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者近日走访发现,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和质量双提升的背后,绿色化是重要的增长动能。厦企一方面紧抓“双碳”机遇,创新绿色技术和产品供给,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强化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今年上半年,厦门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8.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个百分点。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和质量双提升的背后,绿色化是重要的增长动能。厦企一方面紧抓“双碳”机遇,创新绿色技术和产品供给,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强化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
同舟纵横紧贴市场需求,不断创新迭代绿色技术。图为工作人员进行流体技术实验。(本报记者 卢剑豪 摄)
创新绿色技术和产品供给
机械轰鸣,焊花飞溅。走进同舟纵横(厦门)流体技术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工作人员正忙着焊接、组装大型膜分离设备。“别看这些膜管平平无奇,它们组装在一起可用于固碳,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吃掉’,并生成可再生资源,变废为宝。”公司副总经理林楚潮说。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舟纵横成立近十年来,始终专注于工业领域流体的分离纯化,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无机化工、水处理等行业。林楚潮表示,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下游客户对绿色、低碳的需求增加,推动公司订单量和营收稳步增长。
创新是市场的“敲门砖”。近年来,同舟纵横紧贴市场需求,不断创新迭代绿色技术,“比如我们创新的树脂脱色工艺,相较于传统工艺,可显著减少生化废水排放、降低蒸汽的酸碱消耗,为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林楚潮说,公司目前已拥有发明专利15项。
“聚焦绿色发展,我们正积极开拓合成生物等新兴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林楚潮表示,公司已与华恒生物等合成生物行业的头部企业合作,运用陶瓷膜、有机膜、电驱动膜等技术,为客户提供绿色化工艺方案,推动生产降本增效。
一边是为传统产业量身定制绿色技术,助推转型升级,另一边是新能源等绿色产业方兴未艾。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系统的产业规划、完整的产业链条,厦门加快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今年上半年,厦门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85.3%和10.6%。
以绿色制造推进新型工业化
在绿色技术加速迭代、绿色产品持续“上新”的同时,厦门正大力推动制造业向绿而行,以发展“含绿量”提升产业“含金量”。
近日,2025年度厦门市绿色制造名单揭晓,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入选。“围绕节能减碳与绿色制造,我们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绿色管理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产全生命周期。”公司副总经理熊洪煌介绍,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投用节能型生产设备,再结合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优化生产工艺等举措,节能减碳工作已实现精细化推进。
走进位于火炬(翔安)产业区的唯恩电气厂房,慢走丝线切割机、高精密CNC加工中心、精密高速冲床及注塑岛、压铸岛等一众节能型高精密设备正满负荷运转。实打实的成效体现在数据上:经过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绿色化改造,企业每万件产品用电量下降15%、用水量降低30%。
“绿色制造不仅推动企业自身深度节能减碳,更成为市场竞争的‘加分项’。”熊洪煌说。作为工业连接器领域的标杆企业,唯恩电气已成为 ABB、施耐德、西门子等国际知名企业的绿色供应链核心伙伴。“绿色供应链的构建,离不开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力,而企业绿色制造水平的提升,能有效增强产业链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去年底,厦门在全省率先发布《厦门市绿色工厂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从培育、创建、管理、配套机制等维度提出绿色工厂扶持举措。截至目前,厦门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14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9家,绿色园区1家,绿色制造体系正在逐步构建。
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实习生 刘婉琳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