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打拐”故事的现实纵深——评电视剧《利剑·玫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2 07:28 2

摘要:热播电视剧《利剑·玫瑰》,将打拐这一题材带到观众面前。近年来,随着余华英案、张维平案等备受关注的案件连续告破,大众对这一话题的议论逐渐跳出具体案情,深入到铲除人口拐卖的社会根源层面。《利剑·玫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相较此前同类作品,在现实深度上更进一步。

图为电视剧《利剑·玫瑰》剧照。 资料图片

热播电视剧《利剑·玫瑰》,将打拐这一题材带到观众面前。近年来,随着余华英案、张维平案等备受关注的案件连续告破,大众对这一话题的议论逐渐跳出具体案情,深入到铲除人口拐卖的社会根源层面。《利剑·玫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相较此前同类作品,在现实深度上更进一步。

电视剧大量取材真实案件,以丰富细节反映了“打拐”的复杂性。主角们在办案过程中,不仅要走访调查,追踪线索,还要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突破灰色交易、跨境跨国犯罪链条等多重阻碍。现代侦破技术的发展,如大数据分析、监控技术等,也运用到案件侦破中来。现实与虚构的交织、新旧技术手段的交错,让观众对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艰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即使在技术进步的今天,这一事业依然面临挑战。

随着剧情推进,作品还在案件以外引入日常生活场景,呈现富有生机的民间打拐寻亲力量。失孤母亲章阿姨开设的团圆小馆,成了打拐网络中的一个温暖节点。小小的饭馆里,墙上贴满了寻亲启事,志愿者们来来往往聚集一堂,彼此讲述自己的故事,相互打气、分享信息,给相似经历的人们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栖息地。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志愿者组织、法律援助团体和互助机构,默默承托起那些受到伤害的家庭。可以想象,其中的苦涩、无奈和煎熬,荧屏所能呈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电视剧让这个特殊群体被看见、倾听和理解,让那些无助的情感有了停泊之处。

作为深受观众欢迎的电视剧类型,涉案剧创作之难,难在既要表现正面角色英勇办案、伸张正义,又要避免全知全能叙事,既要从司法视角呈现侦破过程,又要能触及案件背后社会人情的复杂。在《利剑·玫瑰》中,这些由百姓自发建立的有机社会网络,成为一次次打拐行动的补充力量,为侦破犯罪提供线索,避免了司法的单一视角,也以普通人之间的相互扶持,以民间力量的协作参与,展现出国家、社会和人民在对抗犯罪时的共同努力。这种处理拓宽了观众对“打拐”这一社会议题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大众关注度和参与度,引发更有深度的思索。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拐卖犯罪打击力度,全国救助寻亲网、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等相继建立并不断完善。《利剑·玫瑰》回应了人们对社会治安的关注,聚焦拐卖犯罪背后的社会治理议题,进而引发思考“我可以为‘天下无拐’做些什么”。这也是该剧主旨所在:在与拐卖犯罪的持久斗争中,唯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堤坝,守护人们的安宁和幸福。

作者:胡亮宇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