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蒙古的绿色能源版图正迎来历史性突破,近日,金风科技与远景能源两大新能源巨头在蒙项目同时入选国家首批绿色液体燃料试点,标志着这片风光资源富集区正式跻身国家绿色燃料战略核心区。
内蒙古的绿色能源版图正迎来历史性突破,近日,金风科技与远景能源两大新能源巨头在蒙项目同时入选国家首批绿色液体燃料试点,标志着这片风光资源富集区正式跻身国家绿色燃料战略核心区。
金风科技在鄂尔多斯布局的50万吨级绿氢制甲醇项目,一期25万吨产能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风光制氢合成甲醇装置,其"绿电-绿氢-绿色甲醇"全产业链模式或将重新定义现代煤化工的低碳路径。
远景能源在赤峰落子的零碳氢氨项目更显雄心,152万吨总体规划中先行启动的30万吨合成氨P1期工程,采用全球领先的"风光储氢氨"系统集成技术。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将实现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到合成氨的全流程零碳化,每吨氨产品可减排约2吨二氧化碳,这种"绿氨+"模式正在打开内蒙古氢基能源的想象空间。
两个项目合计年消纳可再生能源装机预计超300万千瓦,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型风电基地的发电量。
此次试点项目的技术路线呈现出鲜明的"内蒙古特色",依托全球领先的风光资源禀赋,将间歇性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可储存、可运输的绿色液体燃料。
金风项目采用的碱性电解槽耦合甲醇合成技术,其单位产能氢耗较传统工艺降低15%;远景则创新性开发出适应北方寒区的高效氨合成催化剂,使反应温度从常规450℃降至380℃,大幅降低能耗。这些突破性技术背后,是内蒙古在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厚积薄发,当地已形成从风机叶片到电解槽的完整产业链配套能力。
根据试点方案,入选项目可优先获得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并有望纳入CCER碳减排交易体系。更关键的是,国家能源局即将出台的绿色甲醇和绿氨行业标准,很可能以这些试点项目数据作为重要参考。这意味着内蒙古企业有机会参与制定行业游戏规则,从技术跟随者转变为标准引领者。
当前绿氢制甲醇成本仍比煤制甲醇高出40%-60%,绿氨价格则是传统合成氨的2倍左右。两个项目都面临如何突破经济性瓶颈的考验,金风计划通过智能运维将电解槽利用率提升至75%,远景则尝试开发高附加值氨衍生品来分摊成本。这场绿色突围战的成功与否,或将决定内蒙古能否从能源基地升级为价值高地。
注:仅为业内观察,不构成投资参考
来源:妖精不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