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上半年的几起现象级消费事件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这一趋势的窗口:泡泡玛特的跨界成功、即时零售领域的激烈竞争,以及小米YU7在中国汽车行业掀起的变革浪潮。这些事件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逻辑——一个“倍速社会”正在全方位地影响并改变中国的消费市场。
在探讨当代消费文化的变迁时,“悦己”之后,“倍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关键词。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上,更深刻地重塑了市场的整体面貌。
今年上半年的几起现象级消费事件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这一趋势的窗口:泡泡玛特的跨界成功、即时零售领域的激烈竞争,以及小米YU7在中国汽车行业掀起的变革浪潮。这些事件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逻辑——一个“倍速社会”正在全方位地影响并改变中国的消费市场。
“倍速”的概念并非数字媒体时代的产物。早在留声机、磁带和CD时代,人们就通过机械调速或DSP技术来改变内容的输出速率。然而,在数字时代,“倍速”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从PC时代的第三方播放器到在线内容平台,倍速播放逐渐成为用户的新宠。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倍速播放已不再是新鲜事物,甚至短视频平台也开始提供二倍速、三倍速的播放选项。
内容平台的“倍速化”浪潮,正在悄然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快速获取信息,这种习惯也延伸到了消费领域。日本作家稻田丰史在其新书《倍速社会: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中,通过田野调查的形式,揭示了倍速社会作为新消费文化表征的深层次原因。他认为,倍速社会是供给过剩背景下,共感至上(追求社会共识)的结果。
从消费市场的角度来看,“倍速化”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商业配套的倍速迭代,以即时零售为例,随着餐饮配送能力的外溢,即时配送体系进一步完善,为零售新业态提供了基础保障。其次是产品供给的倍速重塑,小米等企业通过精简产品线、复用成熟设计等方式,减少交易摩擦成本,打造了一系列爆款产品。最后是销售模式的倍速改变,泡泡玛特等企业通过盲盒等创新销售模式,满足了消费者即刻享受的消费欲望。
然而,“倍速化”趋势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有人担心加速主义会破坏产品的独特性和质量,甚至对社会生产关系造成失衡。但正如稻田丰史所指出的那样,每当社会出现新设备、新点子时,总有人反对。然而,这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演进并没有毁灭世界,反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更高效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倍速化”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新社会叙事。未来的商业形态将继续沿着倍速化的逻辑向前发展,无论是内容还是产品都将迈入更快、更高效的新维度。对于企业而言,积极面对这一趋势,贴合倍速化的叙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