低”,但“战略决心未见松动”。

表面上,六国联军高举“维护地区稳定”旗帜,强调强化互操作性和应急联动。但外媒一致认定,演习核心假想敌直指台海危机情景,演练重点为联合突破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A2/AD),模拟多国力量协同突破“岛链封锁”。

此次演习的亮点,是多型F-35B隐身舰载机在不同盟友航母平台上起降。日媒报道称,盟军将在母舰间频繁调配舰载机,验证“联合打击链”与跨平台作战能力。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号驱逐舰携带最新宙斯盾基线9系统,挪威护卫舰则搭载全新升级的北约数据链。每一个细节,都在传递“超强联动”的信号。

就在六国舰队驶入西太平洋,解放军海军也悄然完成部署。8月2日,052D型驱逐舰淄博舰、054A型护卫舰扬州舰组成编队,从东海方向通过宫古海峡。8月5日,798号电子侦察船(815A型)紧随其后,穿越同一路线,正式进入演习区域。三舰合围,动态高度协同,成为六国舰队的“贴身观众”。

日本防卫省联合情报通报指出,解放军三舰一度与联演舰队保持不到30海里距离,动态“如影随形”。815A型侦察船配备高性能电子侦察天线和相控阵雷达,重点监听美日舰载机雷达参数、编队通讯、火控系统特征,实时收集多国舰队电磁信号。日方专家称,“815A型侦察船与052D、054A的编队行动,已成为中国海军标志性情报作业模式。”

驱护舰与侦察船协同,不仅确保自身安全,还验证了解放军区域防空体系的联动响应能力。2023年中俄联合巡航时,解放军首次实战化测试驱护舰掩护情报船的作业模式,取得了高度评价。如今,这一战术被直接搬上了西太平洋“实景演练”舞台。

据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近年报告,解放军电子侦察船年均出海天数已逼近280天,七成任务集中在西太热点水域。日本自卫队2024年度数据也显示,每年需应对超160次中国军舰通过岛链,其中三成以上涉及电子侦察船。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常态化侦察”,美英日舰队虽气势汹汹,却无法阻止中国在关键区域的情报作业。海上控制权与情报主动权的天平,正悄然发生倾斜。

六国演习并未公布具体的假想敌与作战剧本,但国际主流智库普遍分析,核心目标是为可能的台海危机做预案。美国兰德公司2025年8月发布的最新简报称,联演聚焦“突破台海周边的反介入网络”,测试多国编队快速集结、信息互通、联合打击能力。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则指出,欧洲力量东移体现了“亚太北约化”趋势,欧洲成员国在美国主导下逐步参与第一岛链外的实战部署。

英国“高桅杆行动”原本设计了穿越台湾海峡的备选航线,但实际执行时选择了较为安全的宫古海峡。美国航母已多年未再选择台海作为例行通道。自2022年解放军围台巡航高频度展开后,美军“自由航行”行动大幅缩减。英国海军深知,战时任何西方舰队通过台海都极易成为“靶标”,和平时期的穿越则纯属政治宣示。权威消息源透露,解放军对“亲王号”航母南下路线保持高度警觉,预计如其进入南海,将与菲律宾等国进行联合巡航,但行动范围必定受限于中国所划定的“十段线”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此次出动的护航舰队堪称“家底全掏”。5艘“机敏”级核潜艇、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均因维修停靠,现役可调度舰艇数量创下新低。英国国防委员会公开承认,皇家海军“战略意志大于能力本身”。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号驱逐舰刚结束“护身军刀2025”演习,便一路北上加入联演。西班牙、挪威护卫舰原计划并未参与,实为英国“临时拉来助阵”。六国舰队规模虽大,真正可持续远程作战的高性能舰艇却寥寥无几。

六国舰队在演习中高调展示舰载机互降、舰队混编等协同作战能力。F-35B舰载机跨平台起降训练成为亮点——日媒渲染“盟友战力一体化”,却刻意回避出云号甲板曾被F-35B垂直尾焰烧损的尴尬历史。西方媒体频繁强调“压倒性舰艇数量”,但实际部署过程中,多艘舰艇因技术、人员短缺等原因出现短时“掉队”现象。美国华盛顿号航母虽为最新修复出港,搭载F-35C战力依旧未达满员。

当前,西太平洋已成为全球军事技术与体系对抗的“新试验场”。解放军以815A侦察船为核心,驱护舰伴随,形成了“侦察—防御—情报回传”一体化行动链。每一次靠近演习区域的“监控行动”,不仅是情报收集,更是对各战位应急响应流程的实战化拉练。大量电磁频谱数据被实时回传指挥所,经专业兵棋推演系统快速分析、迭代,为后续战术预案的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2024年春季报告指出,传统“海上控制权”的界定正在被重新塑造。中国电子侦察船的高频率出海、驱护舰的高效护航,已对美英日“自由航行”战略构成实质性挑战。日本防卫省年报直接承认,解放军“常态存在”已成现实,西太平洋制衡局势正在发生历史性转折。

1996年台海危机时,美军双航母战斗群可对台海实施封锁。如今,解放军052D型驱逐舰垂发单元数量,已超过联演各国驱逐舰总和。中国海军在区域内的常态化存在,令曾经的“压制性威慑”逐步失效。西方军方专家普遍认为,当前较量已从“台面上的航母对决”,转向体系对抗与情报战升级。

六国联合军演释放出的信号极为复杂。表面上是多国协作、联合威慑,实质则暴露了西方远程部署的疲态和装备老化问题。以数量取胜的“虚火”背后,是区域安全格局的深层变化。中国正以高强度的侦察、数据收集和实战化练兵,将“台下较量”推向纵深。

参考资料:6国海军集结西太,解放军三舰出门“迎接”,电侦船监听所有频道

2025-08-08 18:24·张学峰看空天

来源:无价讲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