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8日,北海康成意外成为港股生物医药板块的领头羊,最高涨幅超过30% 。从今年4月8日低点算起,北海康成正好用了4个月时间,股价涨幅超10倍。
作者:西北哽
今年港股的10倍股名单中,又多了一家biotech公司。
8月8日,北海康成意外成为港股生物医药板块的领头羊,最高涨幅超过30% 。从今年4月8日低点算起,北海康成正好用了4个月时间,股价涨幅超10倍。
港股18A企业如过江之鲫,过去北海康成一直是排在倒数的,至今总市值也只有6亿港元左右,受关注度极低。这家公司的产品也不讨巧,主要做罕见病治疗,总也比不上做肿瘤和免疫的同行们。
今年5月初,北海康成自研的戈谢病药物注射用维拉苷酶β上市,这个消息在当时并没激起水花。直到6月中旬,国家医保局低调召开“6.16座谈会”后,北海康成才开始有所表现。因为今年医保的新政策,可能会帮到北海康成这一类企业。
自从2021年70万一针的“天价药”诺西那生钠降到3万元进入医保后,罕见病药物进医保的速度慢下来了。2024年病痛挑战基金会统计:当年共有37个目录外的罕见病药物通过形式审查,最后通过谈判进医保的新增品种10个都不到,进保率低于医保谈判的平均水平。
全球绝大多数罕见病药物都是跨国大外企在开发。外企的观望气氛浓厚,准入率自然就低了,
▌毕竟要照着脚脖子砍价
戈谢病药物就是个典型。国内现在有两款进口药:赛诺菲的伊米苷酶2006年获批,武田的维拉苷酶α是2018年获批。医保谈倒是也谈过几次,但都没谈成。毕竟伊米苷酶年治疗费用322万;维拉苷酶α年费用要200万左右,大大超过医保的胃口。
这一局面到2023年才改变。凯莱天成首仿的戈谢病药物艾格司他胶囊顺利进入医保:每片降到381元。患者一天两片、一年365天都要吃,算下来年费用28万左右,正好落在医保局可承受的价格区间内。
过去,“年费用30万”是医保准入的一条红线。但是今年,医保丙类目录为大批没法降价的进口药品提供了准入出口。丙类目录尽管医保不报销,可毕竟是“医保药品”身份,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到各家医院,并用惠民保、商保等形式解决一部分支付问题。
如无意外,今年的谈判药品只要能展现点诚意,谈成的概率很大。因为医保对进口药不用狠命砍价了,
▌完成今年谈判KPI的压力大大减轻
北海康成此前上市的两款罕见病药物都是代理品种,定价权不在自己手上,谈判难度大。但是维拉苷酶β不同,这是北海康成的自有产品。公司在多个场合提到:有信心让国内戈谢病的年治疗费用大幅下降至少50%以上。
一边是诚意满满,一边是压力不大,自然有机会相向而行。
中国戈谢病患者大约3000人。如果按照治疗费用30万一年、渗透率50%计算,大约是5亿元的市场规模。对北海康成这样一个常年营收徘徊在1亿元左右的小企业来说,医保的支持会有很强的推动效果,这可能是公司估值回升的主要原因。
罕见病药物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市场表现。就比如神州细胞,凭借治疗血友病的重组八因子在3年内一跃而起,实现盈利并摘掉了-U的后缀。
戈谢病的进口药物目前在浙江等发达省份可享受省内医保报销待遇。北海康成维拉苷酶β的命运,还要看国家医保和地方补充医保如何衔接,所以开拓市场会比重组八因子难很多。就算维拉苷酶β进了医保,也不会是一片坦途。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