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绽、交响炸、文物活成顶流!快来看长沙这半年有多少“封神”操作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1 18:39 2

摘要:从湘剧梅花绽放、交响乐奏响国际舞台,到文物“活”成顶流、小剧场点亮城市夜色,2025年1月至7月,长沙的戏剧、音乐、舞蹈、文博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成绩单上画下漂亮的一笔。

从湘剧梅花绽放、交响乐奏响国际舞台,到文物“活”成顶流、小剧场点亮城市夜色,2025年1月至7月,长沙的戏剧、音乐、舞蹈、文博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成绩单上画下漂亮的一笔。

梅花绽放,传统与创新共生

5月21日,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青年演员周帆摘得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长沙文艺界时隔29年再获此殊荣。周帆在参评剧目《夫人如见》中饰演谭嗣同夫人李闰,将青衣、闺门旦、老旦行当技巧与现代戏剧肢体语言融合,塑造了跨越青年、中年、晚年的复杂人物形象,其“既传统又现代”的表演风格获得大家一致认可。

周帆摘得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自2005年“好戏天天演,欢乐满星城”文化惠民活动启动以来,长沙戏曲演出市场持续回暖,年轻戏迷占比显著提升。通过“杜鹃花人才工程”,周帆不仅学习了《拜月记·抢伞》等传统闺门戏,更移植了已辍演近百年的《牡丹亭·游园》,让湘剧舞台重现经典闺门形象。正如周帆所言:“戏曲传承需‘两条腿走路’,既要守护根脉,也要培育新枝。”

长沙歌舞剧院男子群舞《我有方寸心》。

在7月30日落幕的“百团百角唱潇湘”全省文艺院团竞演中,长沙交响乐团长笛独奏《湘之舞》、长沙歌舞剧院男子群舞《我有方寸心》双双获评“十佳节目”,张耘嘉、马星云分获“十佳演员”,市委宣传部获“优秀组织奖”,实现全省竞演“大满贯”。《湘之舞》将花鼓戏《洗菜心》与电子音乐、管弦乐结合,以独特方式奏响本土旋律,带来别样听觉体验;《我有方寸心》以唐代长沙窑诗文为灵感,主演张耘嘉与团队一起深入铜官窑体验踩泥、拉坯,将工匠的执着融入舞蹈动作,“踩泥”片段高度还原历史细节,展现湖湘工匠精神,彰显了长沙文艺的跨界融合魅力。

长沙交响乐团长笛独奏《湘之舞》。

长沙交响乐团今年6月赴奥地利、保加利亚开展巡演,演绎勃拉姆斯全套交响曲,奥地利《皇冠报》以《勃拉姆斯:中国制造》为题整版报道,盛赞“中国人演绎浪漫主义经典作品的水准之高”。乐团还携《浏阳河之光》进京演出,被40余家中央媒体推荐,成为湖湘文化“走出去”的标杆。梅溪湖大剧院推出的《剧场的春天》艺术盲盒,以音乐剧、舞剧、话剧等多元形式吸引超10万观众,成为城市文化新IP。

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

长沙市博物馆“她从长安来——汉长沙国渔阳王后和她的时代”特展成为现象级文化事件。展览以169件(套)文物为核心,结合VR互动游戏、三维虚拟复原、沉浸式剧场《乐·她从长安来》等技术,吸引105万人次观展,单日最高客流达1.28万人次,刷新了长沙市博物馆参观纪录。社交媒体上,“汉代人怎么撸串”话题阅读量破亿,复刻文物同款烤炉的视频播放量超5000万次,网友惊叹“老祖宗的烧烤架比我的还精致”。

沉浸式剧场《她从长安来》。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展览期间可领取渔阳定制明信片与体验文物趣味套色章。亲子家庭动手制作“长沙后府”封泥,跟随《西汉长沙国特刊》路线前往展厅参观。邀请省内、省外知名专家开展5场学术讲座,持续打响“湘城讲坛”系列成人活动品牌。年轻人身着汉服打卡“历史褶皱里的‘她’印记”,特色活动“西汉烧烤”让观众边品尝美食边听专家解读汉代饮食礼仪,文化传承变得“有滋有味”。在展期间共计开展45场精彩纷呈的教育活动,服务4282人次,线上参与量达9264人次。该展览还斩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优胜奖及2021-2024年度湖南省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成为“内容+形式+传播+教育+体验”的策展典范。

《寻长沙》剧场以全息投影、3D Mapping技术还原湖湘历史,不少市民游客带孩子参观完长沙博物馆,走进《寻长沙》剧场,兴致勃勃观看了演出。有观众表示:“孩子全程目不转睛,演出比历史课本生动十倍。”有外地游客感叹:“刚在博物馆里见到的文物,没想到下一秒就在剧场里‘活’了起来,每一帧都是文化自信。”

文化惠民,全民共享

上半年,全市实施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100个,完成总体进度65.8%,组织文艺演出200 余场,观众超17万人次,送戏下乡319场,完成率63.8%。长沙市群艺馆上半年开展公益艺术培训166个班,惠及5496名学员,推出“美育1小时——儿童JU好看”乡村美育工程,覆盖安沙镇多所学校。“百姓大舞台·有艺你就来”群众文艺展演吸引34.5万人次线上观看,舞蹈《一根竹竿》、京剧《现代京剧联唱》等节目由市民自编自演,成为全民艺术普及的生动实践。

“杜鹃花人才工程”为青年演员搭建“传帮带”平台,马星云、张耘嘉等新生代艺术家崭露头角;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为文艺创作提供理论支撑;马栏山视频文创园集聚202家规上企业,形成“创意—制作—传播—变现”产业链,助力短剧出海产业规模突破百亿美元。

2025年上半年,长沙文艺工作在戏剧、音乐、文博、政策等领域多点突破,实现“全国奖项+市场口碑”双丰收。正如长沙博物馆馆长周慧雯所言:“让文物‘活’下去,比获奖更重要。”未来,长沙将继续探索“文艺+科技”“文艺+文旅”“文艺+教育”的融合路径,让湖湘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来源丨长沙晚报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