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百果园因一场关于水果价格的舆论风波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事件的起因是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发言,其针对“百果园水果太贵”的质疑,亲自回应称百果园坚持高品质,不会盲目迎合消费者对低价的追求,而是选择教育消费者走向成熟。
近日,百果园因一场关于水果价格的舆论风波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事件的起因是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发言,其针对“百果园水果太贵”的质疑,亲自回应称百果园坚持高品质,不会盲目迎合消费者对低价的追求,而是选择教育消费者走向成熟。
余惠勇的这一回应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媒体和网友纷纷对此进行解读和讨论。经过二次剪辑和传播,“教育消费者”“不迎合”等词汇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话题迅速冲上热搜,引发了广泛争议。地方融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使得这一事件的影响不断扩大。
事实上,这并非首次有企业因类似言论而陷入舆情危机。此前,李宁高管因“中国消费者缺乏教育”的言论深陷舆论漩涡,钟薛高也因“就是这么贵”的标签被冠以“雪糕刺客”的称号,最终遭遇市场冷落。巴奴火锅老板的一句“月薪5000别吃火锅”也引发了广泛争议,被网友戏称为“火锅刺客”。如今,百果园似乎也在重蹈覆辙,主动认领了“水果刺客”的标签。
在当前消费降级的背景下,网友对“教育”“贵”等词汇格外敏感。面对企业的“说教”姿态,消费者往往容易产生反感情绪。在双重身份下,网友们既是劳动者也是消费者,更容易代入“被说教”的角色,从而触发众怒。因此,企业家在网络空间进行品牌传播时,需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争议的言辞。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余惠勇在回应中强调了百果园的高品质定位,但百果园的财报数据却显示出了另一番景象。2024年,百果园净利润亏损3.86亿,营收同比下滑9.8%,毛利率也大幅下跌。深究其原因,百果园在推行“高品质与高性价比”策略时,降价、取消加盟费、补贴加盟商等措施导致了毛利减少。同时,销售费用的大幅增加也用于了门店升级和营销。这一系列举措虽然旨在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但却在短期内拖累了公司的财务状况。
面对这样的财务数据,余惠勇的“不迎合便宜需求”言论显得尤为讽刺。网友们不禁猜测,这是否是百果园为涨价所做的预热。在商业环境中,企业应当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自己的理念和定位。毕竟,消费者需要的是尊重和价值,而非被教育和溢价。
此次舆情翻车事件给百果园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在商业活动中,企业应当更加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期望。同时,在网络空间进行品牌传播时,也需要更加谨慎和周到,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争议的言辞和做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