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大儿院急诊科主任吴秀静介绍,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 ( 如谵妄、惊厥、昏迷 ) 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隋雪 通讯员 陈梦茜 朱履昌
立秋过后,这几天,杭州的高温势头愈发强劲,网友们打趣地说,这是高温 “秋后算账”了。
浙大儿院急诊科专家发来提醒,高温天,警惕热射病。
热射病的死亡率可到达70%
浙大儿院急诊科主任吴秀静介绍,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 ( 如谵妄、惊厥、昏迷 ) 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
热射病死亡率可以相当高,大约在20%-70%,特别是在没有及时干预和治疗的情况下,情况尤为严重。
热射病的预后,往往跟及时的急救措施、年龄和健康状况、高温环境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相关,如果能得到迅速冷却体温、输液补水和给予其他支持性治疗,一般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反之,则死亡率可能比较高,甚至达到70%左右。儿童群体,尤其是低龄儿童,因为自己不会表达,被发现的时候往往比较晚了,后果就更加严重。
图片由传播大脑AI生成
家长谨记:高温天做这些事太危险!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几种情况,家长尤其要引起注意,以免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教训一:大热天把孩子滞留在车里。
此前,一名6岁的儿童亮亮(化名),因为家人的无心之失,在大夏天被意外锁在车的后备箱中超过3小时。当他被发现时,已经失去意识,口吐白沫,呼吸费力,并且四肢和躯体不自主地抖动,出现大小便失禁。
亮亮被迅速送到附近的卫生院,体温已高达40.3℃,医生诊断为“热射病”。经过紧急处理后,亮亮被紧急转运到浙大儿院,急诊科医生立即进行了一系列紧急救治措施,包括气管插管、物理降温、补液和药物治疗等,随后被转入ICU继续治疗。
教训二:高温天做剧烈运动。
此前,一个10岁的男孩光光(化名),因为有些胖,暑假一开始被父母带着晨练减肥。在一次剧烈运动后,孩子突然倒地不起,呼之不应,家属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被送到就近医院时,孩子的体温高达41℃,心率220次/分,医生紧急诊断为“热射病”,进行了一系列抢救措施后,转到浙大儿院。
教训三: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9岁的齐齐(化名)在高温天气下被交警意外发现躺在路边。孩子可能躺了一段时间,发现时四肢强直抽动,已经没有反应。经过初步治疗,齐齐立即被送往医院,测体温高达40.4℃。医生给予药物和物理降温处理后,他仍处于昏迷状态。为了进一步治疗,他被紧急转送到浙大儿院。
图片由传播大脑AI生成
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中暑了?
轻度中暑可能表现为头晕、头痛、四肢无力、心慌、大汗、呕吐、注意力不集中等。婴幼儿可能出现颜面潮红、嗜睡或昏迷。
重症中暑即热射病,可出现昏迷、抽搐,体温≥40℃等表现。
如果发现孩子中暑应该怎么做?
中暑的发生与高热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直接相关,因此远离热源及快速降温在中暑急救中至关重要。
具体可分为以下四步:
转移:迅速将患儿搬离高温现场,移至通风阴凉处可以从外部降低环境温度,条件允许者可移至空调房内,可将患儿放在凉爽的地面上,松开或脱掉紧身衣物,可增加空气对流和热交换。
降温:快速有效的物理降温是中暑急救的重要措施。先用温水,再用冷水擦浴全身,擦浴时可在额头、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走行浅表处放置毛巾包裹的冰袋,并使用风扇增加对流散热。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好、意识清楚的儿童可采用浸泡降温的方法,将患儿的躯干和四肢浸入冷水或冰水浴缸中。在野外,使用自然水体,如溪流、池塘、河流或湖泊也是另一种冷却降温的方法。应特别注意确保头部不会沉入水下,保护气道通畅并避免误吸和溺水的风险。降温过程中可不断按摩四肢,保证循环通畅,切忌降温力度过猛。
补水:少量、多次地给孩子喝一些常温的水或电解质饮料。补充水分不仅是降温的重要方式,也是预防脱水的重要措施。由于出汗多、呕吐、腹泻造成液体丢失过多或口服摄入不足而导致身体水分损失,将增加热损伤的风险。对于无法自主饮水者,可在医生评估下接受静脉补液。
转运:对于中暑严重者,尤其是伴有高热、反复呕吐、呼吸急促、头痛无力、行走困难、意识下降、抽搐等症状的儿童,应立即送往医院。
孩子中暑,要避免哪些常见误区?
误区一:乱用退烧药。
中暑引起的高热通常不是由感染引起,因此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通常无效。
误区二:喝冰水降温。
突然摄入大量冷饮可能引发胃痉挛,应选择常温电解质饮料。
误区三:空调房绝对安全。
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会降低热适应能力,突然进入高温环境更易中暑。
误区四:阴天不会中暑。
中暑与温度和湿度有关,日照并非必要条件。
“儿童中暑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家长和监护人提高预防意识,一旦发现中暑症状,应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并及时就医。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应对,可以有效降低儿童中暑的风险,确保孩子们在炎热的夏季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吴秀静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