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科近千元,18天烧掉3.6万!高考后补课疯涨,家长的钱包先崩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2 00:53 1

摘要:“机构老师说大一上学期就要考英语四级,高等数学特别容易挂科,高考英语147分的孩子都在学,不提前学就落后了!”这位即将进入东北某高校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最终花了近千元报名了大学数学先导课。然而暑假过半,20节直播课下来,他坦言自己“一知半解”,注意力难以集中,

培训机构的新口号是:“高考英语147分的孩子都在学”,你的孩子不学就输在了大学起跑线。

刚走出高考考场的小范,还没从高三的疲惫中缓过神来,就被一通电话拖入了新的焦虑漩涡。

“机构老师说大一上学期就要考英语四级,高等数学特别容易挂科,高考英语147分的孩子都在学,不提前学就落后了!”这位即将进入东北某高校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最终花了近千元报名了大学数学先导课。然而暑假过半,20节直播课下来,他坦言自己“一知半解”,注意力难以集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盼着下课。

小范的经历并非个例。高考结束不到一周,教培机构的电话便精准地打到了千万考生家中,推销起一个全新概念——“高大衔接班”(高中-大学衔接班)。

曾经,高考后的暑假被称作“人生最自由的三个月”;如今,它成了教培机构眼中的新金矿。当“幼小衔接”到“初高衔接”的市场趋于饱和,敏锐的资本将目光投向了高考后的空白地带。

在各大教培机构的宣传页上,“大学预备营”、“顶尖学府先修课”等字眼格外醒目。课程设置五花八门:

学科类:大学英语、四六级冲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单科价格普遍在800-1000元拓展类:线性代数、编程基础、甚至自媒体创业、情商管理“高端定制”:某机构推出“最硬核大学预备营”,配备6本教材和名校博士生授课,打包价1980元

更高端的服务已突破万元门槛。一名家长晒出的账单触目惊心:为孩子报名一对一补课,每节课500元,一天4节课花费2000元,18天下来高达3.6万元。面对女儿“太贵了”的劝阻,这位母亲坚持:“不到两年就高考了,现在不拼什么时候拼?”

价格差异背后暗藏玄机。一线城市名师一对一课时费可达400元/小时,而三四线城市小班课单价可能仅几十元;语言类、竞赛类课程价格普遍高于基础学科。

天价补课班的生存逻辑,根植于对教育焦虑的精准拿捏。教培销售的话术直击痛点:

高数是大学挂科之王,提前学才能避免开学崩溃”
四级考试决定保研资格,暑假是最后冲刺期”

这些说辞巧妙利用了信息差——多数家庭对大学教学体系一无所知。当“高考英语147分的孩子都在学”成为宣传语时,没有家长敢拿孩子的未来冒险。

更深层的恐惧来自角色转变的迷茫。高中教育高度结构化,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而大学需要自主规划、批判思维和跨学科视野3。面对未知的“知识丛林”,提前报班成了家长能抓住的唯一救命稻草。

高校的免费导学课程意外成为商业机构的“助推器”。今年7月,南京邮电大学推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免费导学课,线上线下参与者超8000人次。这本是降低焦虑的公益之举,却让观望的家长彻底“破防”:“连大学都开课了,说明真的有必要!”

面对疯涨的补课费,教育界人士与普通家长的观点出现巨大鸿沟。

对大多数孩子,补课就是交智商税!”一位资深教师直言,“孩子在校十几个小时都学不会,指望几十节高价课逆袭?”他建议学生自主啃透教材:“现在教辅资料都是保姆级教程,自律比补课更重要”。

网友的调侃更显犀利:“3.6万补课费够交三年社保,如果把K12阶段所有补课费省下,孩子大学毕业直接领养老金”。

江苏、湖北等地家长却道出无奈现实:“教考分离,不补课真的不行”。当课标要求与考试难度严重脱节,补课已成刚需。这种撕裂映射出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衡——名师指导成为少数人的特权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教学逻辑的错位。大学教育的核心在于“探索不同观点”和“接受不同答案”,而衔接班仍采用高中填鸭式教学。把微积分公式提前灌输给学生,无异于让鸟儿提前背诵飞行手册,却从不给它展翅的机会。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引导家长跳出“抢跑陷阱”。

大学学习的关键不是提前学了多少知识,而是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东南大学新生学院辅导员徐猛指出,暑假重心应从“记诵之学”转向“身心之学”。他建议学生培养生活技能、了解专业发展、保持对世界的好奇——这些才是大学适应的真根基。

能力储备:每天花1-2小时阅读专业书籍,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信息搜集:通过官网、学长了解专业培养方案和奖学金规则社交突破:参与志愿服务,锻炼沟通能力

免费资源正在打破知识垄断。除高校开放的导学课外,全国超百家景区对高考生免门票,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Coursera、学堂在线等平台提供顶尖大学先修课。驾考凭准考证可减200元——这本该是属于青春的驾驶体验。

培训班宣传单上“赢在起跑线”的标语闪闪发光,新生群里反复强调:“大学没有起跑线,只有无限延伸的地平线。”

教育投资的终极回报,从不在于提前背诵了多少定理公式,而在于是否唤醒了探索世界的渴望。 这个暑假,最好的预习或许是合上书本,走进真实的生活剧场。毕竟大学要考的,从来不只是试卷上的分数。

来源:沉着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