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温附山(1917—2001),山西沁县人。早年投身革命,1936年加入牺盟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沁县区长、漳源县县长、太岳二专署副专员等职,在山西坚持斗争。1949年春,他作为长江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南下福建,成为建设福建的
192温附山,山西沁县人,曾任福建省革委会副主任、福建省副省长兼秘书长、省顾委副主任
【温附山(1917—2001),山西沁县人。早年投身革命,1936年加入牺盟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沁县区长、漳源县县长、太岳二专署副专员等职,在山西坚持斗争。1949年春,他作为长江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南下福建,成为建设福建的重要干部。历任闽侯专署专员、福建省委副秘书长、商业厅厅长等职。1959年起任闽侯地委第一书记。1966年调任中央文化部电影局局长。“文革”中遭受迫害长达七年。1973年复出后,历任龙岩地委书记、福建省科委主任、省革委会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兼秘书长等职,为福建地方建设和科技发展作出贡献。1983年后任省政府顾问、省顾委副主任。1998年离职休养】
福建省原副省长温附山著作《往事千秋》
沁园春·咏温附山
太岳烽烟,漳源砥柱,跃马当年。念书生投笔,心昭日月;牺盟举帜,志靖山川。筹税持筹,安民理政,路转峰回铁肩担。长江渡,率雄师南下,剑指南天。
八闽热土深镌,主闽侯、商潮巧驭船。纵十年劫火,襟怀未改;武平霜雪,松柏弥坚。龙岩再起,科坛擘画,重振河山帷幄间。凝眸处,看功勋卓著,月照林泉。
温附山曾任南下长江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
温公附山事略
温公附山者,三晋英杰,沁水俊良。少怀报国之忱,负笈并州,早预牺盟之会;志存救世之念,投笔烽火,旋入赤帜之门。当倭寇披猖之际,受命于危难之间:薄文书于沁水,佩剑印于漳源。抚流亡而安黎庶,理民政而固根基。路东持节,展经纶于草莽;专署运筹,佐戎机于太岳。征税赋以济军需,任劳怨而不避;总庶务以纾时困,竭智勇而忘身。洎乎雄师南指,率劲旅以越关山;天兵东临,佐新邦而开闽峤。闽侯治郡,布德政于初基;大府持衡,参枢要于帷幄。农桑是务,劝耕织以裕民;财货攸关,掌度支而通贾。商业振衰,秉钧轴于艰难之岁;地藩主政,施惠风于凋敝之秋。
然世事多舛,罡风骤起。凤池衔命,掌光影于京华;宦海翻澜,罹劫波于浩荡。七载幽囚,贞心未改于霜雪;一朝昭雪,劲节愈显于岁寒。武平谪居,犹存济物之志;龙岩再起,重彰柱石之材。牧守岩疆,疮痍待抚;总持省宪,鼎鼐需调。革委会中,纾困局而安八闽;科委堂上,倡新知以启万象。洎乎擢居副省,兼领枢机,夙夜匪懈,老骥驰驱。顾问献猷,犹怀桑梓之念;耆英辅政,常存社稷之忧。及至功成身退,荣养林泉,德望长存,清徽永驻。
论曰:观温公一生,诚可谓丹忱贯日,铁骨擎天。起于烽火,成于艰难。守土安民,展干才于三晋;开疆拓业,播惠政于八闽。虽经霜雪之淬,愈见松柏之贞;每临鼎鼐之重,弥彰柱石之固。其守正不阿之节,鞠躬尽瘁之诚,经世致用之才,老而弥笃之志,足为后世楷式。昔人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温公当之无愧矣!至若青史长铭其绩,桑梓永怀其泽,岂虚誉哉?诚乃八闽之勋宿,一代之良臣也!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