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于1828年9月9日(俄历8月28日)出生在图拉省的一个伯爵家庭。托尔斯泰幼年活泼顽皮而又敏感、富于幻想,童年时期充满欢乐。但不幸的是父母过早去世,在父母死后,其兄妹由姑姑抚养成人。苦难的生活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
导读
您好,我是晓霞,《临翔时光》今天和您分享的是《托尔斯泰》,节选自《150位中外名人故事》,本书由临翔区图书馆提供,欢迎您的收听。
临翔时光
晓 霞
临翔区融媒体中心主播
《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于1828年9月9日(俄历8月28日)出生在图拉省的一个伯爵家庭。托尔斯泰幼年活泼顽皮而又敏感、富于幻想,童年时期充满欢乐。但不幸的是父母过早去世,在父母死后,其兄妹由姑姑抚养成人。苦难的生活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44年他进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开始系统地自学,并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他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创作;1854~1855年,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败,也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了基础。1855年11月,他回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成为文坛新秀,受到了屠格涅夫等人的器重。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和《青年》,集中体现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的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然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他心灵探索的历程和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根据这次游历的见闻,他创作了优秀的短篇名作《琉森》,后来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1859年,他创办学校,招收农民子弟入学。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了赫尔岑,听了狄更斯的演讲,会见了普鲁东,回国后,创办《雅斯纳雅·波良纳》教育杂志。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1863年,他停止办学和发行杂志,埋头创作,发表了中篇小说《哥萨克》。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为主线,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反映了1805~1820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05~1807年进行的申格拉本战役和奥斯特里齐战役以及1812年进行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了俄国的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特色的鸿篇巨制,这部小说为他赢得了世界文豪的声誉。
1873~1877年,他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以乡村生活为背景,反映农奴制改革后的社会关系,小说艺术炉火纯青。19世纪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了《忏悔录》。19世纪80年代他创作了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中篇小说《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通过对主人公卡秋莎和聂赫留朵夫爱情经历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专制和压迫的社会制度,从而成为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但精神却始终处在极端苦闷之中。1910年10月托尔斯泰从家中出走,11月20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有人说:世界很小,一转身,不知道会遇见谁;世界很大,一转身,不知道谁会消失,但故事却可以一直流传。《临翔时光》与你一起分享!再会!
播音:俸晓霞
编辑:付天美
编审:杨 斌
责编:赵菁菁
总编:王泽思
投稿邮箱:lxqwxb@vip.163.com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微播临翔”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