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起庐州】庐江法院:小镇好“枫”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1 10:00 1

摘要:这起纠纷要从30多年前说起。老吴继承了家中几间祖屋,后外出离家打工,从此杳无音信。1991年至1992年,其堂兄暂借其房屋居住,2012年房屋倒塌,堂兄自掏腰包在原位置上重建了房屋。后房屋被列入拆迁范围,老吴的堂兄作为房屋实际管理者,领取了20余万元拆迁补偿款

讲述人:庐江法院法官助理 杨洋

“小杨,下午我们一起去综治中心调解一起案件。”

午餐间的简短对话后,庐江县法院白山法庭庭长方迎春便匆匆回到办公室继续阅看案件卷宗。而我则开始梳理案件的人物关系、争议焦点、调解思路等。

这起纠纷要从30多年前说起。老吴继承了家中几间祖屋,后外出离家打工,从此杳无音信。1991年至1992年,其堂兄暂借其房屋居住,2012年房屋倒塌,堂兄自掏腰包在原位置上重建了房屋。后房屋被列入拆迁范围,老吴的堂兄作为房屋实际管理者,领取了20余万元拆迁补偿款。

几年后,老吴从外返乡,在其堂兄的帮助下补办了户口、申请了低保,但因拆迁补偿款与堂兄反目,要求全额返还拆迁补偿款,曾经的亲情彻底撕裂。考虑到老吴无配偶子女、生计困难,为实质化解矛盾纠纷,法庭法官主动参与到镇综治中心联动调解中去。

想到这积怨已久的矛盾,能否调解成功,我的心里打下了大大的问号。

白山镇综合治理中心离法庭不远,下午一上班,我与方庭长一同步行前往。

方庭长轻车熟路地走进会议室,我见状紧跟其后。会议室不算大,墙面上贴着“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的标语,让原本单调的会议室增添了几分温馨,也为接下来顺利做调解工作营造了浓厚氛围。

不一会,白山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有关负责人及当事人所在村书记陆续来到会议室,正式调解前,大家围绕释法明理、化解矛盾先开了一场“碰头会”。

当事人到场后,调解正式开始。参与调解的各方熟练打着“配合”,调解工作有条不紊展开。

方庭长深谙“解铃还须系铃人”,先以“面对面”方式厘清矛盾症结:老吴的土地权属是房屋存在的根基,但老吴的堂兄出资重新修建的房屋是获得拆迁补偿的直接原因,补偿款理当兼顾双方的贡献。

随后,方庭长通过“背靠背”沟通逐个突破。对于老吴,他深切体谅老吴孤身一人的难处,对纠纷症结和法律规定等进行释明,引导老吴解开“全额索还”的心结,提出合理诉求;对于老吴的堂兄,则从情理法多角度劝说,让老吴的堂兄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理解老吴的现实困境,念及一脉相承的亲情,给予适当补偿。

与此同时,政府工作人员也详细解读相关拆迁政策,派出所民警结合案例释法说理,司法所工作人员帮助当事人分析利弊。最终,经过各方努力和多轮调解,双方同意由老吴的堂兄支付老吴两万元的调解方案,并现场达成一致,一场持续数年的纠纷在综治中心的温情调解下尘埃落定,曾经“剑拔弩张”的堂兄弟,在这里终于握手言和。

调解结束后,我激动地向方庭长说:“真没想到能调解成功!”

方庭长解释道:“综治中心建起,法院力量介入,让矛盾纠纷化解提速。这背后是不同部门定分止争思路的碰撞,也是相学互练的‘考场’。”他接着补充说,“作为青年干警,你要多走出法庭,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提升办案能力。”

方庭长的话饱含对青年干警的殷切期望,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看“枫”景的人,更是“枫”景中的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增强“如我在诉”意识,始终把调解工作融入执法办案全过程各方面,推深做实定分止争、案结事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来源: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