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株普通的艾草如何变身富民"金草"?作为市级优秀鸿雁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山东康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永军通过"非遗+产业"的创新模式,让传统艾草炮制技艺焕发新生,带动乡村旅游、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残疾青少年就业,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
一株普通的艾草如何变身富民"金草"?作为市级优秀鸿雁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山东康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永军通过"非遗+产业"的创新模式,让传统艾草炮制技艺焕发新生,带动乡村旅游、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残疾青少年就业,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在刘家召子村的艾草种植基地,刘永军正指导村民采收艾草。近几年,村里发展起艾草种植3000亩,年产优质艾草5000吨,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民参与种植,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
刘氏艾条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在第四代传承人刘永军的带动下,严格遵循传统炮制工艺,同时结合现代健康需求,开发出艾条、精油等创新产品。同时,连续三年举办艾草节,依托“四雁孵化”技能培训平台,发展出艾条、足浴包等深加工产品,成功申报非遗项目。传承人刘永军用十年时间,将祖传的艾草炮制技艺转化为带动一方致富的"金钥匙"。
从事有“艾”的产业,刘永军还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就业。蒙阴善爱特殊教育学校引入艾产品加工,为残疾青少年开辟了就业新渠道。
如今,刘永军打造的"电商+直播+团购"立体销售网,让产品成功入驻500余家中医馆及健康品牌,艾草亩收益从3000元跃升至15000元。这位鸿雁人才用非遗技艺作纽带,正带动更多群众在乡村振兴路上携手同行。(记者 王成娟 郑彬)
来源:蒙阴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