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6日,伊朗司法部宣布对核科学家鲁兹贝·瓦迪执行死刑。这名曾在伊朗核心核设施工作的高级研究人员,被证实向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提供机密情报,直接导致6月13日以色列“狮子的力量”空袭行动中,9名伊朗顶尖核科学家与20名高级将领丧生。
2025年8月6日,伊朗司法部宣布对核科学家鲁兹贝·瓦迪执行死刑。这名曾在伊朗核心核设施工作的高级研究人员,被证实向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提供机密情报,直接导致6月13日以色列“狮子的力量”空袭行动中,9名伊朗顶尖核科学家与20名高级将领丧生。
瓦迪的叛变始于一场精心设计的境外招募。2019年至2023年间,他利用学术交流的掩护,五次前往奥地利维也纳与摩萨德特工会面。
在美泉宫公园的长椅和咖啡馆的角落,他交出存有纳坦兹核设施图纸的加密U盘,换取对方承诺的加密货币报酬——比特币每周定时打入他的数字钱包。
更惊人的是瓦迪的渗透深度。作为阿米尔·卡比尔理工大学核工程博士,他能接触伊朗铀浓缩工厂的核心数据。
在认罪视频中,他坦言摩萨德特别关注“铀转化设施中核材料的进出动态”,甚至要求他持续汇报其他科学家的行程规律。当以色列战机在6月13日精准炸毁德黑兰郊外核专家公寓楼时,这些情报化作夺命的坐标。
瓦迪的处决只是冰山一角。7月伊朗议会紧急通过《反间谍法修正案》,将间谍罪的最高刑罚从终身监禁提升至死刑,矛头直指为美以工作的内应。
司法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性反间谍行动已逮捕超700名嫌疑人,其中20名摩萨德关联人员近期落网,至少8人进入死刑执行程序。
这场清洗风暴的技术手段令人侧目。情报部门启用区块链交易追踪系统,锁定境内可疑的加密货币流动;街道社区张贴《识别间谍指南》,提醒民众警惕“频繁接收国际快递”或“住所窗户长期遮光”的邻居。
在边境城市扎黑丹,安全部队甚至查获一批伪装成酒精饮料瓶的遥控引爆装置——摩萨德通过巴基斯坦走私线路输送的刺杀工具。
摩萨德的渗透策略已进化到多维攻击层面。在印度班加罗尔,一名软件工程师被策反,他在伊朗核电站控制系统植入后门程序,通过星链卫星实时传输数据;在阿富汗坎大哈,无人机专家遥控改装后的农用无人机,向库姆核设施投掷微型燃烧弹。这些非传统特工与瓦迪这类核心内鬼构成情报网络的“明暗双线”。
策反手段更直击人性弱点。革命卫队一名少校因女儿在洛杉矶留学遭威胁,被迫交出军事会议地点,导致20名指挥官被导弹炸死;设拉子某核工程师因赌博欠债500万美元,摩萨德替其还债后换取离心机参数。当国家忠诚遭遇亲情绑架或金钱诱惑,某些脆弱环节就此崩塌。
为阻断情报外泄,伊朗采取了一系列极端措施。原子能组织宣布驱逐全部国际核查人员,议会冻结《核不扩散条约》自愿履行条款。幸存核科学家被强制迁入德黑兰北郊军事基地,禁止使用智能手机和私人汽车,家属探视需军方批准。
技术自主成为防御核心。全国禁用WhatsApp和Telegram等境外通讯软件,关键设施导航系统切换至中国北斗。在伊斯法罕铀转化厂,工人进入核心区需通过“神经反应检测仪”——这种设备能通过微表情识别心理异常,号称“说谎者的克星”。
西方对伊朗处决间谍的谴责遭遇民意反弹。德法使馆降半旗抗议“不人道刑罚”,但德黑兰街头民众举着空袭遇难者照片高呼“绞死叛国者”。这种情绪源于惨痛对比:以色列6月空袭造成1190名伊朗人死亡,而西方对此保持沉默。
更深远的影响在核安全领域。当瓦迪在维也纳传递的情报变成导弹引信,国际核监督体系的中立性彻底崩塌。
朝鲜和委内瑞拉已加速撤回境外核项目的透明化承诺,全球防扩散体系面临瓦解风险。某种意义上,哈梅内伊的绞刑架不仅震慑内鬼,更为小国在强权博弈中树起一道带刺的篱笆。
绞索落下时,瓦迪的背叛以生命偿还。但德黑兰街头的防空洞仍在扩建,以色列军方频道继续播放对“20名伊朗将领”的追杀令。
情报战场没有硝烟,却飘散着比火药更刺鼻的气味——那是人性在忠诚与欲望间撕裂的焦糊味。当每个国家都在筑起更高的保密围墙时,真正被囚禁的或许是世界本该拥有的透明与信任。
信息来源:伊朗处决一名向以色列提供核科学家信息的间谍
2025-08-06 14:34·央视新闻
来源:墨兰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