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八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精心指导下,安康市汉滨区司法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八五”普法规划,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推进普法依法治理,以创建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区为目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全
自“八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精心指导下,安康市汉滨区司法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八五”普法规划,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推进普法依法治理,以创建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区为目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汉滨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强化组织领导。“八五”普法期间,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普法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和每年度重点工作,高起点启动“八五”普法工作,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门听取工作汇报,专题安排部署“八五”普法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区、镇(街道)、部门单位“八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普法组织网络体系,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区财政据实保障所需工作经费,形成高位推动、保障有力的良好局面。
强化责任落实。“八五”普法实施以来,制定了《“八五”普法规划》《“八五”普法实施意见》,区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明确“八五”普法工作目标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和党政主要领导述法制度,落实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区委普法办及时制定下发年度工作要点,将“八五”普法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与镇(街道)签订目标责任书,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由软指标变成硬要件。
强化宣传教育。通过传统宣传模式与新媒体宣传相结合,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采取点面结合、线上线下矩阵式的普法宣传模式,有力提升了普法质效。线下,不断打造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小区、法治文化公园等阵地,在旅游景点、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区域张贴、悬挂普法标语、发放普法宣传资料,利用重点时段、旅游文化节等群众容易聚焦的地点设立普法宣传站点,确保普法宣传工作无死角、无漏洞;线上,打造“两微一端一站”普法新媒体阵地,与安康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法治故事会》大型普法广播类法治节目,累计播出290期,“法治汉滨”微信公众号微博、“汉滨司法”今日头条号累计推送普法信息2500余条,利用手机短信每年推送普法短信30万条,普法宣传工作全面进入“新媒体时代”。
强化督查督办。与区人大、区政协沟通建立了常态化的汇报监督工作机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根据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补齐普法工作短板。常态化开展“向人民汇报”系列活动,通过代表、委员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不断扩大社会层面法治知晓率。印发《普法依法治理目标责任书》,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区委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使普法工作有目标、有责任、有分值、有位置。
抓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完善学法制度,将法律法规、党内规范等列入区委中心学习组学习和区政府领导班子学习重点,作为干部任前考试的重要内容,举办各类领导干部学法培训50余场次,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全省年度学法考试,新任科级领导全部参加任前法律法规和廉政考试。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认真开展《宪法》《公务员法》和《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学习,开展法律进机关(单位)300余场,培训人员达6000余人次,15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法律法规培训和考核,公务人员学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抓青少年法治教育。充实法治副校长队伍,筛选公、检、法、司139名干警担任全区200余所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共织校园“保护网”。以“法律进学校”“民法典进校园”为载体,在全区各类学校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通过法治课、主题班会、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汇演和“小手拉大手、校园连家园”等形式,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累计组织“法律进校园”活动1000余场,实现全覆盖,受教育学生达10万余人次,青少年学法得到普及。
抓村(居)民法治教育。全面启动“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宣传服务活动,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为全区387个村(社区)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3167名。组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队伍,选派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担任全区387个村(社区)的普法宣传员,覆盖率100%,实现了全区387个村(社区)法律顾问从有形全覆盖到有效全覆盖的转变。
扎实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和法治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组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培育果园社区、鼓楼社区等一批法治社区典型和区政务服务中心等依法行政示范窗口单位,177个村(社区)被评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老城大北街社区、张滩中心社区、江北前张岭社区被省司法厅命名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新城果园社区、老城鼓楼社区被司法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扎实推进行业专项治理。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行政执法领域专项整治、防范非法集资、反电信网络诈骗等10余项专项法治宣传活动,为“三个年”活动、创文、市域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持续推进阳光信访,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3000余起。
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法治建设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明确创建任务,夯实创建基础。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全面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对“三重一大”事项、重大行政决策,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规定,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和法律顾问列席常务会议,乡镇社会治理创新改革试点推进有力。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治、执法公示治、错案责任追究治,加大行政复议工作力度,与铁路法院建立行政复议和应诉联席会议治度,进一步健全执法监督体系,积极创建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区。坚持依法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加强与区政协联系,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断提升。(通讯员:万善刚)
来源:陕西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