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造神记”:当高管成了活菩萨,错字连篇的著作为啥还当神经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1 17:00 2

摘要:某民营保险公司给优秀员工发 “大奖”—— 董事长亲笔著作。结果有人翻出,书里不光有错别字,连核心观点都是秘书抄的。可底下员工照样捧着读,开会时还得引用两句 “老板金句”。这荒诞的场面,藏着保险圈最拧巴的真相:造神的人明知道是假的,信神的人也未必真信,可大家都在

某民营保险公司给优秀员工发 “大奖”—— 董事长亲笔著作。结果有人翻出,书里不光有错别字,连核心观点都是秘书抄的。可底下员工照样捧着读,开会时还得引用两句 “老板金句”。这荒诞的场面,藏着保险圈最拧巴的真相:造神的人明知道是假的,信神的人也未必真信,可大家都在演。

图片源自网络

民营保险的 “造神工厂”,套路比电视剧还工整。

创始人必须是 “逆袭爽文男主”:当年揣着几十块闯江湖,睡过桥洞啃过馒头,全靠 “改变行业的信念” 逆袭成大佬。哪怕实际发家史疑点重重,也得包装成 “天选之子”—— 仿佛没他,保险行业就得退回石器时代。

高管们则是 “人生导师” 人设:PPT 里写着 “从业务员到总监,一年赚够几套房”,演讲时必提 “我当年带团队,凌晨三点还在陪客户签单”。至于私下里会不会算错保费、搞不清条款?没人在乎,反正 “神话” 里不需要这些细节。

最绝的是 “神谕输出”:董事长随口说的 “保险要温暖”,能被解读成 “行业新方向”;高管在酒局上吹的牛,能变成培训课的 “圣经”。说白了,这哪是造神?是把普通人按在模具里,硬生生刻成 “信徒需要的样子”。

图片源自网络

造神得配洗脑,不然 “信徒” 撑不了三天。这套路就像给人装开关,一按 “恐惧” 就慌,一按 “希望” 就冲。

先给你灌 “恐惧汤”:培训课上天天讲 “老王没买保险,大病后儿子卖房跑路”“张姐意外瘫痪,老伴卷钱消失”。这些故事真假不论,听多了就觉得 “不买保险 = 家破人亡”,自己卖保险就是 “救人命”。

再给你画 “发财饼”:“李姐入职半年开宝马”“小王靠保险给父母换了大 house”。数据?不用真的,反正你也没空查。封闭培训把你手机收了,从早到晚喊口号,脑子被填得满满当当,哪还有空想 “这饼能不能吃”?

最后给你套 “道德枷锁”:“卖保险是积德”“不签单就是对客户不负责”。明明是赚钱的活儿,非得说成 “普渡众生”。员工揣着底薪干着苦力,还得自我感动:“我不是在卖产品,是在播撒爱与责任”。

图片源自网络

造神和洗脑能骗来短期业绩,可代价是整个行业在 “自欺欺人” 里越陷越深。

员工先醒过来:刚开始信 “跟着老板能暴富”,后来发现佣金被克扣,承诺的培训变成喊口号,激情褪了只剩疲惫。有人干了三年,除了学会 “忽悠亲戚”,啥专业能力没有,离开行业啥也不是。

客户跟着寒心:听着 “老板是行业救星” 买了保险,理赔时才发现条款全是坑;被 “这是爱与责任” 打动签单,转头就被销售拉黑。次数多了,“保险” 俩字成了骗子的代名词,真需要保障的人反而不敢买。

最可惜的是行业本身:好好的 “风险保障”,被搞成 “造神秀”;本该拼条款、拼服务,现在却比谁的 “神话” 编得圆。就像一个演员演皇帝太久,真以为自己能治国了 —— 可观众早就看穿了戏服底下的破绽。

图片源自网络

什么时候行业能放下剧本,让创始人回到 “管理者” 的位置,让员工靠专业吃饭,让保险回归 “保障” 的本质 —— 那才是真的 “救行业”,比编一百个逆袭故事都管用。

来源:嘿咻讲保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