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冬麦区当前推广使用的强筋小麦品种介绍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2 08:07 1

摘要:黄淮冬麦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其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强筋小麦因其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大等特性,在食品加工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能满足制作优质面包、面条等面食产品的需求,因此,该区域对于强筋小麦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极为重视。目前,黄淮冬麦区推广使

黄淮冬麦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其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强筋小麦因其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大等特性,在食品加工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能满足制作优质面包、面条等面食产品的需求,因此,该区域对于强筋小麦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极为重视。目前,黄淮冬麦区推广使用的强筋小麦品种众多,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 中麦578: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棉花研究所合作育成。在产量方面表现优异,在黄淮海麦区主要省市进行大范围实收测产时,河南、山西、山东千亩方亩产分别达757.4公斤、666.1公斤、708.9公斤 ;安徽、河北万亩方亩产分别达622.5公斤和705.5公斤,均创当地大面积实收高产典型。在今年黄淮麦区大面积遭受暖冬、冬春和初夏连旱的情况下,依然生长稳健、耐旱性突出,产量与常年基本持平,其优质强筋且品质稳定的特点也得到充分体现。本年度,其品质再次得到益海嘉里、五得利、金沙河、中裕等面业龙头企业充分认可,以每公斤0.20元以上加价收购 ,实现了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完美融合。预计2025年“中麦578”夏收面积近千万亩,将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麦品种。

- 轮选49: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合作育成。在山东德州、滨州千亩示范方实打验收时,折算标准含水率后两地平均亩产分别达766.0公斤、726.3公斤,创黄淮海北片区优质强筋小麦大面积高产纪录,其中德州百亩核心区亩产达801.8公斤。该品种具有分蘖成穗率高、抽穗较早、灌浆快、成熟较早等特性,抗性突出,能较好地应对茎基腐病、纹枯病等小麦常见病害,还具有良好的抗旱、抗冻能力,并适应轻度盐碱地种植,根系发达,扎根深度可达1.2米。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均达到国家优质强筋标准,适合加工高品质面粉产品。相比常规品种,“轮选49”每亩种子播种量只需20 - 24斤,有效降低了农户投入成本,市场价格也高于普通小麦。目前,已形成“品种+种企+大户+粮贸+粉企”的全链条推广模式,预计2025年该品种夏收面积约300万亩。

- 富麦916:由技丰种业集团全资子公司河南富吉泰种业联合知名小麦育种专家选育。2019 - 2020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3.0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2.76% ;2021 - 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6.1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02%,属于国家一级强筋小麦。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淮河以南稻茬麦区)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 西农161:品质达到强筋标准,虽然关于它的产量等详细数据报道相对较少,但作为通过相关审定推广的品种,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有一定的种植区域,能为当地强筋小麦产业提供品种支持,适应区域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满足部分农户的种植需求和市场对于强筋小麦的需求。

- 西农609:同样是品质达强筋标准的品种,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推广种植。它具备适合当地种植的农艺性状,例如在抗病虫害、抗倒伏等方面有一定的表现,为当地小麦种植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有助于提升区域内强筋小麦的整体种植水平和产业发展。

- 西宛151:作为黄淮冬麦区南片推广的强筋小麦品种,在区域试验和实际种植中展现出适应区域环境的能力,其强筋品质符合市场对于优质小麦的要求,有助于推动当地小麦加工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 中原国科15号:2024年通过相关审定,高度聚合了亲本基因优势,兼具普通小麦的产量水平和强筋麦的品质,为面包制作等提供了更多优质品种选择,有力地支撑了大面积单产提升和产业提质增效,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种植推广中逐渐崭露头角,受到种植户和相关企业的关注 。

- 英强1号: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小麦新品种。在品质上,连续两年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蛋白质含量14.1% - 15.7%,湿面筋含量31.8% - 37.3%,稳定时间长达12.9 - 18.8分钟,其优异的面团延展性(最大拉伸阻力650Rm.E.U.)和高吸水率(61% - 63%),精准匹配高端面条、面包专用粉的加工需求。产量表现上,2023 - 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68.3公斤,较对照增产5.57%;株高仅75.8厘米,抗倒伏突出,中抗条锈病,适应性覆盖河南、陕西、江苏等黄淮麦区南片核心产区。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的河南省除信阳市(淮河以南稻茬麦区)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这些强筋小麦品种在黄淮冬麦区的推广,不仅有助于提高当地小麦的品质和产量,还能促进小麦加工产业的升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还会有更多优良的强筋小麦品种被培育和推广应用。

来源:风趣一半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