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一代GPU及相关技术的问世,不仅今年的显卡新品在性能、能效和功能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备受玩家瞩目的独立显卡市场也随之迎来了一轮显著的产品迭代与格局重塑。本着买新不买旧的原则,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重点梳理各家独立显卡新品的市场定位与性能差异。
随着新一代GPU及相关技术的问世,不仅今年的显卡新品在性能、能效和功能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备受玩家瞩目的独立显卡市场也随之迎来了一轮显著的产品迭代与格局重塑。本着买新不买旧的原则,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重点梳理各家独立显卡新品的市场定位与性能差异。
顶级市场产品英伟达:GeForce RTX 5090 D
AMD:空缺
英特尔:空缺
之前在国内市场称得上是顶级的产品只有一款,但目前的情况也不是很明朗,那就是英伟达GeForce RTX 5090 D(传闻中的RTX 5090 D V2暂时还没有消息)。作为行业性能天花板,RTX 5090 D其搭载24GB GDDR7显存,官方定价16499元,主要面向发烧级游戏玩家、专业内容创作者(如8K视频渲染、大容量高精度3D建模)及高级AI应用开发创作者等。很显然这是一款针对“土豪”级玩家推出的产品,其面向的应用领域更侧重AI和设计创作,如果将其用于游戏领域,多少有些“牛刀杀鸡”的味道。
▲英伟达GeForce RTX 5090 D是目前国内市场最强显卡
不过话说回来,目前RTX 5090 D的国内市场现状扑朔迷离,从发布到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再次被禁售再到又有小道消息传出RTX 5090 D即将解禁,用“一波三折”来形容也不为过。不过好在这张卡基本贴上了“土豪玩家专属”的标签,而且在之前的零售市场中由于产能导致的货源紧张,各厂商的溢价基本达到了50%以上,因此对大多数普通用户,尤其是学生群体来说,看看就好。
更多的还是可以小期待一下传说中的RTX 5090 D V2吧。就个人观点而言,目前的国内顶级游戏显卡,几乎是一片空白。
高端市场产品英伟达:GeForce RTX 5080
AMD:空缺
英特尔:空缺
由于AMD的Radeon RX 9090、RX 9080系列都还没有相关消息,因此高端消费级显卡市场同样面临窘境—你会发现最新一代的迭代产品仅有GeForce RTX 5080可选,理论上似乎可以再加上前一代的英伟达 GeForce RTX 4080 SUPER、RTX 4080以及AMD Radeon RX 7900 XTX、RX 7900 XT,似乎能共同撑住高端显卡市场的一片天。
但现实是前一代的高端显卡都基本处于退市的状况,各大厂商基本停了RTX 40系和RX 7000系的大部分生产线,因此转来转去,也只有看看GeForce RTX 5080了。
英伟达对GeForce RTX 5080给出的指导价格是8299元,16GB GDDR7显存,性能比RTX 4090强25%以上,是4K@144fps+光追游戏的理想选择。RTX 5080在市场表现上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上市首月销量喜人,凭一己之力一度占据高端显卡市场半数以上的份额。
不过同样受限于产能和供求关系影响,RTX 5080目前各厂商的非公版产品基本保持在万元以上的高位,其中多数产品都集中在12000元~13000元的区间。
中高端市场一向扮演着主流级市场与高端市场之间缓冲地带的角色,对游戏玩家来说,它就是一位立足全特效1440p光追游戏高帧率运行,同时在4K分辨率下也能有一战之力的全能选手。说白了就是你只要不是特别在意极致性能,它也能用相对较低的价格达到七八成高端显卡的性能表现。对那些想要追求极致游戏效果,但确实囊中羞涩了一点点的玩家来说,它们就是最好的选择。
目前的中高端消费级显卡市场可选产品相对就丰富一些,只看新一代的产品,主要包括英伟达的GeForce RTX 5070 Ti、RTX 5070和AMD Radeon RX 9070 XT、RX 9070。
英伟达的GeForce RTX 5070 Ti能够实现1440p分辨率全特效光追游戏达到100fps+的效果,同时在4K分辨率下开启DLSS之后也能实现绝大部分3A级游戏的流畅运行。而RTX 5070则是一款相对比较“纯正”的1440p全特效光追游戏流畅运行显卡,DLSS 4开启时也能玩一玩4K分辨率下的全特效光追游戏。
GeForce RTX 5070 Ti和RTX 5070的首发指导价格分别是6299元和4599元,目前市场上的非公版RTX 5070 Ti价格多数集中在7299元,溢价1000元左右。而高端系列价位多在7699元~7999元,溢价约1500元。不过有个别品牌的半数以上产品则都跨越到了8000元以上,性价比不高,这类品牌的产品我们认为并不太值得购买。而对RTX 5070来说,目前多数产品的价格都集中在4899元和4999元这两个价格区间,高端系列则基本在5000元以上,同样存在不小的溢价,这也是目前GeForce RTX 50系显卡的整体现状。
AMD Radeon RX 9070 XT、RX 9070在产品定位上和RTX 5070 Ti、RTX 5070是基本保持一致的,也算是这一市场的直接竞争对手。RX 9070 XT和RX 9070的主要特点在于光栅游戏性能表现是非常不错的,在这一点上足以和RTX 5070 Ti及RTX 5070掰掰手腕。不过RX 9070 XT和RX 9070的短板也同样比较明显,那就是光追游戏性能整体表现还是欠佳,尤其是在支持路径追踪的光追游戏中,表现不算好,还有待努力。
此外在涉及AI计算和设计创作领域,RX 9070 XT、RX 9070和深耕CUDA生态许久的RTX 5070 Ti、RTX 5070相比还是逊色不少。但是RX 9070 XT在价格方面却有独到的优势,目前RX 9070 XT的价格大多集中在4999元到5999元的价位段,整体平均价格相比RTX 5070 Ti低1500元左右。RX 9070的价格区间则集中在4500元~5000元的价位区间,高端非公版产品则会达到5200元左右或更高,和RTX 5070的价格区间非常接近,相比之下性价比优势不是太突出。
消费级显卡的主流级产品市场的竞争态势就要激烈得多,毕竟真“甜点”级市场是每个厂商都需要拿出“刺刀见红”的精神去拼搏的。而基于这个定位的显卡产品,往往也是拥有玩家群体量最大的一块市场,在价格上也是最符合多数玩家心理预期的。
还是先看英伟达。毫无疑问英伟达每一代架构更新之后的“60”家族都是最受玩家追捧的,因为它往往代表着“价格实惠量又足”,同时还携带着新一代架构的最新技术与黑科技,比如RTX 5060家族就是如此。RTX 5060 Ti和RTX 5060均瞄准的是主流游戏玩家,立足1080p可战1440p分辨率全特效游戏,是英伟达在主流级市场的核心产品。RTX 5060 Ti的定位稍高,其中16GB显存版本因突出的显存优势更受欢迎,在各大平台的销量也是远胜8GB显存版,它能够满足1080p全特效光追游戏的一切需求,且在1440p分辨率下也有比较不错的表现。而8GB显存版的RTX 5060 Ti性能提升有限但价格比RTX 5060高500元以上,且显存问题与RTX 5060一致,因此整体性价比还不如价格更便宜的RTX 5060。
所以对于Blackwell架构的RTX 50系显卡的“60”家族三款产品来说,如果计划能用上2~3年且有“战未来”的计划,在相对有限的预算下一定选择RTX 5060 Ti 16GB。而如果你的显卡装机预算或升级预算严格控制在2500元左右,且平时多数时候只在1080p分辨率下进行游戏娱乐或游戏目标主要以网游为主,那么RTX 5060则是更有性价比的选择。
我们并不太推荐选择“两头受气”的RTX 5060 Ti 8GB,颇有些鸡肋。从电商平台的反馈来看,目前各大厂商的非公版RTX 5060 Ti 16GB价格区间基本集中在3899元~3999元区间,顶级设计的豪华版产品多在4299元左右。而多数RTX 5060显卡的价格都集中在2500元~2699元区间,与首发指导价格相比溢价不算太多。因此这时候再看RTX 5060 Ti 8GB显卡多数在3400元~3600元的价格区间,其性价比就实在没有优势可言了。
再看AMD。RDNA 4架构为Radeon RX 9000系显卡带来了非常可观的光栅游戏性能与光追游戏性能的进步。Radeon RX 9060 XT作为面向主流级游戏显卡市场的核心竞争产品,AMD为其配置了两个版本显存容量的产品—16GB和8GB,显然它的竞争对手指向也非常明确,就是要和RTX 5060 Ti在1080p分辨率全特效游戏市场上“掰手腕”。
与此同时,AMD还将RX 9070下放,捣鼓出一款Radeon RX 9070 GRE加入主流级市场的竞争。从性能方面来看,RX 9070 GRE的整体性能稍强于RX 9060 XT,价格在4199元~4399元左右,RX 9060 XT 16GB的最大优势在于16GB的超大显存和非常不错的光栅游戏性能,目前的市场价格区间在3200元左右(不算电商平台的活动叠加),而8GB版本的RX 9060 XT则多在2600元左右,二者相比首发指导价格也都存在一定的非公版溢价空间。
英伟达:GeForce RTX 5050
AMD:暂缺
英特尔:锐炫B580、锐炫B570
入门级游戏显卡市场目前绝大多数产品仍是由上一代甚至前两代的产品打主力。目前新一代架构的入门级产品主要是英伟达的GeForce RTX 5050和英特尔的锐炫B580、B570。
GeForce RTX 5050这款产品其实在前期的市场接受度还是比较低的,作为入门级产品的首发价2099元的吸引力并不算太大,且整体性能略低于RTX 4060但功耗更高,曾经一度让不少消费者吐槽。但需要看到的是,RTX 5050的真正意义在于为还在使用RTX 3050、RTX 2060乃至GTX 1650这些前几代入门级显卡的用户提供一个迭代升级拥有不错1080p光追游戏性能和DLSS 4技术的新架构显卡的机会,这样的话它的性价比优势也算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凸显,市场接受度有所提升。因此它比较适合追求全新显卡、低功耗升级且不想大动干戈换电源的玩家,尤其是对于仍使用GTX 1050、1650等老显卡的用户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在支持DLSS 4的游戏中,帧数提升显著,且在AI性能和视频转编码方面比RTX 4060更有优势。可在主流1080p分辨率下为大多数游戏提供不错的帧率,能满足玩家的入门级全特效游戏需求。未来价格若进一步稳定在合理区间,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目前RTX 5050的市场价格表现平稳,半数产品集中在2099元的首发指导价上,设计较为扎实精湛的非公版产品则在2199元~2299元左右,溢价不算太大。
英特尔锐炫B580、B570显卡是英特尔面向入门级游戏市场推出的产品,凭借高性价比等优势,在市场上获得了较好的反响,市场接受度颇高。在发售之后,锐炫B580凭借出色的性价比和对驱动的持续优化改进,迅速赢得了一定市场份额,甚至在海外多个电商平台上出现了库存紧张的情况,几近售罄。
▲ARC B580、B570系列得到了入门级市场的青睐。
B580显卡的一大特色就是在入门级显卡中非常少见的12GB显存配置,这使其在1440p分辨率下优势更为明显,且由于拥有12GB显存,运行高分辨率游戏和进行图形密集型任务时更不容易爆显存,运行AI负载时也更有余力。
同样,B580和B570的缺陷也非常明显,首先就是在游戏的优化和兼容性上不如英伟达和AMD成熟,其次是光追游戏性能表现不算太好,还有待加强。目前在价格区间上,12GB显存的锐炫B580显卡模具前价格基本集中在2049元左右,甚至有部分产品报价已经低于首发2049元的价格,性价比还是非常不错的。而B570显卡的多数价位倾向于1799元甚至更低,可以作为预算非常有限时的备选之一。
当然,除了英伟达、AMD和英特尔的新一代架构显卡之外,目前市场上仍有许多前一代架构的产品在售,比如高端的GeForce RTX 4080 SUPER、Radeon RX 7900 XTX、RX 7900 XT,中高端的RTX 4070 Ti、RX 7700XT等。但是这些产品只有确实有需求我们才推荐考虑,秉承一贯的宗旨,我们仍然是建议“买新不买旧”,无论如何,Blackwell、RDNA 4和Battlemage架构都是更好的选择,毕竟新技术才是战未来的正确选择。
友情提示来源:微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