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开展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研讨、分享感悟,共同书写好新
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开展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研讨、分享感悟,共同书写好新时代的“强师答卷”。
近日,我校党委书记王瑶琪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系统阐述了中医药高等院校在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推动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理念与实践路径。
问题:在推动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筑牢教育家精神践行主阵地方面,您认为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从哪些方面持续下功夫?
王瑶琪:作为中医药高等院校,应当坚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以下几个维度持续发力,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教育家精神践行体系:
一是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打造“三全育人”新范式。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为着眼点,建立“经典+临床+思政”课程体系,将经典典籍中的医德思想转化为教学案例。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手段,借助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新技术加强教育教学成效。以强化师承教育为特色,实施思想导师和学术导师“双导师制”,强化老中青“传帮带”作用,打造青年教师培养链条。
二是强化学科建设支撑力,构建科技创新新生态。推进有组织科研,聚焦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等重点领域,组建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加强校企联合与中医药成果转化。改革科技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实行分类评价制度。
三是拓展社会实践大课堂,培育服务担当新动能。深化医教协同,推动师生走进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加强服务国家战略,积极推动中医药出海,参与中医药国际合作。持续强化文化传承,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校园行”系列活动,讲好中医药故事。
四是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激发教师队伍新活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师德“一票否决”。优化教师发展路径,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成长方案,落实“一师一策”。创新教师激励机制,完善教师荣誉体系,提高教师奖励力度。
五是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凝聚事业发展新合力。加强政治建设,将教育家精神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专题学习,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大讨论活动。培育先进典型,以打造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为契机,选树师德楷模,加强师德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通过系列活动加强学校尊师重教氛围营造,定期举办中医药教育家精神专题展览。
问题: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您认为教师队伍应如何发挥关键作用?
王瑶琪:在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与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的新征程上,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应当发挥“四个关键作用”,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当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教师团队应瞄准中医药现代化关键领域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对接。
二是做好人才培养的“引路人”。践行教师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构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实践体系。
三是担好学科建设的“顶梁柱”。打造高水平学科平台,重点建设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学科群。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推动中医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深度融合
四是做好文化传承的“火炬手”。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机关和走进企业。扩大国际影响力,讲好中医药故事,推动中医药世界知名度。
问题: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管理评价改革是重要环节,北京中医药大学有哪些经验举措,以更好激发教师队伍创新能力和活力?
王瑶琪:北京中医药大学构筑全方位引才育才体系,搭建教师队伍成长平台,建设全覆盖人才评价体系,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效能。
一是学校以教师成长成才为核心目标,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构建全链条、分类型、重精准、全覆盖的多维度、全方位引才育才体系。实施“壶天人才计划”,畅通“博士后-优秀青年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成长“全链条”。实施“岐黄英才计划2.0”,结合师资队伍的构成,分别针对教学、科研、医疗三个系列的人才设置不同的支持计划。实施“国家级人才精准培育计划”,精准选拔确有实力成长为国家级人才的后备人才,在政策和经费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保障。实施“辅导员领航计划”,将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形成“入职引航、成长导航、进阶护航”三阶段培养培训模式。
二是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实际能力和创新成果,增加多样化学术评价指标,扎实推进破“五唯”政策落地见效。在职称评审中建立必备条件与可选条件之间的转换通道,允许用高质量完成的可选条件替代部分必备条件,体现个性化和灵活的原则。建立以卓越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设立潜心教学优秀教师奖,激发一线教师潜心教学;设立最具影响力学术成果奖,鼓励教师注重大团队建设,不唯成果数量,潜心学问,静心钻研,以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建立中医药特色的评价体系,创建传统中医药理论研究绿色通道、临床名医绿色通道等路径。
问题: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您心目中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想图景是怎样的?教育家精神如何发挥引领作用?
王瑶琪:面向2035年,中医药高等教育应着力构建“三个高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力的发展范式:
一是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高地。建成“经典传承—临床实践—科技攻关”全链条育人体系,培养兼具大医精诚精神与前沿科技素养的新时代“岐黄学者”。通过深化“本科生导师制”等模式,使学生既能灵活运用经典中医理论,又能熟练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主力军。
二是原创性科技突破高地。在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至2035年,力争在中医诊疗装备、复方新药研发等“卡脖子”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集群。
三是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地。构建全球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络,推动中医药成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载体。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教育家精神要发挥引领作用,我认为具体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一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锚定教育强国价值坐标。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旗帜,其“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为教育强国建设校准政治方向。要将教育家精神纳入教师岗前必修课,也作为教师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二是以教育家精神筑基,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探索实行“中医+”与“+中医”模式,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临床医生和医学类科学家。秉承“一贯制”培养理念和中医“师承”传统,采取多院校联合的“分阶段”“模块制”“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培养中西融会贯通、优势互补的中西医临床医学家。
三是以教育家精神破局,构建协同发展创新生态。创新实施“大学科制”,打造优势特色学科集群。在中医药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方面实现从0到1的突破,探索以学科为龙头的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一体化发展。聚焦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集成学科优势资源开展有组织科研,以项目带动高水平科技成果的产出。
四是以教育家精神致远,完善长效发展保障机制。完善教师分类评价体系,构建教师发展精准画像系统,实现人才选育管用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专题教育。
从课堂教学革新到教师评价体系重构,从科技攻关突破到文化海外传播,中医药高等教育正以教育家精神为内核,开创“经典传承+现代创新”的育人新局。北京中医药大学将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让千年岐黄智慧焕发时代光芒,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劲的中医药新动能。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