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想用这篇文章实名表扬湖南分公司的赵经理。若非他素来低调,我真想将他的名字完整地、如星辰般镌刻于此。我渴望公司内部每一个人都能记住这个名字,并以此为镜,照见“利他”二字沉甸甸的分量。
那个周四,日程如同被压缩的弹簧,紧绷得几乎要弹裂。刚结束的一场客服培训尚有余音,两个标注着“紧急”的会议通知又接踵而至,甚至连空气里都弥漫着焦灼感。
“抱歉,再紧急的事也请等等,我必须先写下这篇文章。”我鼓起勇气向会议发起方“申诉”,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我想用这篇文章实名表扬湖南分公司的赵经理。若非他素来低调,我真想将他的名字完整地、如星辰般镌刻于此。我渴望公司内部每一个人都能记住这个名字,并以此为镜,照见“利他”二字沉甸甸的分量。
事情说来简单,在不久前,我受总部委托,编写一门关于打击黑产的内部培训课件。身处客服中心,我日常处理的往往都是客户的疑虑与需求,对于黑产这片暗流汹涌的领域,我几乎从未涉猎,编写时总感到几分力不从心。
课件初稿完成后,那份带着不确定的文稿,被我战战兢兢地发送给了公司内颇负盛名的黑产打击专家——赵经理。信息发出时,他正在会议中,只简洁地回复了四个字:开完会看。
几日过去却仍杳无音信。我心中不免思忖:领导事务繁杂,或许早已将此信息遗忘?但作为下属,催问又显得不合时宜,于是便默默按捺下期待。
然而那个下午,他的信息便不期而至。没有敷衍,没有客套,开篇便是对课件实用性的真诚肯定——“内容扎实,抓住了关键痛点!”——这寥寥数语,如同拨开迷雾的阳光,瞬间驱散了我心中盘踞多日的自我怀疑,给那个自认“外行”的我带来了一些信心。
但这仅仅是序曲。紧接着,我翻看了满是批注的幻灯片,41页逐页、逐字,如被精密的探针扫描过一般,从措辞的优化、逻辑的梳理、案例的增补、风险的提示……详尽而精准地给出了建设性意见。更令人敬佩的是,在完成了这繁杂的逐页审阅之后,他还额外发来一个压缩包,里面是他精心搜集整理的,对课程极具价值的补充资料——那些他多年经验淬炼出的“独门秘籍”。
我与赵经理仅在公司某次大型会议上有过一面之缘。我们分处不同的城市,日常工作中几乎无任何交集。我与他之间没有利益纽带,没有上下级强制的义务,甚至没有维持人情的必要。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却给我带来了远超预期的帮助。
这件事之后,我的内心仿佛被一种温润而厚实的东西填满,久久不散。那不是简单的感激,更像是灵魂被熨帖后的澄澈与安宁。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个近乎陌生的人,愿意在繁忙中抽出如此宝贵的时间与精力,不计回报地倾囊相助?我想,应该是那份纯粹的“利他”精神。
01.
利他:超越交易的本质连接
在商业逻辑被反复计算的今天,“利他”常被误解为一种高尚却遥远的道德光环,或是一种迂回曲折的获利手段。然而,赵经理的行为,以其纯粹性,揭示了“利他”更深层的本质:它是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是对他人需求无功利性的看见与回应,是在冰冷的规则与流程之外,建立人与人之间温暖、真实、信任的本质连接。
这种连接,恰恰是客户忠诚度最坚韧的基石。
客户服务,尤其是电话客服,常被视为流程化、标准化的“前线”。我们遵循脚本,解决工单,追求效率与KPI。
这本身无可厚非。然而,当服务仅仅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层面,它只能被视为一种冰冷的交易。客户感知到的,是流程的齿轮,而非人的温度。而忠诚度,本质是一种情感的依附和选择的偏好。它不会仅仅因为问题被“解决”而牢固建立,却常常因为过程中感受到的“被理解”“被尊重”“被超越预期地关怀”而深深扎根。
这就是“利他精神”在客户服务中的核心价值——它要求我们超越脚本的边界,将客户视为活生生、有情感、有故事的人,洞察其显性需求背后的隐性期待(安全感、被重视感、便捷感、愉悦感),并愿意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甚至偶尔“越界”一点点,去主动提供额外的价值。
02.
利他实践:从心出发,点亮信任
如何将利他精神融入日常的客户服务中,使其成为培养忠诚度的有效路径?这并非要求我们成为赵经理那样的专家去提供专业指导,而是体现在每一次通话的细微之处:
(1)深度聆听:听见“弦外之音”
案例:一位客户来电,语气焦躁地询问话费账单的异常。标准流程是核对信息、解释明细。但深度聆听者会捕捉到他的焦虑不仅源于金额,更可能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或信用受损。一位优秀的客服在清晰解释账单后,主动补充:“王先生,我完全理解您对账单变化的担忧。请您放心,我们系统有严密的安全措施保护您的信息。同时,我注意到您是老用户了,信用记录一直非常好,这次调整不会对您的信用产生任何影响。我帮您设置一个下月账单提醒,避免您再费心关注好吗?”
这种回应,不仅解决了问题,更抚平了客户深层的恐惧,传递出“我懂你”的信号。利他,始于真正“听见”客户的恐惧与渴望。
(2)主动预见:始终想到客户前面
案例:客户来电办理宽带迁移。标准流程是确认新地址、预约时间。具有利他思维的客服会在完成基础服务后,主动询问:“张女士,考虑到您搬家后可能需要重新设置网络环境,我这边整理了一份家庭Wi-Fi优化设置的小贴士和常见问题解答,稍后发送到您的服务邮箱,您看方便吗?另外,您新地址附近有我们的体验厅,如果您对路由器摆放或信号覆盖有疑问,也可以随时去现场咨询。”
这种超出客户预期、主动提供未来可能需要的帮助,让客户感到被提前关怀和照顾。利他,体现在对客户潜在需求的预见性关怀。
(3)承担所有权:做问题的“终结者”
案例:客户反映的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如计费错误需联系财务,信号问题需转技术)。标准做法是告知客户需要转接或提供其他部门电话。利他的客服会说:“李女士,您的问题我清楚了。计费部分和技术部分确实分属不同团队处理。为了不让您反复进行情况说明,我将作为您的专属协调人,帮您联系这两个部门,把问题细节和您的诉求同步过去,并督促他们尽快给您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请您保持电话畅通,最晚明天下午4点前,无论进展如何,我一定主动给您回电告知情况。您看这样可以吗?”
即使客服个人无法直接解决所有环节,但主动承担起协调、追踪、反馈的责任,成为客户在复杂流程中的“锚点”,极大地减轻了客户的焦虑和负担。利他,意味着将客户的麻烦视为自己的责任去推动解决。
(4)传递温度:在规则内展现人情味
案例:一位老年客户来电,因操作失误多次触发系统锁卡,显得非常沮丧和无助。规则要求验证身份后才能解锁。客服在高效完成验证和解锁后,没有急于结束通话,而是温和地说:“刘大爷,您别着急,卡已经帮您解开了。我理解智能手机操作有时候是挺麻烦的。我帮您把解锁的步骤用最简单的方式写在纸上,再附上我们7x24小时的客服热线,让您家人贴在您电话旁边,好吗?或者,您方便的话,我慢点说,您拿笔记一下关键步骤?” 并在后续通话中,特意放慢语速,使用更口语化的表达。
这种在规则框架内,根据客户状态(年龄、情绪)灵活调整沟通方式,注入耐心与同理心,让冰冷的规则有了人性的温度。利他,是在规则的缝隙中注入人性的关怀。
(5)赋能客户:授人以渔
案例:客户频繁来电咨询如何通过APP查询话费、办理简单业务。标准做法是每次耐心指导。利他的客服在又一次帮助完成后,会主动提议:“陈先生,我看您经常需要查询话费。其实我们APP有个‘一键查询’功能和常用业务快捷入口,设置好以后很方便。如果您愿意,我现在用几分钟,通过屏幕共享(或逐步语音引导)帮您设置好,并教您如何使用,以后您就不用每次都打电话了,节省您的时间。您看需要吗?”
这种不仅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提升客户未来自助能力的举动,是更深层次的利他——给予客户掌控感和便利。
03.
利他的回响:忠诚的土壤与星辰
赵经理的利他之举,在我心中种下了忠诚的种子。同样,当我们将利他精神实践于客户服务时,我们也在客户心中悄然播种。
这种忠诚,并非源于折扣、礼品或积分(那些固然重要,但易被复制和取代),而是源于一次次互动中累积起来的信任感、被重视感以及超越期待的情感体验。它是:
(1)信任的深化:当客户感知到客服是真心实意为他们着想,而非仅仅完成工作指标时,信任便油然而生。这种信任是后续沟通的基础,即使偶尔出现服务瑕疵,也更容易获得谅解。
(2)情感的联结:利他行为创造的情感联结,让客户对品牌产生归属感。他们不再是冰冷的“用户ID”,而是被记住、被理解、被关心的个体。客户会倾向于选择让他们感觉“舒服”“被尊重”的品牌。
(3)口碑的裂变:一次超越预期的、充满利他精神的服务体验,往往成为客户乐于分享的故事。“你知道吗?XX公司的客服真的太贴心了,上次我遇到问题,他们竟然……” 这种自发传播的口碑,其力量远胜于任何广告。
(4)抵御风险的韧性:当市场竞争激烈,或产品同质化严重时,基于深厚情感联结和信任的客户忠诚度,将成为品牌最坚固的护城河。客户更不容易被竞争对手的短期优惠所吸引。
04.
结语:成为星辰,也仰望星辰
回到那个让我心潮澎湃的起点——赵经理,他并非我的直接客户,他的行为也非标准意义上的“客户服务”。
然而,他完美地诠释了“利他”的本质:一种不计较即时回报、发自内心希望他人更好的纯粹善意。这份善意如同星辰,照亮了我的工作,也为我如何更好地服务我的客户指明了方向。
作为客服,我深知,每一次接起电话,都是一个建立连接、传递价值的珍贵机会。我们可能无法像赵经理那样在专业领域给予他人醍醐灌顶的指导,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用深度聆听、主动预见、勇于担当、传递温度和赋能客户的方式,将利他精神融入每一个服务细节。
这份用心,客户感受得到。它可能是一次耐心的解释,一句真诚的安慰,一个主动的提醒,一次额外的协调,或是一次用心的引导。这些微小的光芒汇聚起来,足以在客户心中点亮信任与忠诚的灯塔。
作为电话客服,我们更需要将这种精神内化,让“利他”成为服务基因的一部分。当我们每个人都努力成为客户服务星河中的一颗微小星辰,散发善意与价值的光芒时,我们不仅能温暖客户,赢得忠诚,更能共同照亮整个组织的服务文化,让“以客户为中心”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真诚流淌的力量。
文章写到这里,那两个“紧急”的会议似乎也变得不那么迫人了。因为我知道,传递这份关于“利他”与“忠诚”的思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倾注心力、刻不容缓的“要事”。
感谢赵经理,他不仅帮助我完善了一门课程,更以他的行动,为我,或许也为读到这里的每一位服务者,上了一堂关于连接、信任与价值的无声大课。
愿我们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在服务的旅程中,仰望并传递那永恒不灭的利他之光,直至成为他人的星辰……
▼
文 | 客户观察签约作者 马小宛
来源:察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