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买黄金蟒当宠物,2个月后失踪,警察看监控后:“这不是蛇”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2 08:14 1

摘要:那天傍晚,派出所的报警电话骤然响起,电话那头是个中年男人,声音发抖,语气里透着一种不安。

警察同志,我租客……她失踪了,好几天了,电话打不通,门也不开……”

那天傍晚,派出所的报警电话骤然响起,电话那头是个中年男人,声音发抖,语气里透着一种不安。

值班民警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租客纠纷,正准备例行询问信息,谁知对方犹豫了一下,又低声补了一句:

她家里……好像还养着条蛇,一条……很大的蛇。”

话音落下,空气仿佛瞬间凝固,连键盘敲击声都迟滞了一瞬。

“多大?”民警下意识问。

“快两米吧,听她说是从国外买的,金黄色的,活物,叫……茶茶。”

民警对上视线,彼此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警觉。宠物蛇?还是黄金蟒?

“她最后一次出门是什么时候?”

“十天前,之后就没见过她。但灯是亮的,屋里……偶尔好像还有动静。”

屋里有动静,可人却消失了?那蛇呢?

电话这头的人不说话了,只留下短暂而压抑的喘息。

没人能预料,一个看似普通的失踪报案,竟牵出一桩离奇到诡异的案件。更没人想到,这一切的起点,是一条价值八万的黄金蟒。

01

许沫是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女孩,26岁,在本地一家宠物医疗平台做运营。她的生活简单,通勤轨迹规律得几乎能画出条直线。每天早上8点出门,晚上6点半下班,拎着环保袋去小区门口超市买点当日特价,再拐进城郊那栋静谧到近乎隔绝的灰色公寓。

朋友眼里,她温柔文静、不喜热闹,朋友圈照片少之又少,基本就是几盆绿植,一只咖啡杯,偶尔加一张窗外落雨的照片。她不是讨人嫌的人,但也从不主动热络。朋友曾私下里说她“有点孤”,“像猫一样的性格”。

但只有真正熟悉她的人才知道,许沫骨子里其实并不“孤”。她只是从小就把喜欢的东西,藏得太深太深。

比如,她对蛇的喜爱。

许沫8岁时,在电视里第一次看到纪录片《地球脉动》,其中一幕是金黄色的蟒蛇蜿蜒穿过热带林地,那种优雅、冰冷、不动声色的危险感深深震撼了她。

她在日记本上悄悄画过蛇,放学会在网上查资料,对比各种品种和颜色。甚至在高中作文里,她写了一篇题为《我的理想宠物》的文章,结尾写道:“如果能养一条蛇就好了,它不会说话,但一定比人安静。”

作文交上去的第二天,她被班主任叫去谈话三次。

“你是不是最近情绪不好?”班主任一脸忧心忡忡,“是不是家庭有什么变故?”

父母知道后更是大动肝火,直接丢了她所有关于爬宠的资料和画册,还带她去看了心理咨询。那时她才明白,在许多人眼里,蛇并不是宠物,而是不祥的象征,是潜藏在家宅不安、命理相冲背后的隐喻。

自此,她再没在人前提过蛇。那段兴趣被封存在心底,就像一条沉入湖底的金属链,闪着冷光,却无人知晓。

工作之后,许沫搬出了父母的家,一个人租住在城郊一栋老旧小区的五楼。房子不大,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楼道窄小,墙壁斑驳,却因为人少而格外安静。她喜欢这样的生活,按时上下班,下班就窝在客厅看书、写字、泡茶。

直到某天晚上,她在浏览手机时,一个弹窗广告突然跳出来——

“纯种黄金蟒,稀有变异色,现货仅一条。”

屏幕上是一张高清照片,通体金黄、纹路清晰的巨蟒蜷成螺旋状,黑曜石一般的眼睛盯着镜头,仿佛下一秒就会从屏幕中滑出。

许沫怔怔地盯着那张图许久,手指悬在“联系客服”按钮上迟迟未落。

她犹豫了整整三天。

这三天里,她试图劝自己放弃——太贵了,太大了,太难养了。

但那些声音终究没有压过内心那个小女孩的执念。

第三天晚上,她关了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久久地看着那条黄金蟒的照片。片刻后,她在聊天框打下一句:“我买。”

8万元,一次性转账。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

一周后,快递员将那个超大号恒温运输箱送到她门口时,手里还捏着一张签收单:“里面……真是活的?”

许沫戴着手套,接过箱子:“嗯,别靠近,它怕生。”

她轻轻揭开盖子,里头是那条黄金蟒,安静蜷缩在保温毯上,体型修长,鳞片光洁,尾巴微微蜷起,像被唤醒的某种古老意志。

她给它取名“茶茶”。

她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它。特地购入进口恒温箱、定制UV灯、加湿器、感应监控、专业饲料和活体白鼠;她给它喂食时会戴上厚手套,喂完后会轻声说话:“慢点吞,小心噎着。”

有时候深夜醒来,她会坐到箱子旁,盯着茶茶那双漆黑的眼睛发呆。那种注视不像对宠物,倒像在和自己做一种静默的交流。

她的生活也慢慢发生了些改变。

她不再刷剧,手机屏保换成了茶茶蜷缩时的照片。公司聚会她推得越来越多,理由五花八门:“家里有事”“身体不舒服”“宠物生病”。

起初还有人调侃:“你到底是养猫还是养龙了?这么娇贵?”

许沫笑了笑,只说:“是一种比较安静的宠物。”

小区邻居看见她搬进那么大的蛇箱,都吓了一跳。隔壁的老人甚至跑去物管投诉,说五楼有“危险动物”。但物业来查时,她出示了合法购宠证明、疫苗记录和饲养许可证,物业也只能作罢。

“姑娘你胆子不小啊。”物业小哥临走前嘀咕,“一个人住,还养这种……东西。”

许沫没作声。

她知道,没有人能理解她和茶茶之间的关系。那不是爱好,也不是猎奇,而是一种深埋多年的自我认同。

她觉得茶茶就是她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安静、冷血、孤独、不被理解。

只是她没想到,这种相依为命的陪伴,会在短短两个月后,悄然演变成一场无法回头的噩梦。

02

事情是在第四个周五暴露出来的。

那天上午十一点,房东王大哥一边按门铃一边嘟囔:“这都月底了,人还不见影。”门铃“叮咚”了三遍,没有回应。他又掏出手机拨了电话,一直是“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微信发了几条,也没人回。他有点不耐烦了,蹲在门口点上一根烟,想再等等。

这个租客他印象不深。姓许,单身,长得清清秀秀,说话温声细语,搬来这小半年,从没给过他麻烦。房租按时交,平时也几乎听不到什么动静。他唯一记得的,是她那一箱子古怪的宠物设备。

那是她搬进来的第二周,他上门修水管时看到的。一个将近一人高的恒温箱,占了半个客厅,玻璃罩内铺着木屑垫材和智能加湿设备,背景灯昏黄,箱子里隐隐有什么动了动。许沫轻描淡写地说:“养的蛇,不危险,不会出来的。”

他听完后毛骨悚然,回去就把这事跟物业说了几句,还想着要不要在合同里加个“不准养冷血动物”的条款。但她安静、守规矩,而且养得也挺“专业”,他也就懒得计较。

直到现在,许沫突然“蒸发”了。

他一开始想着,也许只是出差或者手机坏了。但拖到第二周,她依旧毫无消息,他心里渐渐犯了嘀咕。楼下一个爱嚼舌根的阿姨趁他在信箱前收账单时悄声说:

“那姑娘不是养条大蛇么?你说她该不会……被咬了吧?”

“怎么可能,那又不是毒蛇。”

“你信不信,她最后一次下楼扔垃圾,我看她小臂上都红了一圈,像是勒出来的,血都快渗出来了。”

王大哥这才真坐不住。他想了想,还是拨打了报警电话。

“警察同志,我租客……她失踪了,好几天了,电话打不通,门也不开……而且她家里……还养着条蛇,一条……很大的蛇。”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语气从松散变得认真:“您说她养蛇?”

“对,黄金蟒,挺贵的那种,之前她和我说买了八万块。”

民警记录完立刻派人赶往现场。

抵达后,房门紧闭,门锁没有撬动痕迹,猫眼贴着黑布。警方敲了五分钟门,无回应,于是找开锁公司强行破门而入。

门开的一瞬间,屋内没有异味,也没有散乱的行李,整间40平米的公寓里,一尘不染。

客厅中央那个标志性的恒温蛇箱安然伫立,灯还亮着,恒温系统正常运作,只是里面——空了。

蛇不见了。

而许沫,也不在任何房间。卧室床铺整齐,洗手间没有滴水声,厨房锅碗都擦得干干净净,甚至连冰箱里都没什么剩菜。

像是一个临时出远门的人精心收拾过后离开,只是……没有告诉任何人她要去哪,也没有留下任何可供推断的线索。

最诡异的是,蛇箱没有任何破裂或滑出的痕迹。门锁完好,恒温状态稳定,箱底还残留着一只未动的白鼠,冷藏死去的模样,说明“茶茶”在此之前并未进食。若是蛇逃了,按它的体型,不可能毫无动静地“消失”。

民警皱着眉调出小区的监控录像。

最后一次拍到许沫,是十天前的傍晚6点43分,她穿着灰色风衣、低头拿钥匙开门,一手提着公司保温杯,一手拎着一袋新买的白老鼠——那是蛇的食物。

之后,整整十天,无人再见过她。

她没有再从公寓里走出来。没有快递送达、没有外卖订单、没有访客。像是一块布被铺上后,从此盖住了整个画面。

“出行记录呢?”带队的副所长问。

“地铁卡没刷,滴滴没有订单,高铁票也没买过。她的身份证、银行卡全无动静。”

“微信有没有最后登录时间?”

“在那晚之后,就再没上线。朋友圈最后一条,是半个月前发的,是一段蟒蛇在恒温箱里进食的视频。配字只有四个字:‘活得真好’。”

副所长盯着手机屏幕,像在琢磨那句话里是否藏着什么线索。

调查继续推进,情况却越来越像一种极端设想:她没离开这间屋子,也没有任何人进来。可她和那条两米长的黄金蟒,却从这间封闭的空间里,凭空消失了。

警方检查了窗户——全都从内反锁。窗帘拉得死死的,连一条光缝都透不过去。唯一通风的厨房窗口下,是两米高的外墙和花坛,从没人看到有人翻出过来。

“会不会是她处理掉了蛇,然后自己跑了?”一个年轻警员提出。

“那她跑哪儿去了?一个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全不用的人,能躲几天?”

“那……她会不会……被蛇吃了?”

此言一出,众人沉默。理论上来说,蟒蛇确实具备吞噬能力,但许沫身高体重并不算小,即便是成年黄金蟒,也难以完全吞下,更何况——蛇也不见了。

最匪夷所思的,是箱子内外都没有挣扎的痕迹,没有血迹,没有残肢,也没有排泄物。整个箱子安静得像一口空坟。

有警员低声说:“就像……一起消失的,不只是人,还有那条蛇。”

03

警方最终排除了“许沫被蛇吞噬”的猜想。

虽然黄金蟒体型巨大,又是肉食动物,但查阅了许多专业资料和饲养记录后,专家得出结论:黄金蟒性格温和,极少主动攻击人类,尤其是在长期饲养的状态下,它会形成对主人的熟悉感和依赖感。除非遭遇极强刺激,否则根本不可能“吞掉主人”,更何况是毫无痕迹地“吞掉”。

更何况,许沫本人也并非初学者。她在多个宠物社群都有账号,发帖细致、操作专业,养蛇也至少有四五年,不是那种一时兴起买了就丢的养宠人。她给蛇装了恒温箱、配了智能加湿设备,饮食也精细——有冷冻鼠、有活鼠,甚至连维生素补剂都在用。

因此,警方将调查方向转向了她的人际关系。

“我们需要清楚,她是否与谁有过争执?有没有人对她动过歪心思?有没有近期频繁接触的人?”负责调查的警官一边翻着她的微信通讯录,一边安排人员联系她的同事与大学同学。

然而,回馈来的信息几乎为零。

她生活简单,社交干净。通讯录里不是工作联系人,就是几年不联系的同学,朋友圈也大多是发发蛇的视频、晒晒小公寓里的绿植,内容稳定而平淡。

子买黄金蟒当宠物,2个月后失踪,警察看监控后:“这不是蛇”

订阅专属

悬疑·现代·探案

赵律师刑法

本故事13分钟读完11.5万人在看

关注

“警察同志,我租客……她失踪了,好几天了,电话打不通,门也不开……”

那天傍晚,派出所的报警电话骤然响起,电话那头是个中年男人,声音发抖,语气里透着一种不安。

值班民警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租客纠纷,正准备例行询问信息,谁知对方犹豫了一下,又低声补了一句:

“她家里……好像还养着条蛇,一条……很大的蛇。”

话音落下,空气仿佛瞬间凝固,连键盘敲击声都迟滞了一瞬。

“多大?”民警下意识问。

“快两米吧,听她说是从国外买的,金黄色的,活物,叫……茶茶。”

民警对上视线,彼此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警觉。宠物蛇?还是黄金蟒?

“她最后一次出门是什么时候?”

“十天前,之后就没见过她。但灯是亮的,屋里……偶尔好像还有动静。”

屋里有动静,可人却消失了?那蛇呢?

电话这头的人不说话了,只留下短暂而压抑的喘息。

没人能预料,一个看似普通的失踪报案,竟牵出一桩离奇到诡异的案件。更没人想到,这一切的起点,是一条价值八万的黄金蟒。

01

许沫是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女孩,26岁,在本地一家宠物医疗平台做运营。她的生活简单,通勤轨迹规律得几乎能画出条直线。每天早上8点出门,晚上6点半下班,拎着环保袋去小区门口超市买点当日特价,再拐进城郊那栋静谧到近乎隔绝的灰色公寓。

朋友眼里,她温柔文静、不喜热闹,朋友圈照片少之又少,基本就是几盆绿植,一只咖啡杯,偶尔加一张窗外落雨的照片。她不是讨人嫌的人,但也从不主动热络。朋友曾私下里说她“有点孤”,“像猫一样的性格”。

但只有真正熟悉她的人才知道,许沫骨子里其实并不“孤”。她只是从小就把喜欢的东西,藏得太深太深。

比如,她对蛇的喜爱。

许沫8岁时,在电视里第一次看到纪录片《地球脉动》,其中一幕是金黄色的蟒蛇蜿蜒穿过热带林地,那种优雅、冰冷、不动声色的危险感深深震撼了她。

她在日记本上悄悄画过蛇,放学会在网上查资料,对比各种品种和颜色。甚至在高中作文里,她写了一篇题为《我的理想宠物》的文章,结尾写道:“如果能养一条蛇就好了,它不会说话,但一定比人安静。”

作文交上去的第二天,她被班主任叫去谈话三次。

“你是不是最近情绪不好?”班主任一脸忧心忡忡,“是不是家庭有什么变故?”

父母知道后更是大动肝火,直接丢了她所有关于爬宠的资料和画册,还带她去看了心理咨询。那时她才明白,在许多人眼里,蛇并不是宠物,而是不祥的象征,是潜藏在家宅不安、命理相冲背后的隐喻。

自此,她再没在人前提过蛇。那段兴趣被封存在心底,就像一条沉入湖底的金属链,闪着冷光,却无人知晓。

工作之后,许沫搬出了父母的家,一个人租住在城郊一栋老旧小区的五楼。房子不大,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楼道窄小,墙壁斑驳,却因为人少而格外安静。她喜欢这样的生活,按时上下班,下班就窝在客厅看书、写字、泡茶。

直到某天晚上,她在浏览手机时,一个弹窗广告突然跳出来——

“纯种黄金蟒,稀有变异色,现货仅一条。”

屏幕上是一张高清照片,通体金黄、纹路清晰的巨蟒蜷成螺旋状,黑曜石一般的眼睛盯着镜头,仿佛下一秒就会从屏幕中滑出。

许沫怔怔地盯着那张图许久,手指悬在“联系客服”按钮上迟迟未落。

她犹豫了整整三天。

这三天里,她试图劝自己放弃——太贵了,太大了,太难养了。

但那些声音终究没有压过内心那个小女孩的执念。

第三天晚上,她关了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久久地看着那条黄金蟒的照片。片刻后,她在聊天框打下一句:“我买。”

8万元,一次性转账。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

一周后,快递员将那个超大号恒温运输箱送到她门口时,手里还捏着一张签收单:“里面……真是活的?”

许沫戴着手套,接过箱子:“嗯,别靠近,它怕生。”

她轻轻揭开盖子,里头是那条黄金蟒,安静蜷缩在保温毯上,体型修长,鳞片光洁,尾巴微微蜷起,像被唤醒的某种古老意志。

她给它取名“茶茶”。

她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它。特地购入进口恒温箱、定制UV灯、加湿器、感应监控、专业饲料和活体白鼠;她给它喂食时会戴上厚手套,喂完后会轻声说话:“慢点吞,小心噎着。”

有时候深夜醒来,她会坐到箱子旁,盯着茶茶那双漆黑的眼睛发呆。那种注视不像对宠物,倒像在和自己做一种静默的交流。

她的生活也慢慢发生了些改变。

她不再刷剧,手机屏保换成了茶茶蜷缩时的照片。公司聚会她推得越来越多,理由五花八门:“家里有事”“身体不舒服”“宠物生病”。

起初还有人调侃:“你到底是养猫还是养龙了?这么娇贵?”

许沫笑了笑,只说:“是一种比较安静的宠物。”

小区邻居看见她搬进那么大的蛇箱,都吓了一跳。隔壁的老人甚至跑去物管投诉,说五楼有“危险动物”。但物业来查时,她出示了合法购宠证明、疫苗记录和饲养许可证,物业也只能作罢。

“姑娘你胆子不小啊。”物业小哥临走前嘀咕,“一个人住,还养这种……东西。”

许沫没作声。

她知道,没有人能理解她和茶茶之间的关系。那不是爱好,也不是猎奇,而是一种深埋多年的自我认同。

她觉得茶茶就是她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安静、冷血、孤独、不被理解。

只是她没想到,这种相依为命的陪伴,会在短短两个月后,悄然演变成一场无法回头的噩梦。

02

事情是在第四个周五暴露出来的。

那天上午十一点,房东王大哥一边按门铃一边嘟囔:“这都月底了,人还不见影。”门铃“叮咚”了三遍,没有回应。他又掏出手机拨了电话,一直是“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微信发了几条,也没人回。他有点不耐烦了,蹲在门口点上一根烟,想再等等。

这个租客他印象不深。姓许,单身,长得清清秀秀,说话温声细语,搬来这小半年,从没给过他麻烦。房租按时交,平时也几乎听不到什么动静。他唯一记得的,是她那一箱子古怪的宠物设备。

那是她搬进来的第二周,他上门修水管时看到的。一个将近一人高的恒温箱,占了半个客厅,玻璃罩内铺着木屑垫材和智能加湿设备,背景灯昏黄,箱子里隐隐有什么动了动。许沫轻描淡写地说:“养的蛇,不危险,不会出来的。”

他听完后毛骨悚然,回去就把这事跟物业说了几句,还想着要不要在合同里加个“不准养冷血动物”的条款。但她安静、守规矩,而且养得也挺“专业”,他也就懒得计较。

直到现在,许沫突然“蒸发”了。

他一开始想着,也许只是出差或者手机坏了。但拖到第二周,她依旧毫无消息,他心里渐渐犯了嘀咕。楼下一个爱嚼舌根的阿姨趁他在信箱前收账单时悄声说:

“那姑娘不是养条大蛇么?你说她该不会……被咬了吧?”

“怎么可能,那又不是毒蛇。”

“你信不信,她最后一次下楼扔垃圾,我看她小臂上都红了一圈,像是勒出来的,血都快渗出来了。”

王大哥这才真坐不住。他想了想,还是拨打了报警电话。

“警察同志,我租客……她失踪了,好几天了,电话打不通,门也不开……而且她家里……还养着条蛇,一条……很大的蛇。”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语气从松散变得认真:“您说她养蛇?”

“对,黄金蟒,挺贵的那种,之前她和我说买了八万块。”

民警记录完立刻派人赶往现场。

抵达后,房门紧闭,门锁没有撬动痕迹,猫眼贴着黑布。警方敲了五分钟门,无回应,于是找开锁公司强行破门而入。

门开的一瞬间,屋内没有异味,也没有散乱的行李,整间40平米的公寓里,一尘不染。

客厅中央那个标志性的恒温蛇箱安然伫立,灯还亮着,恒温系统正常运作,只是里面——空了。

蛇不见了。

而许沫,也不在任何房间。卧室床铺整齐,洗手间没有滴水声,厨房锅碗都擦得干干净净,甚至连冰箱里都没什么剩菜。

像是一个临时出远门的人精心收拾过后离开,只是……没有告诉任何人她要去哪,也没有留下任何可供推断的线索。

最诡异的是,蛇箱没有任何破裂或滑出的痕迹。门锁完好,恒温状态稳定,箱底还残留着一只未动的白鼠,冷藏死去的模样,说明“茶茶”在此之前并未进食。若是蛇逃了,按它的体型,不可能毫无动静地“消失”。

民警皱着眉调出小区的监控录像。

最后一次拍到许沫,是十天前的傍晚6点43分,她穿着灰色风衣、低头拿钥匙开门,一手提着公司保温杯,一手拎着一袋新买的白老鼠——那是蛇的食物。

之后,整整十天,无人再见过她。

她没有再从公寓里走出来。没有快递送达、没有外卖订单、没有访客。像是一块布被铺上后,从此盖住了整个画面。

“出行记录呢?”带队的副所长问。

“地铁卡没刷,滴滴没有订单,高铁票也没买过。她的身份证、银行卡全无动静。”

“微信有没有最后登录时间?”

“在那晚之后,就再没上线。朋友圈最后一条,是半个月前发的,是一段蟒蛇在恒温箱里进食的视频。配字只有四个字:‘活得真好’。”

副所长盯着手机屏幕,像在琢磨那句话里是否藏着什么线索。

调查继续推进,情况却越来越像一种极端设想:她没离开这间屋子,也没有任何人进来。可她和那条两米长的黄金蟒,却从这间封闭的空间里,凭空消失了。

警方检查了窗户——全都从内反锁。窗帘拉得死死的,连一条光缝都透不过去。唯一通风的厨房窗口下,是两米高的外墙和花坛,从没人看到有人翻出过来。

“会不会是她处理掉了蛇,然后自己跑了?”一个年轻警员提出。

“那她跑哪儿去了?一个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全不用的人,能躲几天?”

“那……她会不会……被蛇吃了?”

此言一出,众人沉默。理论上来说,蟒蛇确实具备吞噬能力,但许沫身高体重并不算小,即便是成年黄金蟒,也难以完全吞下,更何况——蛇也不见了。

最匪夷所思的,是箱子内外都没有挣扎的痕迹,没有血迹,没有残肢,也没有排泄物。整个箱子安静得像一口空坟。

有警员低声说:“就像……一起消失的,不只是人,还有那条蛇。”

03

警方最终排除了“许沫被蛇吞噬”的猜想。

虽然黄金蟒体型巨大,又是肉食动物,但查阅了许多专业资料和饲养记录后,专家得出结论:黄金蟒性格温和,极少主动攻击人类,尤其是在长期饲养的状态下,它会形成对主人的熟悉感和依赖感。除非遭遇极强刺激,否则根本不可能“吞掉主人”,更何况是毫无痕迹地“吞掉”。

更何况,许沫本人也并非初学者。她在多个宠物社群都有账号,发帖细致、操作专业,养蛇也至少有四五年,不是那种一时兴起买了就丢的养宠人。她给蛇装了恒温箱、配了智能加湿设备,饮食也精细——有冷冻鼠、有活鼠,甚至连维生素补剂都在用。

因此,警方将调查方向转向了她的人际关系。

“我们需要清楚,她是否与谁有过争执?有没有人对她动过歪心思?有没有近期频繁接触的人?”负责调查的警官一边翻着她的微信通讯录,一边安排人员联系她的同事与大学同学。

然而,回馈来的信息几乎为零。

她生活简单,社交干净。通讯录里不是工作联系人,就是几年不联系的同学,朋友圈也大多是发发蛇的视频、晒晒小公寓里的绿植,内容稳定而平淡。

唯一能算“常联系”的,是一个名字叫“李婧”的大学室友,但对方表示两人已经有几个月没见面了,只偶尔视频通话,还是在许沫主动联系下。

“她最近看起来怎么样?”警察问。

李婧在电话那头犹豫了几秒,说:“说不上来……她还是笑着的,但她眼睛看镜头的方式,有点……怪。”

“怎么个怪法?”

“就像她后面有什么东西,她要盯着确认它还在,又不敢直说。”李婧的声音越来越轻,“她还问我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说如果你醒来发现蛇在你枕边,而且不是梦,你会怎么做。”

警方记下了这一句。在后来的调查中,这句话被多次重读。

许沫的同事也提供了类似信息。

“她最近确实有点不一样了。”那个女同事看起来三十出头,戴着眼镜,声音低低的,“以前她挺安静的,笑起来特别温柔。可最近……她总说茶茶晚上盯着她看。”

“什么叫‘盯着她看’?”

“就是……蛇晚上会爬出恒温箱,绕在房间里走,像是在巡视什么。她说她醒来时,发现它趴在她脚边,身子冷冰冰的,眼睛却直直看着她。”

“你信她?”

“我本来不信的,但她那天脸色特别差,还说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蛇顺着她的被子爬到她脖子边,缠了她一下又走了。她醒来一身冷汗,说‘那不是梦’。”

“你觉得她害怕吗?”

“她……不像害怕,反倒像是……习惯了。她有点神经紧绷,但不是恐惧那种,像是在忍耐。”女同事皱了皱眉,“后来我就劝她带茶茶去医院看看。”

警方顺着这条线联系了她常去的那家宠物医院。

医生很快确认了记录:“上周她确实来过,说茶茶情绪不太稳定,原本是吃冷冻白鼠的,现在只吃活的。而且食量大了很多,喂两只都不够。”

“你怎么建议的?”

“我们怀疑是应激反应,建议她短期不要接触陌生人,环境也别变动太大,必要时换换食谱。”

“她怎么说?”

“她拒绝了,她说:‘茶茶不会伤我,它只是饿了。’”

那句“它只是饿了”,在现场笔录中,被警官们反复提及。

“如果是饿了……也许她没能及时喂食?”有年轻警员猜测。

“但屋里的冷冻鼠还有,说明她是准备好了的。而且就算饿,它也不会凭空消失。”

对,这条蛇去哪了?

屋内没有挣扎痕迹,箱体完好,窗户封闭,监控记录正常,没有人带着这么大一条蟒蛇离开小区。除非——它不是被带走的,而是根本没离开?

但那同样无法解释:它在哪?

此时,一名办案民警注意起另一个细节。

房东王大哥在接受询问时神色越来越不自然。

刚开始还义愤填膺地讲着“她人挺好”、“我也着急啊”,但每当警察问到“你最后一次见她是什么时候”时,他就下意识咽口水、眼神飘忽,话说到一半又硬生生憋回去。

“你确定是两个星期没见她?”

“嗯……好像是吧……那天她还在楼下拿快递。”

“哪天?”

“就……我也记不太清了,反正是快月底前的一个傍晚。”

“你看到她脸了吗?”

“啊……没注意,就是背影,拿着个箱子,好像是快递……”

“那你看到她带回来的是什么东西?”

王大哥张了张嘴,像是要说,但还是抿住了嘴唇,低头摸了摸裤子口袋,一言不发。

警察互换了个眼神,开始提高语气。

“你是不是还知道什么?”

“没有……我就是个房东,我哪能知道……”

04

在警方的持续追问下,房东终于低下头,承认了他一直隐瞒的事情。

我……装了针孔摄像头,在她卧室。”他的声音细得几乎听不见,额头上渗出冷汗,手指死死绞着裤角,不敢抬头,“我……我真的没做什么,就是……就是想看看她平时在干嘛。”

“你说清楚,是偷窥,还是有什么预谋?”

“没有!我发誓!我就……一开始只是好奇,她总把窗帘拉得死死的,又整天抱着条大蛇……谁不觉得奇怪啊?”

他的辩解听上去毫无分量,甚至让人厌恶。但警察们并没有立刻将怒火发泄在他身上,而是对视一眼,很快意识到:这个可耻的行为,或许能成为破局的关键。

他们火速在房间的角落找到了隐蔽的摄像装置,藏在衣柜上一盏老旧射灯的背后,插着电源,插头紧紧贴着墙角的遮蔽带,若不细看根本难以察觉。

设备完好,内存卡容量足够,保存了近两个月的影像资料。

技术人员连夜转存、整理,警察们守在屏幕前,挑出许沫失踪前的最后一晚,一帧帧播放。

画面是俯拍角度,清晰度极高。灯光昏黄,居家布置整洁温馨。

许沫穿着浅灰色睡衣,披着一件毛线开衫,窝在沙发角落看书,脚边摆着一个保温杯。她身旁的茶几上点着香薰蜡烛,蜡烛火苗随着空调风微微摇曳,营造出一种静谧甚至有些慵懒的氛围。

恒温箱在客厅一角,黄金蟒茶茶安静地蜷在里面,一圈圈盘着,偶尔伸头,像是在感知周围温度。

视频前半小时一切正常,平静得近乎单调。许沫翻页的声音几不可闻,蛇缓慢游动,有节奏地从箱子一端移到另一端,温控灯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几个警察渐渐开始疲惫,有人打了个哈欠。

“再看十分钟就暂停吧,没什么新线索。”带队的警官揉了揉太阳穴。

可就在这时,一名年轻警察忽然皱起了眉,眼神定格在画面右上角。

“等一下,暂停!”他猛地指向屏幕,“那是什么?”

带队警官闻言猛地转头,双眼死死盯着屏幕,随着视线的移动,他的瞳孔缓缓放大,额头上青筋暴起,脸色骤然变得惨白,下一秒整个人都愣在原地,忍不住浑身颤抖低声呢喃道:“这……这不可能……”

空气似乎瞬间凝固了,在场的所有警察都屏住呼吸,仿佛下一秒就会有恐怖的真相揭开。

带队警官深吸一口气,强迫让自己冷静下来,他的眼神复杂,盯着屏幕上那条金黄色的大蛇,良久才缓缓抬起头,声音低沉而凝重:“许沫养的根本就不是黄金蟒......甚至不是蛇!”

来源: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