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董事长“教育消费者”,是底气还是失策?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1 01:05 2

摘要:在这个信息传播如闪电的时代,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可能掀起舆论的惊涛骇浪。近日,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一番言论,就如同投入舆论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我认为商业就两种,第一个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像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

在这个信息传播如闪电的时代,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可能掀起舆论的惊涛骇浪。近日,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一番言论,就如同投入舆论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我认为商业就两种,第一个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像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 ,他并不清楚的所谓的便宜之类的,我们想告知消费者,最后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 当这段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开来,瞬间点燃了网友们讨论的热情,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

社交媒体上,质疑声、吐槽声此起彼伏。有人直言:“这是什么‘爹味’发言?我花钱买东西,反倒被教育了。” 也有人困惑:“难道只有按照百果园的标准买水果,才算是成熟的消费者?” 这些声音,反映出消费者对于商家高高在上 “教育” 姿态的不满。 此前,百果园就因水果价格过高饱受争议,“月薪 2 万吃不起”“百果园随便买买,一百大洋就没了” 等吐槽屡见不鲜。在这样的背景下,董事长的这番言论,无疑是火上浇油,让原本就存在的矛盾更加激化,也让大众对百果园的未来走向充满好奇与担忧。 那么,余惠勇为何会发表这样的言论?他口中的 “教育消费者成熟” 又有着怎样的深层含义?这背后,究竟隐藏着百果园怎样的商业逻辑和发展困境?

余惠勇将商业划分为利用消费者无知和教育消费者成熟两类,这一观点乍听之下,似乎打破了传统商业 “顾客就是上帝,一切迎合顾客” 的思维定式。在他的认知里,水果行业更是如此,不同品质的水果在价格、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其中的细微差别。比如,外观相似的苹果,可能因为品种、产地、种植方式的不同,价格相差数倍,口感也大相径庭。百果园自创立以来,一直强调对水果品质的执着追求,建立了一套严格的 “四度一味一安全”(糖酸度、鲜度、爽脆度、细嫩度、风味、安全性)水果分级体系。在采购环节,深入全球优质水果产区,与当地果农合作,从源头把控品质。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冷链技术,确保水果的新鲜度和口感。这种对高品质的坚持,是百果园 “教育消费者成熟” 理念的核心支撑。

余惠勇认为,消费者在购买水果时,往往只关注价格,而忽略了品质。这是因为他们对水果的了解有限,缺乏辨别优质水果的能力。百果园的使命就是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水果,让消费者品尝到真正好水果的味道,从而提升他们对水果品质的认知。比如,百果园会向消费者介绍不同水果的营养价值、挑选方法、储存技巧等知识,帮助他们成为更懂水果的消费者。当消费者品尝到百果园高品质的水果后,就会对水果品质有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于低价低质的水果。

同时,百果园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导整个水果行业向高品质方向发展,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 而不迎合消费者,是因为百果园不想为了追求短期的销量和市场份额,而降低品质标准,去满足消费者对价格的过度追求。在余惠勇看来,迎合消费者的低价需求,只会让市场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他坚信,只有坚持高品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和支持。

市场是检验商业言论和策略的试金石,百果园董事长这番言论出口后,市场给出了最直接、也最冰冷的回应。股价就像坐过山车一般,一路震荡下行。2025 年 1 月 16 日,百果园股价单日暴跌 30%,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 ,当日成交量达平日七倍,机构持仓比例降至 11.3%,公司市值从首发时的 95 亿港元缩水至 52 亿,接近腰斩。这一暴跌,无疑是资本市场对百果园前景信心不足的直接体现。

在门店数量方面,曾经以加盟模式快速扩张,门店数量一度突破 6000 家的百果园,在 2024 年遭遇了大规模的门店关闭潮。从 2023 年底的 6081 家减少至 2024 年的 5116 家,一年内关闭了 965 家门店,减少 15.87%,平均每天关店近 5 家 。这些关闭的门店,就像是百果园发展路上倒下的 “旗帜”,无声诉说着品牌面临的困境。而加盟店的大量关闭,直接重创了百果园的营收。要知道,百果园八成收入依赖加盟商,门店数量骤减,营收下滑,形成了恶性循环。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4 年百果园实现收入 102.73 亿元,同比下降 9.8% ;毛利为 7.64 亿元,同比下降 41.9%;除所得税前亏损为 3.91 亿元,而上年同期为盈利 3.81 亿元,这是近五年来百果园首次出现净利亏损。曾经被资本看好、一路高歌猛进的百果园,如今陷入了营收、利润双双下滑的泥沼。

消费者也纷纷用脚投票。社交媒体上,吐槽百果园价格贵、品质与价格不匹配的声音不绝于耳。“4J 车厘子被曝糖度不如拼多多”“8 个冬枣 94 元”“一包阳光玫瑰要三位数” ,这些吐槽让百果园 “水果刺客” 的形象愈发深入人心。还有消费者直言:“以前觉得百果园品质好,贵点也认了,现在品质下降了,价格还这么高,实在是不值得。” 曾经的忠实顾客,如今也开始动摇,转而投向更具性价比的水果购买渠道,如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这些新兴渠道以低价、便捷的优势,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进一步挤压了百果园的市场空间。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在当下消费市场,消费者对于价格和品质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性价比” 成为了大多数人购物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在社交媒体上,消费者吐槽百果园价格贵的背后,是对价格与品质不匹配的不满。他们并非不愿意为高品质水果买单,而是希望价格能够更加合理。比如,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同样品种的水果,价格却比百果园低很多 ,但在品质上并没有明显差异。这就使得消费者在对比中,觉得百果园的高价缺乏合理性,自然对百果园的 “教育” 言论产生抵触情绪。

从市场竞争角度而言,如今的水果零售市场,早已不是百果园一家独大的局面。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新兴业态的崛起,给传统水果零售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这些新兴渠道凭借低价、便捷的优势,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以美团买菜、多多买菜为代表的社区团购平台,通过产地直采、团购等方式,降低了采购成本和中间环节费用,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将水果送到消费者手中 。盒马、山姆等商超,也凭借强大的供应链和品牌优势,在水果市场分得一杯羹。它们不仅提供高品质的水果,还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百果园坚持高端定位,不迎合消费者对价格的需求,无疑是在给自己的发展增加难度。

从百果园企业自身角度分析,董事长的言论或许也反映出企业在品牌定位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百果园一直将自己定位为高品质水果的提供者,走高端路线。然而,在当前消费降级的大趋势下,市场对高性价比水果的需求更为旺盛。百果园这种高端定位,使得其目标客户群体相对较窄,难以满足大众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百果园在品质把控和成本控制方面,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强调高品质,但仍频繁出现品质翻车事件,这让消费者对其 “高品质” 的宣传产生怀疑。在成本控制上,百果园可能由于供应链、运营等环节的问题,导致水果价格居高不下 ,这也成为了其发展的瓶颈。

面对当前的困境,百果园必须做出改变,探寻新的发展方向。在品质与价格平衡方面,百果园需要进一步优化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和中间环节费用 。比如,加大与产地的直接合作力度,建立更多的自有种植基地,从源头控制成本。同时,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价格,推出更多高性价比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像 “好果报恩” 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通过低价促销高品质水果,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提升了销量和品牌知名度 。未来,百果园可以将这种模式常态化,打造更多类似的爆款产品,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高品质与高性价比的结合。

服务质量提升也是关键。水果作为即食生鲜产品,消费者对其新鲜度和售后有较高要求。百果园应加强鲜度管理,从冷库规划、运输过程到门店销售,严格控制温度和储存条件 ,确保水果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对消费者提出的问题和投诉,及时、有效地解决,如进一步优化线上线下三无退货服务标准,让消费者购物无后顾之忧。开展消费者调研,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根据调研结果优化选品、定价、陈列和活动策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品牌建设同样不可忽视。百果园需要重塑品牌形象,改变消费者对其 “高价”“水果刺客” 的负面印象。利用社交媒体、线上线下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 。比如,举办水果文化节、品鉴会等活动,向消费者普及水果知识,展示百果园的品质把控过程,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认同感。强调品牌的社会责任,如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绿色水果品牌建设等,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通过这些措施,传递百果园 “让天下人享受水果好生活” 的品牌价值,吸引更多消费者。

百果园董事长的一番言论,引发的这场舆论风波,看似偶然,实则是企业与消费者关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一次激烈碰撞。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商业世界里,企业与消费者就像天平的两端,只有相互尊重、彼此理解,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

对于企业而言,尊重市场规律和消费者需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追求高品质的同时,不能忽视价格的合理性;在强调品牌理念时,更要注重消费者的感受。只有在品质、价格、服务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的声音和选择,是推动市场进步的动力。在面对企业的各种宣传和 “教育” 时,要保持理性和清醒,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判断做出选择。同时,也要积极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和提升。

这场关于百果园董事长言论的讨论,不仅仅是对一家企业的关注,更是对整个商业生态的思考。希望未来,企业与消费者能够携手共进,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繁荣的市场环境 ,让商业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美好生活的力量。

来源:镜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