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新城街道:“一月一主题”普法 以法治之光点亮基层治理新图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1 10:17 1

摘要:“小区公共收益的归属与分配,《民法典》物权编已有明确界定,这不仅是法律条文的规范,更是对公民财产权的坚实保障。”7月初,安康市汉滨区新城街道“普法宣传进社区”普法现场,水电厂社区居民张大妈手持普法手册,在专业律师的解读中,对法律的认知从模糊走向清晰。这场“嵌入

“小区公共收益的归属与分配,《民法典》物权编已有明确界定,这不仅是法律条文的规范,更是对公民财产权的坚实保障。”7月初,安康市汉滨区新城街道“普法宣传进社区”普法现场,水电厂社区居民张大妈手持普法手册,在专业律师的解读中,对法律的认知从模糊走向清晰。这场“嵌入式”普法实践,正是汉滨区新城街道“一月一主题”普法宣传活动的生动注脚——通过精准化供给、创新性传播,让法治精神从文本走向实践,让法律知识从条文里“走出来”,成为群众身边触手可及的“护身符”。

精准锚定需求,让普法内容与民生关切同频共振。

新城街道位于安康市中心城区,下辖27个村(社区),既有村(居)民之间邻里、地界类纠纷的民生琐事,也有新兴商圈的治理难题,群众对法律的需求呈现出“维度化、差异化、场景化”特征。传统普法中“大水漫灌”“摆摊设点”式的供给模式,已难以匹配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精细化要求。

2024年4月起,新城街道创新打造“一月一主题”普法宣传品牌,年初在广泛征求各村(社区)、行业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印发“一月一主题”普法宣传方案,以“八五”普法规划为统领,以“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将普法内容安排细化到月,普法责任明确到行业部门,再结合时节特点与社会热点动态实时校准普法内容。三月聚焦“妇女儿童权益保障”,邀请专业团队深度解读《反家庭暴力法》的精神内核;五月锁定“劳动用工权益”,联合人社部门进企业解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实践路径;开学季则围绕“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校园与广场搭建起《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体宣讲平台……全年12个主题,皆紧扣民生痛点、社会焦点,实现了普法内容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咬合”。

“上周刚电话咨询司法所关于劳动合同方面的法律问题,本周司法所就邀请公职律师向辖区100多名重点服务人员专题解读宣讲《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这种‘靶向供给’让我们倍感温暖。”辖区某涉企重点服务人员唐某某的感慨,道出了企业群众对精准普法的由衷认同。

创新传播矩阵,让法治精神以浸润式姿态融入生活。

新城街道整合司法所干警、公安民警、法官、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专业力量,组建普法宣讲团,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生活语言”;在综治中心设置法律咨询台,以案例剖析、互动问答解析法律要义;在司法所设置法律图书角,根据每月主题更新法律书籍,为全办干部群众提供学习法律知识的新平台、新渠道。

线上普法宣传活动同样亮点纷呈。新城街道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线上普法阵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开设“月月有主题 普法更精彩”专栏,围绕每月普法主题发布法律知识、案例解读等内容,实现“指尖学法”的广泛覆盖。这种“线上+线下”的融合传播,进一步扩大普法宣传的受众范围和影响力,让法治精神如春雨般浸润人心。

厚植治理根基,让法治信仰成为基层善治的精神内核。

“过去邻里因空调滴水引发纠纷,常陷入各执一词的僵局;如今大家会主动援引《民法典》相邻关系条款协商解决,法治思维已成为化解矛盾的金钥匙。”新铺社区调解员的观察,折射出普法活动带来的深刻变革。

更深层的改变,体现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家长们主动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孩子构建健康成长的法律屏障;务工者签订劳动合同时,会对照法条核查权利义务;社区议事会上,依法依规成为讨论决策的基本遵循。这种从“知法”到“用法”再到“信法”的转变,彰显了法治信仰在基层社会的扎根生长。

2024年以来,汉滨区新城街道办事处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的“一月一主题”普法宣传模式,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新城街道深化“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重要举措,通过分层分类分受众开展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普法宣传活动,持续提升辖区公民法治素养,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一月一主题普法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法治信仰的培育。”汉滨区司法局新城司法所所长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普法品牌建设,推动普法工作与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服务无缝衔接,让法治精神真正融入基层治理的血脉,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城、法治新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讯员:熊荣艳 王小军)

编辑:侯宜均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

来源:陕西法制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