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人工智能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从大模型的爆发式发展到自动驾驶的持续深耕,再到工业AI的全面渗透,AI技术正逐步走出“云端”,走向“实体”——具身智能成为行业共识。而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最直观的载体,无疑是这一轮科技革命的“主角”。年初春
2025年,人工智能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从大模型的爆发式发展到自动驾驶的持续深耕,再到工业AI的全面渗透,AI技术正逐步走出“云端”,走向“实体”——具身智能成为行业共识。而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最直观的载体,无疑是这一轮科技革命的“主角”。年初春晚上宇树科技的机器人扭秧歌如果还没过足眼瘾,那现在还有更让你眼花缭乱的机器人大舞台——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本次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不仅是全球机器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之一,更是一次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集中展示。
本次大会整体呈现“多元化、场景化、智能化”的特点,机器人产品正在从“单一功能”向“多模态综合能力”演进。人形机器人成了各家主舞台吸引观众眼球的主角,特种机器人在极限场景进一步展现硬实力,工业机器人则从固定工位“动起来”,服务型机器人正从功能型到体验型升级。
具身机器人无疑是本次大会的最大焦点。近年来,随着AI大模型、运动控制、感知系统的突破,具身机器人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场景,而今年“具身智能”也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机器人中的重点品类,本次大会上也成为各家明星级产品,“占领”了各家展台的主舞台。机器人格斗表演、机器人足球赛、机器人艺术表演、机器人舞蹈、机器人陪伴互动、机器人分拣搬运、机器人餐饮服务,各家企业通过各种应用场景展现自家明星产品的硬实力。
优必选携五大人形机器人参与大会,覆盖工业、商用、科研、陪伴多场景。其中最为亮眼的是全球首个可自主换电人形机器人 Walker S2,优必选在现场演示了3分钟一“换”到底,可真正实现永不停机,7X24在线搬砖,可以说真正的“永动机牛马”了。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携天工、天轶系列全新2.0产品矩阵亮相。凭借长距离、泛化地形的高速移动,天工机器人被贴上了“最能跑”的标签。此次大会上,天工2.0在跑步机上完成了长达数小时的长程行走和奔跑直播,全程无间断稳定运行,硬核的时长和零失误表现。而天工正从“最能跑”向“最好用”全面进化,不仅能处理高难度人机复杂交互,可自主导航避障抵达任务点位,还能在高难场景以人机协同方式完成精细操作。
傅利叶首款主打交互陪伴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are-bot GR-3现场演绎“有爱的”人机交互。在现场的互动与行走演示中,GR-3 吸引了现场很多观众上前抚摸、拍照打卡,有现场观众表示:“它的触感太真实了,我忍不住摸一下,想和它拥抱。”这种情感化设计所强化的“有温度的科技陪伴”体验,也正是傅利叶“以人为本”理念的具象化表达——并非让人适配机器,而是让科技自然嵌入人类情感场景。
魔法原子的“舞蹈天团”同样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Gen1、MagicBot Z1及四足机器人MagicDog结集成为最强“硅基舞群”,表演精彩的群控舞蹈,小狗憨萌可爱,大人形举止优雅、拟人程度极高,充分展现出魔法原子自研分布式运动控制架构的实时响应能力。
千寻智能携明星产品人形机器人Moz1亮相,在热闹非凡的机器人市集,Moz1 化身 “非遗小传人”,灵巧完成拿山楂、穿串等动作表演串糖葫芦,展现具身智能与传统民俗的趣味融合;而在京东展位上,Moz1又上演硬核科技秀,流畅完成从洗衣机取衣到整齐叠放的全流程操作,这些“整活”背后都体现了领先的高精度全身运动控制水平。
Vbot维他动力在本次大会上正式发布国内首个智能伴随机器人,不需要遥控器控制,具备VLA自主移动和Agent视觉语言交互能力。Vbot智能伴随机器人是面向家庭及个人用户打造消费级具身智能产品,为用户提供小跟班、小跟拍、小跟护的产品新体验,可以伴随家庭每一位成员的出行,帮着拿包,帮着拍照录像,帮着照看老人孩子。
众擎旗下首款重载级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 T800 完成首次公开亮相,成为大会的一大亮点。该款机器人身高 1.85 m,体重 85 kg,搭载 41 个高自由度关节,配备固态电池与铝合金外覆盖件,在确保结构强韧以应对重载任务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续航能力,使其能够在重载及高动态场景下持续稳定作业。
广汽第二代具身智能载人轮足机器人GoMove、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GoSide,以及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也在本次大会亮相。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拥有38个自由度,创新采用行业首创的可变轮足构型,四轮足状态稳健越障,两轮足站姿灵活高效,较同类产品,能耗降低80%以上,续航可达6小时。在现场,GoMate与观众亲切互动,主动伸手握手、挥手致意,精准听从指令取拿物品,智能交互能力十分出色。
对于多种不同场景的功能,各家企业的机器人均精彩整活:
在生活餐饮场景方面,越疆科技DOBOT Atom二代现场化身大厨,柠檬茶、爆米花、煲仔饭厨艺全能,优理奇Wanda 2.0集齐了吃喝玩用全场景:米线、做冰淇淋、打手碟鼓、居家收纳技能样样精通。
而面向工业的场景上,开普勒K2大黄蜂、乐聚机器人夸父均展现了强大的分拣和搬运能力,优必选则在现场用20台人形机器人协作流水作业,展现其高度协同能力。
在智慧康养场景上,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机器人展示了照顾老人、居家陪伴的功能,长兴动力和睿尔曼则展示了做理疗、艾灸的机器人。
机器人行业当下:已现曙光、进步空间巨大
面对多种不同的复杂场景,本次大会上的人形机器人相较以往展现了更复杂的肢体动作和多机器协同能力,人形机器人正逐步从“能走能动”的初级阶段,迈向“能听能说、能看能懂”的高阶智能阶段。在众多眼花缭乱的表演中,部分演出中偶尔的“花式出糗”让节目效果拉满,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下机器人行业的真实现状——机器人要真正替代人工,现在才只是起点。其背后众多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推动这个行业快速前进的主要动力。
在本次大会上RoboSense速腾聚创基于传感器架构创新、自研芯片及AI能力的沉淀,推出“真正的机器人之眼”系列——Active Camera。Active Camera采用多传感器一体化集成的创新架构设计,实现单硬件提供色彩信息、深度信息与运动状态信息,并实现三类信息的时空融合,完全突破传统3D视觉“看不清、看不准、反应慢”的技术瓶颈,获得高鲁棒性、高精度、主动探测、理解环境的强大感知能力。
在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地共建机器人创新中心、禾川科技的展台上同样摆满了执行器、传感器、激光雷达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各类机器人的快速反应、流畅运行都依赖于这些“核心大脑”。
机器人行业未来可期:热度高涨、新生力量不断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不仅是技术的展示平台,更是行业趋势的风向标。从人形机器人的突破,到特种机器人在极限场景的应用,再到工业与服务机器人智能化的演进,我们正见证机器人从“机器”向“智能体”的进化。
从2015年第一届世界机器人大会至今已经整整十个年头,机器人从功能单一、反应呆板,到如今的AI赋能、复杂协同,机器人行业展现出了无限生机。开幕首日北京倾盆大雨,太平洋科技在现场见到观众的气氛依旧热烈。正值暑期,不少学生也到现场,而其中更有在家长肩膀上一睹盛况的“20后”,或许这些肩膀上托着的就是机器人行业、智能智造行业明日的新生力量......
来源:太平洋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