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谁懂啊!当妈前以为带娃是《天使降临》,当妈后发现是《闯关东》尤其是“过度喂养”这关,我那是踩坑踩得鞋底都冒烟了!今天咱就唠唠这“甜蜜的负担”咋破~
家人们,谁懂啊!当妈前以为带娃是《天使降临》,当妈后发现是《闯关东》尤其是“过度喂养”这关,我那是踩坑踩得鞋底都冒烟了!今天咱就唠唠这“甜蜜的负担”咋破~
先哭为敬:我家娃咋成“奶罐罐”受害者了?
刚当妈那会,我跟个“喂奶机器”似的,娃一哼唧就塞奶,心想着“多吃才长肉,胖娃娃多可爱!”结果呢?娃拉泡沫便跟“海浪翻涌”似的,吃完就吐奶像“喷泉表演”,半夜睡觉跟“蹦迪”似的扭来扭去……去儿保一查,医生无奈笑:“宝子这是被‘喂胖’的烦恼啊!”
(插播灵魂质问:有没有同款妈妈?娃一哭就觉得“没吃饱”,恨不能把奶瓶焊娃嘴上?)
划重点:过度喂养的“报警信号”长这样
咱先自查!要是你家娃出现这些情况,快喊停“投喂大业”:
便便冒泡泡:跟“海底世界”似的,那是消化在抗议。
吐奶像喷泉:吃完没多久就“yue”,胃容量超负荷啦。
拒吃小傲娇:一喂奶就扭头、推奶瓶,娃在喊“妈妈我撑到灵魂出窍啦!”。
体重狂飙车:超出同月龄标准体重太多,胖是胖了,健康亮红灯咯。
胀气小炸弹:肚肚硬得像小皮球,娃哭到嗓子哑,老母亲心扎得像筛子。
睡觉不踏实:翻来翻去像“烙饼”,梦里都在和肠胃打架……
避坑指南:从“猛喂战士”变“科学饲养员”
知道问题后,咱改!新手妈妈别怕,这几招超好使:
1. 摸规律:看懂娃的“饥饿暗号”
以前我以为“哭=饿”,后来才懂娃哭可能是尿了、困了、想抱抱!现在我学精了:
饿了会吧唧嘴、舔嘴唇、转头找奶(这才是干饭信号!);
要是娃吃两口就玩、东张西望,别硬塞,人家是“饭搭子”不是“干饭王”~
(亲测:学会看信号后,我从“焦虑投喂侠”变“淡定观察员”,血压都稳了!)
2. 控量法:胃容量是个“成长包”
医生给我画了个“胃容量进度条”,贼形象:
新生儿胃≈玻璃弹珠(也就5 - 7ml,别猛灌!);
1个月后像乒乓球(30 - 60ml);
3个月后变鸡蛋(90 - 150ml)……
咱得跟着娃的胃“扩容节奏”喂,别把娃胃撑成“气球”!
(现在我喂奶前会估摸量,再也不搞“娃吃吐了才停”的傻操作~)
3. 拍嗝+按摩:给肠胃“松绑”
吃完奶别直接放躺!竖抱拍嗝像“拍西瓜”(空心掌从下往上拍),拍完还能给娃做“肚肚瑜伽”:
顺时针揉肚子(像画小圈圈,促进消化);
做蹬腿运动(握住娃小腿,轻轻屈伸,帮肠道蠕动)。
(我家娃现在吃完秒睡,老母亲终于能跟着打盹儿了!)
4. 佛系心态:成长不是“催熟”
以前我看娃体重没邻居家胖,急得掉头发。现在想通了:娃不是“速成鸡”,长得健康比“胖成球”重要!只要精神好、按需吃,咱就偷着乐~
唠唠感受:放过娃,也放过自己
现在回头看,过度喂养焦虑的根源,是我这个新手妈太想当“完美妈妈”。但娃的成长是场马拉松,不是冲刺赛~现在我学会“偷懒”了:喂奶看信号、拍嗝按步骤、体重随缘涨……反而娃更舒服,我也没那么内耗了!
想对新手妈妈说:咱不是超人,不用每分每秒都“完美喂养”。娃的小身板有自己的节奏,咱跟着他的“吃喝拉撒生物钟”走,就是最好的爱~
(最后插播暖心话:带娃路上坑再多,咱慢慢踩,慢慢学,总会从“手忙脚乱”变“游刃有余”!毕竟,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和娃一起升级打怪,超酷的好嘛~)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如有需求请咨询专业人士。
来源:阿无敌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