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经济的运作,是无数人行为集合的结果,每个人对经济的不同理解,以及基于这种理解而做出的决策,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多数人的共识,会决定社会经济运作的模式;观念的革新、普及,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
社会经济的运作,是无数人行为集合的结果,每个人对经济的不同理解,以及基于这种理解而做出的决策,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多数人的共识,会决定社会经济运作的模式;观念的革新、普及,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
因此,我们有必要去追问人们对经济的认识从何而来——现代经济思想是怎样形成的?经济知识又如何在世界范围内被交流和接受?今日的经济观念到底根植于何处?传统的、革新的、世俗的、宗教的、舶来的、本土化的经济概念又有什么区别,发挥着什么不一样的作用?
为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第七届刘诗白经济学奖”获奖作品《术语革命:中国近代经济学主要术语的形成》作者孙大权,著名书评人、腾讯读书主编张英,资深媒体人、书评人、财经记者佟鑫三位老师一道,共同讨论古今经济知识与经济思想之变。
活动安排
主题:术语、观念与常识:近代经济思想如何被塑造?
嘉宾:孙大权 张英
主持人:佟鑫
时间:8月16日(星期六) 14:00—16:00
地点:
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市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7—703扫描下方二维码 报名线下活动
扫描下方二维码 预约直播
嘉宾介绍
孙大权
复旦大学经济学系 副教授
张英
资深媒体人,腾讯读书主编
主持人介绍
佟鑫
媒体人、书评人
主题图书
术语革命:中国近代经济学主要术语的形成
孙大权 著
2023年11月出版
ISBN:978-7-5228-2659-2
图书简介:
中国近代出现了数以万计的经济学新术语,它们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的重要问题和难题,学术界迄今尚无系统的研究成果。作者潜心10年,对该主题进行了全景式的深入研究,最终形成本书成果。本书内容涵盖经济学、历史学、语言学,依据近代经济学概念体系选择主要术语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关注重点在古今经济知识与经济思想之变;既从个案上研究了132个中国近代经济学主要术语的形成,又在整体上研究了三个阶段经济学术语形成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将学科史与概念史方法相结合;在史料运用上,以教科书、经济辞典、经济论文等经济学发展史中的重要文献材料为主,尤其注重中文术语与英文、日文术语原文的对比研究,以追本溯源。本书揭示了近代经济学术语形成的过程、规律及其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学术语的形成是一场术语革命,但革命中有传承;主要术语借鉴了日语术语,但借鉴中有选择。本书的出版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语言史研究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对经济学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美]本杰明·M. 弗里德曼(Benjamin M. Friedman) 著
尹景旺 译
2025年7月出版
ISBN:978-7-5228-4629-3
图书简介:
今天我们的经济观念,特别是对自由市场的信奉,来自哪里?与传统上将经济视为启蒙运动的世俗产物不同,本书认为人们关于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的观点一直根植于宗教思想,经济学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宗教的深刻影响。本书探讨了宗教与资本主义关系的重要方面,如宗教与经济思想的历史关联,基督新教如何影响现代经济思想的形成,加尔文主义如何塑造早期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早期经济学家的宗教信仰如何影响他们的理论构建等。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