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自治区公安厅出台《推进落实〈宁夏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九项措施》,全链条破解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痛点。措施立足强化安全管理、源头管理、服务保障三个关键维度,深化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推动《宁夏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全面落地见效。
本报讯 (记者 陈思 实习生 冯世瑞)日前,自治区公安厅出台《推进落实〈宁夏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九项措施》,全链条破解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痛点。措施立足强化安全管理、源头管理、服务保障三个关键维度,深化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推动《宁夏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全面落地见效。
在强化安全管理方面,我区公安交管部门聚焦重点交通违法精准施策。通过完善“情指行”一体化治理模式,建立定期调度、通报机制,精准研判电动自行车违法高发领域、重点区域及群体,实现靶向打击。同时搭建电动自行车智能化管理平台,构建“视觉大模型”,依托电子警察、治安监控等前端设备,实时解析“视频流”“图片流”数据,让重点违法行为无所遁形。路口路段的精细治理同样发力,通过扩大非机动车等候区、设置机非隔离设施、施划导向线与禁驶区等措施,减少机非混行和路口冲突,从空间布局上化解安全隐患。
源头管理上,九项措施着力提升车辆安全水平。公安交管部门与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联席会商制度,定期组织联合查处电动自行车经营户、维修店铺的违法销售、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协同加强“摩电”车辆销售企业监管,指导平台企业做好骑手安全管理。针对电动自行车亡人事故,开展溯源调查,常态化组织开展交通事故分析,深度查找潜在的危险因素,梳理汇总事故多发、非法改装隐患突出的电动自行车品牌型号、即时配送平台、互联网租赁企业清单,及时通报行业主管部门,倒逼治理责任落实。此外,还联合市场监管、网安等部门强化网络平台巡查,紧盯“解限速”“增容量”“烧胎炸街”等敏感信息,依法处置违法内容,从线上切断非法改装技术传播链条。
服务保障层面,我区公安交管部门坚持惠民导向,将服务触角向农村延伸。利用乡镇政务服务网点、交通安全劝导站等阵地,提供登记挂牌、保险购置等“家门口”服务,让群众实现就近办、多点办、少跑快办,在规范管理中传递民生温度。“九项措施环环相扣,既以科技赋能提升监管效能,又从源头筑牢安全防线,更以服务下沉打通便民通道,全方位推动电动自行车管理从‘治已病’向‘防未病’转变,为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自治区公安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