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欢迎中国人?继日韩德之后,英国也张贴“中文标语”,网友怒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1 10:37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随着国人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其中出国游也成为了热门选项之一。

出国旅游本来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可不少人在走出国门后,却在一些国外景区,发现了一些中文标语。

什么中国人谢绝入店、不卖东西给中国人,这些颇具歧视意味的标语,令不少中国游客感到沮丧。

毕竟大家千里迢迢跑过去消费,结果却遭受了这般不公待遇。

那么这些标语到底都写了什么?这中间到底是有误会存在,还是一种刻意的歧视?

早在十几年前,德国柏林的博物馆岛,以及慕尼黑的商业街,就相继出现了中文提示牌。

禁止吸烟、不要喧哗、禁止触摸展品

这些标语字体巨大,颜色显眼,远比德语和英语版本更加突出。

一开始,不少游客以为这是贴心服务,但很快就有人感觉不对劲。

为什么只有中文这么大?是不是在暗示,只有中国游客才会不守规矩?

更让人无奈的是,除了德国有这种情况,日韩也存在这种现象,甚至更加夸张。

在韩国济州岛的景区,有游客居然在公共厕所门口,看到一张写着类似“禁止随地大小便”的中文标语,而旁边却没有韩语、英语或其他语言版本。

在首尔明洞,有餐厅干脆贴出中国人禁止入内的标语,还有的直接点名“特别是中国人”。

面对游客质问,餐厅老板毫不避讳地表示,不想接待没素质的人。

不少中国游客看到这种场景后,心情肯定是跌到谷底,甚至选择直接取消行程。

日本方面同样如此,2023年,东京一家中餐馆贴出禁止中国人入内的标语,引发中国博主愤怒举报,但没想到,店主不仅不悔改,反而直言中国人很恶心。

之后博主选择报警,但警察态度冷淡,似乎不当回事,最后在舆论持续发酵下,东京法务局才选择介入,并确认其为歧视行为,对该餐馆进行立案查处。

然而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今年5月,大阪的烧鸟店事件再次把话题推向高潮,一家名为“炭火烧鸟HAYASHIN”的餐馆,公开拒绝中国顾客,并解释是因为中国人没礼貌。

如果说,德国、日本、韩国还仅仅是贴了个标语,那么越南的行为就更加恶劣,别看越南的经济不如中国,但当地人仍然区别对待中国游客。

早在2016年,河内一家餐厅就曾对中国游客抬高菜价,当被问及原因,服务员直接说,中国人就得多付钱。

2017年,一对中国夫妻带着母亲出游越南,因未给小费,竟然遭到餐厅服务员殴打。

更令人震惊的是2018年,一支中国旅游团从越南回国,却被反复要求给人民币作为小费,如果拒绝,护照就可能被撕毁。

种种这些情况,不禁令人想问一句,中国游客到底做了什么,以至于被如此区别对待。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就连以绅士自称的英国,居然也“跟进”了。

就在亚洲国家纷纷设防中国游客的同时,英国也悄悄加入这个行列。

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塔桥附近购物中心、地铁站、公园等地,陆续出现了中文标语:

不得讲价、不得插队,甚至还有本店不接待中国游客。

这些标语大多没有英文对应,即使有,语气也明显更温和,而中文标语却显得突兀、粗暴,仿佛是命令一样。

有游客在休息区拍到,欧美游客坐着聊天一切正常,而一旁的中文标语却写着禁止在此休息。

一些商家解释称,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沟通,因为中国游客多,但这种只对中国人实施管理的方式,让人难以接受。

这种区别对待的操作,也引起了很多中国网友的不满。

从网友评论来看,舆论逐渐将矛头指向这些国家的文化优越感,在他们看来,中国游客就该被规训,就该接受特别对待。

但实际上,中国早在2019年就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出境人数高达1.3亿,海外消费超过2580亿美元。

这样的消费能力,本该是各国争抢的对象,但如今却屡屡被针对,这背后到底是歧视,还是别有用心?

有分析认为,这是文化冲突与语言隔阂的表象,更是西方中心主义在旅游领域的体现。

一些国家仍以自己为主流,把中国游客当成外来者,要求他们必须适应本地规则,却不愿主动提供更友好的服务。

如此一来,中文标语就变成了管理工具,而不是沟通桥梁,语气越强硬、内容越单一,越容易引发反感与抵触。

更严重的是,这种标语强化了刻板印象,游客看到后,潜意识中就会认为中国游客不文明,哪怕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中国游客大多数都是文明有礼的。

即便有个别人的不当行为,也不该成为整个群体被贴标签的理由。

就像不能因为某些美国游客行为恶劣,就给所有美国人贴上粗鲁的标签一样。

中国游客也在进步,也在反思,许多年轻游客在出行前会主动了解当地文化,学习基本礼仪。

与其通过冷冰冰的标语管理他们,不如提供温暖贴心的服务,设置中文志愿者、提供多语种引导,让游客感受到真正的尊重。

欢迎与歧视,一字之差,结果却天壤之别。

从日本到英国,这些国家的做法,正在改变中国游客的旅行选择。

而中国游客的脚步,也正在用数据告诉他们:不被尊重的地方,我们不会再来。

来源:红日观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