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铂医药:双引擎驱动,重塑生物医药行业价值新生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1 14:28 3

摘要: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上海将初步建成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地。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聽0:00

Duration聽-:-

Remaining Time聽-0:00

captions settings, opens captions settings dialogcaptions off, selec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上海将初步建成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地。

凭借着生物医药领域优势突出、产业生态完备,上海吸引着众多创新企业竞相汇聚。和铂医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自2016年扎根张江后,依托全球稀缺、亚太地区唯一的全人源抗体研发平台及全球化战略布局,和铂医药快速崛起为行业标杆。近日,人民网记者专访了和铂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劲松博士,深入剖析了企业运营模式、转型策略以及未来蓝图。

立足上海,“硬”实力对接全球资源

自2015年以来,我国在新药审评审批等关键环节进行了进一步改革。各项制度创新支持和政策支持鼓励,成为生物医药蓬勃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在此背景下,王劲松毅然选择回国,投身产业发展浪潮;和铂医药,也应运而生。

选择上海作为创业的起点,王劲松有着多方面的考量——这里,具备得天独厚的产业生态,汇聚了国际顶级的科研机构、跨国企业研发中心,拥有国际创新理念体系、丰富的海归人才资源等。

在采访中,王劲松多次提及“在中国运营,面向全球”。一家创业企业有何“硬”实力对接全球资源?

“我们利用源于荷兰鹿特丹大学的Harbour小鼠进行药物开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技术平台驱动,‘抗体+’为核心支撑的体系,专注于肿瘤及免疫性疾病领域创新药研发及商业化。” 王劲松如是说。

据悉,和铂医药的Harbour Mice技术平台为亚太地区唯一的全人源抗体研发平台。该平台可以生成双重、双轻链(H2L2)和仅重链(HCAb)形式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该抗体为抗体药开发的主流技术。基于HCAb开发的HCAb PLUS平台已构建形成四大前沿核心技术,涵盖蛋白质工程、抗体偶联技术、药物递送技术和细胞治疗等领域,成为创新药的“芯片技术”。

“公司成立时候的股票代码是‘02142’,就是美国Cambridge (马萨诸塞州剑桥市)Kendall Square(肯德尔广场)、MIT(麻省理工大学)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王劲松表示,和铂医药从创立之初就锚定“全球最好”的目标。

如今,和铂医药通过国际专利保护壁垒,使技术平台成为全球范围内专利覆盖最广的全人源抗体平台之一,在荷兰鹿特丹、美国波士顿,以及中国实现全方位运营。

打破“瓶颈”制约,构建双引擎模式

“把技术作为产品”,是和铂医药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技术的延伸和拓展,王劲松逐渐意识到,要充分利用核心技术的价值,就必须进行业务拓展和转型。例如,将业务进一步瞄准更高技术门槛和更大市场潜力的复杂分子领域。

2022年,和铂医药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诞生。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和铂医药逐步构建了“技术平台授权+自主管线研发”的双引擎模式。即Harbour Mice技术平台,专注于推进公司全球产品管线及变革性疗法的研发;诺纳生物,则依托公司强大的平台技术及专业积累,以开放创新的商业模式,加速赋能全球生物疗法创新。

王劲松坦言,通过此次转型,和铂医药不仅加强了自身的竞争力,还为患者和全球市场带来了更多创新价值。

事实证明,这次转型是成功的。

和铂医药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拓展:技术平台从“少数”产品和“少数”企业使用,拓展成了“强大”产品管线和超100家全球合作伙伴进行药物开发,合作项目超过300个,其中接近20个产品利用技术平台已经进入到IND或临床阶段。

“发展势头非常的凶猛。”诺纳生物的发展让王劲松非常“惊喜”。此外,双引擎模式不仅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还进一步加速了技术迭代。

得益于转型发展,2023年、2024年,和铂医药实现持续盈利。就在7月28日,和铂医药2025年上半年盈利预告发布,报告显示盈利额超6800万美元(相当于约5.32亿港元),相较于2024年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超47倍。

上半年利润的增长,王劲松归结于,与全球领先制药企业的持续战略合作和新增的创新产品对外授权与合作。

例如,与阿斯利康达成的全球战略合作。和铂医药已通过配发及发行认购股份,以及部分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选择权付款,收到总计约1.75亿美元。“这彰显了我们在执行战略重点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后续,将持续通过创新和高效合作,巩固这一发展势头,实现可持续增长。”

“极少有一家创新型公司在不同产品类型,如单抗、双抗、ADC都能做到国际最前沿大型跨国药企认可,而我们陆续有多个产品在多个领域跟百家企业合作,这意味着我们的商业模式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高度认可。”王劲松说。

持续创新,成为全球抗体药物开发的“新基建”

今年以来,和铂医药“出海”大动作频频,表现亮眼:1月,与Windward Bio以NewCo形式签订许可协议,总交易金额高达9.7亿美元;3月,与阿斯利康达成授权交易,总金额45.75亿美元;6月,与大塚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交易涉及金额逾6.7亿美元……

“任何产品的开发,必须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为患者、为全球市场持续带来价值。”

王劲松表示,这与和铂医药持续“自我革新”息息相关:1.0阶段,利用技术平台打造基于临床需求的产品管线,从肿瘤免疫领域拓展到免疫领域重大疾病,实现从技术平台到产品管线公司转型;2.0阶段双向推动,平台拓展为多样抗体发现工具组合,产品推进至临床接近商业化阶段;3.0阶段,2025年起,全方位开展技术创新,推进全球项目与产业化开发,合作范式从“简单授权”到“深度绑定”,成为全球抗体药物开发的“新基建”。

在生物医药行业从“管线数量竞争”转向“技术价值竞争”的今天。王劲松认为,和铂的模式恰恰代表了未来——既通过平台赋能全球药企降本增效,又通过里程碑分成构建长期收益,这种“轻资产”的路径将成为公司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平台,为行业提供新一代产品线开发的‘创新引擎’,成为行业发展的‘推进器’,同时,强化创新性产品开发的‘装备’支撑,打造以核心技术为平台,聚焦患者及高需求领域的创新产品管线。”

这恰恰契合了和铂医药的使命——“和创新药,铂铸健康”,更是公司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和全球化战略,不断拓展合作网络,实现价值的最大化。”王劲松表示,公司将一方面继续进行前沿技术的创新和组合,利用现有技术平台构建新的业务板块;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复杂分子产品线的构建,不仅在肿瘤和免疫领域,还延伸到代谢、神经系统疾病等具有重大临床需求的领域。

同时,和铂医药积极拥抱新技术,围绕“AI+”,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成功率,将更多的创新药物推向市场,惠及全球患者。今年2月,和铂医药与英矽智能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AI驱动抗体药物研发;诺纳生物也已推出其创新的AI辅助药物发现引擎——Hu-mAtrIx,与Harbour Mice技术平台实现无缝集成。

“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快速进入了国际产业的主流。”王劲松自豪地说:“作为其中的一员,和铂医药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以全球化为战略,为中国的创新生态添砖加瓦,让中国的创新能力得到世界的认可,在国际上取得更多话语权。”

来源:人民网上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