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秋之交,秦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在杨家寺镇引进建设的良种扩繁基地一派生机盎然。放眼望去,五彩斑斓的番茄挂满枝头,圆润饱满的西葫芦藏身绿叶,形态各异的南瓜点缀田间。这片由天水兴之林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运营的良种扩繁基地,正用蓬勃的长势诉说着“沃土育良种
夏秋之交,秦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在杨家寺镇引进建设的良种扩繁基地一派生机盎然。放眼望去,五彩斑斓的番茄挂满枝头,圆润饱满的西葫芦藏身绿叶,形态各异的南瓜点缀田间。这片由天水兴之林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运营的良种扩繁基地,正用蓬勃的长势诉说着“沃土育良种”的故事。自2023年扎根此地,基地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科学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地良种繁育的核心阵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基地,680亩种植区规划有序,茄科、葫芦科、豆科作物分区栽种,各类蔬菜长势正盛。绿番茄、黑番茄、五彩番茄等特色品种相映成趣,饱满的果实沉甸甸地挂在藤蔓上,表皮光滑鲜亮。
“在这几年开始,我们以点带面发展农户种植再加合作社的一些种植,这三年来,他们的经济收入都能有明显的提升。680亩地涉及的就是番茄、辣椒、西瓜、甜瓜、南瓜、黄瓜这些,还有地豆和架豆。”天水兴之林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兴林说。
同样,西葫芦、南瓜、辣椒种植区也丰收在望。菜用型西葫芦鲜嫩翠绿,观赏型西葫芦则造型奇特,宛如一件件天然艺术品。小米椒、五彩辣椒长势泼辣,火红的果实挂满枝头。观赏南瓜则以多样的形态抢占眼球,有的像小灯笼,有的似葫芦,成为基地里的一道风景线。基地负责人刘兴林告诉记者,别看观赏型南瓜不能吃,它的种子可是园艺市场的“香饽饽”。
“西葫芦种植,一亩地能产100到120公斤,最低产量在80公斤左右。像西红柿,一亩地的产量应该在60斤到100斤之间,它完全成熟以后,我们就开始用机械人工,采收下来,经过发酵,把种子洗出来就行了。”天水兴之林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兴林说。
为了确保种子品质,解决种子筛选难的问题,天水兴之林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入28万元引进了河北聚力特种子精选生产线。走进加工车间,风选机、比重精选机、色选机依次排开,构成一条全自动化的种子筛选精选线。
“良种扩繁,是为了下一年在其他区域的农民能有更好的播种发芽。所以,精选设备自从进过来以后,大大地减轻了当地农户和合作社扩繁出来的种子的精选难度。”天水兴之林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兴林说。
据了解,种子采收后首先通过提升机进入风选机,利用风力分离、振动筛剔除杂质和空瘪籽,初步净化率可达80%;随后进入比重精选机,通过重力差异剔除不饱满的种子,使种子纯度提升至95%以上;最后经过色选机,精准识别并剔除带霉点、破损的种子,确保出厂种子100%合格,大大提升了种子的市场竞争力。
“这三台生产线,对当地的农户种子良种扩繁以后,把种子精选出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在客户那边也有更好的利润空间。”天水兴之林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兴林说。
科技赋能带来的不仅是品质提升,更让农户尝到了甜头。今年基地带动180户农户、7个合作社参与种植,预计支付农户报酬200到230万元。在秦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和杨家寺镇的扶持帮助下,基地从60亩试种到680亩规模化种植,再到规划2026年扩展至1500亩,天水兴之林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杨家寺的深耕,不仅带来了优质良种,更催生了一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订单农业模式让农户无须担心销路,精选设备降低了生产成本,特色品种提升了附加值,三者形成合力,让“良种扩繁”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根据今年种植的情况,这边适应性的作物越来越多,良种扩繁需要更多的农户和合作社加入我们的行列。天水这边的气候土壤有合适的环境,能把更好的种子繁育出来交给我们的客商。”天水兴之林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兴林说。
今年,秦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以特色农业为突破口,通过合作社引领、企业带动、品种创新,推动杨家寺镇在良种与科技的双重助力下,绘就出产业兴旺、农民富足的乡村振兴画卷。(记者 高世飞)
来源:秦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