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旧时帝王床前病,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痛风呈高流行、年轻化趋势,但大部份患者对其危害知之甚少,不痛不治,容易错过治疗。
“旧时帝王床前病,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痛风呈高流行、年轻化趋势,但大部份患者对其危害知之甚少,不痛不治,容易错过治疗。
痛是一阵风?
1.痛风来去如风
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导致的一种慢性炎性关节炎,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急性发作,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
2.痛风是骤雨狂风
痛风来去如风,但绝不是轻飘飘的微风,而是急风骤雨。痛风究竟有多痛,英国著名漫画家詹姆斯·吉尔雷于1799年发表的《痛风》的漫画,将痛风描绘成一个正在啃噬人脚的黑色魔鬼,形象而深切地表现出痛风患者的痛苦。
《痛风》( The GOUT )
英国著名医生托马斯·西德纳姆将痛风描述为:“凌晨两点光景,他在大脚趾的尖锐疼痛中惊醒,起初尚和缓的痛感愈演愈烈,一会儿是韧带的剧烈拉扯撕裂,一会儿是噬咬般的疼痛,一会儿又是压迫感和收缩痉挛。与此同时,患处的感觉如此尖锐切肤,就连被子的重量都变得难以承受,若有人在房间走动发出声响,也会感觉忍无可忍。”
3.急性痛风的控制药物
痛风急性发作的原理是MSU晶体与常驻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启动炎症过程后,触发一系列炎症细胞浸润及炎症因子分泌。急性痛风药物主要是抗炎镇痛的药物。
降酸不能停
对于大多数早期痛风患者来说,除去急性发作期患者并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这导致了中国乃至全球痛风患者极低的控制率。因为,在大部份患者看来痛风是不痛不治的,殊不知在经历席卷着身体与精神的狂风骤雨后以为即将拨云见日时,没想到这仅是痛风的冰山一角。
痛风的基础是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血症危害性对人体的危害是潜在持续性的,长期危害性更大。
1.高尿酸的危害
可以说,痛风石是痛风患者最显著的特征,这是由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的。皮下痛风石常见的发生部位为耳廓、反复发作关节的周围以及鹰嘴、跟腱、髌骨滑囊等处,外观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赘生物,破溃后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不易愈合;慢性痛风石关节炎为关节内沉积大量尿酸钠晶体导致痛风石形成,表现为持续关节肿痛、压痛、畸形和功能障碍,其可造成关节骨质的破坏、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继发退行性变等。
从小处讲,膨大的痛风结节影响外表,甚至会因为找不到一双合适的鞋而悲伤不已;往大处说,尿酸盐沉积可致残,使人丧失劳动能力。
更重要的是,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慢性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疾病(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发生和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痛风患者必须将尿酸控制在目标水平以下(饮食或/和降尿酸药物控制),以减少不可逆损伤的发生和改善预后。
2.高尿酸血症控制目标
3.降尿酸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若平时规律使用降尿酸药物,则急性痛风发作无需停用;倘若平时无使用降尿酸药物,则在急性痛风发作期不建议使用,需在抗炎镇痛治疗2周后再酌情使用。
参考文献:
[1] Dalbeth N, Merriman T R, Stamp L K. Gout[J]. The Lancet, 2016, 388: 2039-2052.
[2] Ragab, G., Elshahaly, M., & Bardin, T. (2017). Gout: An old disease in new perspective – A review.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8, 495–511.
[3]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 36(1): 1-13
[4]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19(4): 293-303.
[5] 徐东, 朱小霞, 邹和建, 等. 痛风诊疗规范(2023). 中华内科杂志, 62(9), 1068-1076.
来源:安安科普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