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透视眼”!这支清华团队做到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2 08:23 3

摘要:为避免切片带来的损伤,组织透明化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化学方法,透明化技术能够让组织变得光学透明,研究人员从而可以直接观测内部结构,不再依赖层层切片。

在生物研究中

研究人员通常需要取下离体组织样本

反复切片、逐层成像

才能一点点还原其内部结构

可一旦切片,就注定要打碎整体

结构错位、空间断层、信号损耗

……

无数努力

往往只能拼凑出

一幅支离破碎的三维图景

有没有可能

给科研人员装上“透视眼”

不破坏生物的结构

也能看清内部的奥秘呢?

近日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苑克鑫副教授团队

提出了“玻璃态组织透明化”技术

Vitreous Ionic-liquid-solvent-based Volumetric Inspection of Trans-scale biostructure

(简称:VIVIT)

这一创新方案

让离体生物组织

在不被破坏、无形变的前提下

以原貌的三维结构呈现在镜头前

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8月11日晚

以《VIVIT:通过离子玻璃态组织揭示跨尺度生物结构》

(VIVIT: Resolving trans-scale volumetric biological architectures via ionic glassy tissue)为题

在线发表于《细胞》(Cell)

首次实现:

低温下将生物组织整体转化为“玻璃态”

为避免切片带来的损伤,组织透明化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化学方法,透明化技术能够让组织变得光学透明,研究人员从而可以直接观测内部结构,不再依赖层层切片。

现有的透明化方案常常面临新的问题:组织在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膨胀或收缩,空间结构被扭曲;蛋白荧光信号易受损失,图片对比度下降;样本一旦冷冻保存,还会被冰晶损伤,导致结构破坏。

在真正还原三维结构这件事上,学界一直缺少一个兼顾结构保真和信号增强,并支持样本长期保存与无损复用的解决方案。而本次苑克鑫团队所创新的VIVIT,正是补上这一缺口的关键技术。

与以往仅追求透明度的方法不同,VIVIT从一开始就瞄准了更高的目标——在实现光学透明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组织原有的空间结构与分子信息。

VIVIT让组织实现透明化

通过团队自主研发的高折射率离子液体,VIVIT首次实现了在低温下将生物组织整体转化为“玻璃态”,在光学上通透,在物理上稳定。

实验数据显示,经过VIVIT处理后,组织的形变率低于1%。即使是脑组织这样结构精密、连接复杂的样本,也能保持原有形态,包括神经突触在内的亚细胞级精细结构同样得以清晰呈现。

VIVIT技术揭示人类大脑皮层的微连接

突破:

不止“看得清”,更能“保得住”“用得上”

VIVIT的突破,不止于“看得清”,更在于“保得住”和“用得上”。

通过特殊离子液体对分子微环境的优化,VIVIT显著提升了组织内荧光信号的强度。在荧光标记的组织经过VIVIT处理后,多种常用染料的荧光信号可增强至原始的2至30倍,使得以往难以检测的微弱标记也能清晰呈现。

同时,得益于玻璃态处理的物理特性,VIVIT打破了样本冷冻保存的限制。处理后的组织样本如琥珀般整体通透,质地均匀,不仅在-80°C下可以长期保存,也能完全避免由冰晶形成带来的撕裂与机械性损伤,真正实现冷冻切片的结构无损。

经过VIVIT处理后的样本无冰晶损伤

VIVIT能够实现多倍增强荧光,且抑制光淬灭

有了VIVIT这样一双“透视眼”,研究者如今不仅能看清组织内部的原貌,还能不断复用同一样本并进行深入探索。

VIVIT处理后的组织样本,具备了极高的结构稳定性和信号保真性,能够承受多轮免疫染色与连续成像。每一轮染色后,信号依然清晰,组织结构稳定如初。这意味着,研究者可以在同一组织中依次识别多个分子靶点,层层叠加,获得更加丰富的空间信息。

与此同时,配合团队自研的三维重建算法TARRS,VIVIT还支持连续切片图像的高精度拼接,可构建从单细胞到全器官的三维图谱,实现跨尺度的结构还原。

VIVIT重构脑组织三维全景

苑克鑫团队本次提出的创新性组织透明化方案,不仅打造了一双能够看透组织内部结构的“透视眼”,更是为这双透视眼安上了完整的“导航引擎”,让它能够贯穿从样本处理、到多模态染色、三维重建的全流程路径。

透过不断清晰的三维空间信息,我们正在重新理解生命的结构与秩序。未来,团队将持续致力于这一技术与实际需求的深度融合,助力基础科研、精准医疗与智能诊断的发展。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