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个人究竟是怎样冒出来的呢,这问题就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简直能把人脑袋想得生疼。平日里咱们听闻的神话故事,总讲人是神仙用泥巴捏出来的,就像女娲娘娘抟土造人的传说,那场景多么神奇美妙。然而,从科学视角审视,事情可远非如此简单,今儿个咱就来深入探讨一番。
第一个人究竟是怎样冒出来的呢,这问题就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简直能把人脑袋想得生疼。平日里咱们听闻的神话故事,总讲人是神仙用泥巴捏出来的,就像女娲娘娘抟土造人的传说,那场景多么神奇美妙。然而,从科学视角审视,事情可远非如此简单,今儿个咱就来深入探讨一番。
地球原本渺无人烟,第一个人类是怎么冒出来的?首先得清楚,“第一个人”这种表述本身就不太恰当。打个比方,好比村里老张家有棵年年硕果累累的苹果树,你能说哪一个苹果才是“第一个苹果”吗?显然没法确定。 人类的进化历程亦是如此,绝非一蹴而就,并非像神话里“嗖”地一下,第一个人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了,而是历经了极其漫长且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生物学上称其为“渐变论”,这就如同南方煲汤,需小火慢炖,各种食材的滋味方能缓缓交融,最终煲出一锅鲜香浓郁的靓汤。人类进化也是这般,变化在一点一滴中积累,历经成百上千万年,才逐渐演变成如今我们的模样。 从遗传学角度来讲,判定新物种的关键在于生殖隔离。那啥是生殖隔离呢?通俗来讲,就是两个物种之间无法生育后代,或者即便生育出后代,这个后代也不具备再生育的能力。就像马和驴,它们能生下骡子,可骡子却无法再繁衍小骡子,这便是典型的生殖隔离实例。人类的祖先与猿类,正是在漫长的岁月流转中,基因差异愈发显著,进而慢慢出现生殖隔离,从此分道扬镳,各自踏上独特的进化之路。 这一过程极其缓慢,往往要历经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每一代相较于上一代,变化可能细微得如同发丝,或许只是脚趾头微微变长了一点,又或者脑容量增大了那么一丁点,几乎难以察觉。所以,根本没办法确切划分哪一代就是“人”,哪一代属于“非人生物”。这就好比南方人学吃辣,今天多吃一点辣椒,明天再多尝一点,慢慢就能适应辣味,你能说清是哪一顿饭让吃辣能力突然变强的吗?肯定说不清楚。 再来聊聊咱们老祖宗的进化史诗,那真可谓波澜壮阔。大约在2500万 - 1200万年前,非洲那片广袤无垠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森林古猿,它便是我们与黑猩猩、大猩猩共同的“老祖宗”。彼时的非洲,森林茂密繁盛,宛如南方的热带雨林,遮天蔽日。森林古猿体型与长臂猿相近,它们在树枝间自如穿梭,恰似在玩天然的“大滑梯”,偶尔也会下地漫步。其牙齿结构一半类似猿,一半类似人,仿佛南方小镇里那些穿着打扮融合南北风格的年轻人,独具特色。 后来,大约1000万年前,非洲东部地壳突然“轰隆隆”地裂开一道大口子,这便是闻名遐迩的东非大裂谷。这一裂可引发了巨大的连锁反应,原本完整的大森林被一分为二,环境也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东边的森林逐渐演变成大草原,咱们老祖宗的一支无奈之下,因树木减少,为了生存,不得不从树上来到地面生活,这一步成为向人类进化的关键转折点。而另一支较为幸运,依旧能在剩余的森林里延续树上的生活,后来便发展成为如今的猿类。这情形就如同老王家两兄弟,一个选择在南方小城安稳生活,一个奔赴北方大城市闯荡,多年之后,生活轨迹截然不同。 到了大约400万 - 100万年前,南方古猿闪亮登场。此时咱们的老祖宗已颇具人样,他们能够稳稳当当地直立行走啦。为啥要直立行走呢?好处那可多得很。其一,解放了双手,就像南方人腾出双手能更好地编织竹篮一样,南方古猿的双手得以用来捡起石头、投掷物品,以此防身或者获取食物。其二,站得高望得远,能够提前发现狮子、老虎等猛兽的踪迹,犹如站在高楼能老远瞧见远处的动静,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其三,身体暴露在太阳下的面积变小,非洲气候炎热,直立行走可比趴着凉快多了,就像夏天穿短裤比穿长裤更凉爽。 1974年发现的“露西”化石,堪称南方古猿的典型代表,她已有320万年的历史。从她的骨盆和腿骨结构来看,与人类极为相似,充分证明她能够稳健行走。不过,这位“露西姑娘”想必还未完全舍弃爬树的技能,恰似南方村落里那些既能熟练耕种稻田,又能灵活攀爬果树的能人,样样精通。 时光流转,到了240万 - 140万年前,能人登上历史舞台。能人的脑容量相比南方古猿大幅增加,可达600 - 750毫升,差不多有个中等大小的南瓜那般大。更为了不起的是,他们已然学会制造石制工具,像砍砸器、刮削器等。这些工具看似普通,与路边的石头无异,但意义非凡,这标志着人类首次开启“发明创造”的征程。有了这些工具,他们便能切割动物尸体,敲开骨头获取骨髓。肉类摄入增多,营养得以补充,脑容量进一步发展。这就好比南方人逢年过节,各种美食佳肴尽情享用,营养跟上了,人更精神,脑子也转得更快。能人尽管仍保留着不少猿类特征,比如胳膊较长、下巴较为突出,但仅凭会制造工具这一点,便与南方古猿彻底区分开来,堪称“人属”的开山鼻祖。 紧接着,180万 - 30万年前,直立人惊艳亮相。直立人可谓相当厉害,脑容量增长至900 - 1200毫升,几乎接近现代人水平。他们的体型也与现代人类似,完全适应了直立行走,而且工具使用更加娴熟,像阿舍利手斧,制作得有板有眼。最为关键的是,他们掌握了用火的技能!会用火堪称一次重大飞跃,能够烤制食物,熟肉易于消化,还能节省能量;可以取暖,非洲草原的夜晚颇为寒冷;更能威慑野兽,就如同南方人夜晚燃起篝火防止野兽靠近。有了火,直立人的生存能力大幅提升。大约120万年前,直立人开始走出非洲,向欧亚大陆进发,成为第一批“闯荡世界”的人类祖先,这就如同南方人外出闯荡,将火种与技术传播到各地。像北京猿人、元谋人,都属于这一批勇敢的“探索者”。 最后,30万年前直至今日,智人隆重登场,这便是我们的直系祖先。智人的脑容量达到现代人标准,约1350毫升。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具备了语言能力,拥有抽象思维,还能够进行艺术创作。大约7万年前,一群非洲智人第二次走出非洲,逐渐取代了各地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比如尼安德特人。到3万年前,全世界的人类都进化为晚期智人,体质特征与现代人类似,会说话、绘画、举行宗教仪式,彻底成为“现代人”。 人类之所以能从非洲草原上的弱小族群,一步步发展成为统治地球的智慧生命,靠的并非单一因素,而是多种能力的集合。其一,脑容量不断增大。从南方古猿的450毫升,发展到现代人的1350毫升,脑容量增长了三倍有余。这得益于人类学会食用熟食,熟食易于消化,节省下来的能量为大脑发育提供了支持,仿佛给电脑换上了高性能处理器,运行速度更快。而且,人类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从猿类的20 - 30人,发展到早期人类的50 - 150人,社交活动日益复杂,这也促使大脑不断进化。大脑前额叶皮层,这个负责逻辑思维、自我意识、情感表达的区域,愈发发达,让人类能够思考问题、感知情感、协同合作。 其二,语言能力至关重要。大约10万年前,智人的喉部结构发生改变,能够发出丰富多样的声音,大脑中负责语言的区域,如布罗卡区、韦尼克区也逐渐发达,使得人类能够表达复杂的语句。其他动物最多只能发出简单的警示声,而人类却能详细表述“昨天西边出现了狼群,咱们明天从东边走,顺便去湖边找点野果”。语言就如同超级助力器,能够传递经验、分享知识、协调行动。就像南方家族中,长辈通过言传身教,将生活智慧、农耕技巧等代代相传,知识和经验得以不断积累。 其三,文化的放大作用不容小觑。人类不仅自身进化,还借助文化实现加速发展。以制造工具为例,并非通过基因遗传,而是依靠教导与学习,并且能够代代改良。从最初简单的石制工具,到后来的青铜器、铁器,再到如今的各类高科技器械,进步速度远超生物进化。这种“文化积累”,是其他动物难以企及的。 聊到这儿,我们应当明白,人类并非所谓的“天选之族”,而是历经38亿年生命演化,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发展而来。人类与其他生物皆为亲戚,追溯根源,说不定都是同宗同源。人类的“独特性”也是相对而言,黑猩猩也会使用工具,大象记忆力超群,鲸鱼善于社交,人类只是将这些能力融合得更为出色、更为强大。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存在“瞬间蜕变”的奇迹,都是无数代祖先积累的结果。 “罗马非一日建成,笋干非一日制成”。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应当珍惜这份历经漫长岁月得来的幸运,对其他生物多一份敬畏之心,毕竟大家都源自共同的祖先。无论第一个“人”是谁,我们皆是其后代,身上承载着数百万年的进化密码。所以,好好生活,努力奋斗,可别辜负了老祖宗们在非洲草原上艰苦奋斗的岁月,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来源:兮猫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