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州工业园区的现代化厂房里,一条钛合金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这里是索诺瓦集团亚太区旗舰生产中心,20条生产线全年能产出350万台助听器,每台都要经过50多道工序才能出厂。带着对“藏在耳朵里的黑科技”的好奇,8月11日,《人民探访》栏目组走进了索诺瓦苏州工厂。
苏州工业园区的现代化厂房里,一条钛合金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这里是索诺瓦集团亚太区旗舰生产中心,20条生产线全年能产出350万台助听器,每台都要经过50多道工序才能出厂。带着对“藏在耳朵里的黑科技”的好奇,8月11日,《人民探访》栏目组走进了索诺瓦苏州工厂。
8月11日,《人民探访》主持人与嘉宾在工厂内交流。企业供图
钛合金车间里的科技力量
“这是我们的钛斗无极系列,采用医用级钛合金材质。”高级制造工程经理李峰拿起一枚助听器介绍,它的重量仅为传统树脂产品的40%,强度却是传统材质的 15倍。针对亚洲人耳道较小的特点,工厂专门设计了深耳道款式,医用级钛合金材质还能避免皮肤敏感,适合长期佩戴。
定制化生产始于用户耳道的3D扫描数据,助听器验配门店为用户制取耳样后,通过3D扫描技术生成专属的数字耳样。在生产车间,第一步是钛合金打印,完成后需经过两道研磨工序,每道耗时两小时;随后是金刚石和玻璃珠两道喷砂,再进行清洗、镭射编号和抛光。经过两次研磨和抛光,外壳表面光滑如镜,误差不超过0.1毫米。
李峰给主持人演示了佩戴方法:拉住拉线朝下放入耳内,轻轻推入即可,成品隐蔽性极强。《人民探访》栏目主持人刘全奕戴上刚下线的助听器,“戴了就像没戴一样,耳道几乎感觉不到异物。”
千人千面的精准验配技术
“这就是定制式助听器的核心——千人千面的精准验配。”索诺瓦中国听力设备业务听力学培训总监杨欣怡博士解释道。以峰力钛斗·无极助听器为例,通过3D扫描获取用户耳廓的1600个数据点,结合生物校验技术生成专属模型,实现声音的个性化定制。
其核心科技在于中文言语处理器APD3.0技术。“中文有4个声调,我们针对这一特点优化了算法。”杨博士介绍,该技术能增强声调识别度,让汉语语音的区分更精准,助听器内还植入了AI智能听力管家,每秒可分析环境700次,实时识别不同场景并自动调节参数。
尤其在嘈杂环境中,峰力助听器能有效降低背景噪音,同时提升对话声的清晰度。“既要降噪,又要保留必要的环境音。”杨博士说,经过数百次临床测试,系统能根据不同场景自动匹配最优参数,让用户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轻松聆听。
质量防线严格把控
“质量检测是分步进行的,每个工站都有专属检测项目。”高级质量经理范琦介绍,以峰力定制机为例,外观检测就有十几项指标,需要逐一检查;声学检测更是包含四五十项项目,每一项都必须达标才能放行。
工厂所有流程都严格遵循瑞士总部标准,每年还要接受总部年度审核。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个环节都有记录可追溯,每批次都有材质分析报告。正是这样的严苛把控,质量体系和产品满足欧盟《医疗器械法规》的同时也符合中国医疗器械上市要求,获得国内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苏州基地的全球视野
“苏州工厂是索诺瓦亚太区的旗舰生产中心。”亚太区运营副总裁谢国心解释选择苏州的原因:工业园区的国际化环境能快速响应全球供应链需求,让“苏州制造”直接对接全球市场。
高级运营总监张梅补充道,工厂在复刻瑞士标准的同时,还针对中国用户做了本土优化。“我们联合国内高校建立了中国人耳廓数据库。除了个人定制,工厂还针对中国人群的生理特征开展专项研究,让产品更贴合本土需求。”
谈及未来规划,谢国心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将把集团旗下更多品牌的产品和科技引入苏州工厂,把最新的科技带给顾客,让更多听障人士享受清晰聆听的快乐。
随着镜头扫过车间的每一处细节,这些“藏”在耳朵里的高科技,正用精密与智能,为听障人士重新打开清晰的声音世界。
责编:王淑颖
主编:张彤
校对:武星如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