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光”——肃州中学坚持“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2 10:27 3

摘要:晨曦微露,肃州中学的科创教室里已响起齿轮转动的声音,学生们调试的“太阳能小车”在轨道上飞驰,传感器上跳动的数据映亮学生眼底的专注;隔壁艺术教室里,少女们以现代舞姿重构敦煌飞天的千年神韵,衣袂翻飞间,古老文明与青春梦想完成一场无声的对话。这一幕幕,蕴藏着肃州中学

晨曦微露,肃州中学的科创教室里已响起齿轮转动的声音,学生们调试的“太阳能小车”在轨道上飞驰,传感器上跳动的数据映亮学生眼底的专注;隔壁艺术教室里,少女们以现代舞姿重构敦煌飞天的千年神韵,衣袂翻飞间,古老文明与青春梦想完成一场无声的对话。这一幕幕,蕴藏着肃州中学教育变革的密码:在这里,“五育并举”不是口号,而是让每一个独特的生命在科技探索的严谨、艺术创造的灵动、思想淬炼的深沉中扬帆起航,开启一场奔赴星辰大海的旅程。

筑牢思想根基

把稳育人“方向盘”

立学先立人,育人先育魂。在肃州中学,“崇德修身、明辨笃行、知行合一”的标语从不只是墙面装饰,而是化作“金钥匙”,以“大思政课”为轴心,将价值观培育嵌入学生成长的每一环节——这里的思政教育,从不讲空洞的道理,而是用可触可感的实践,帮每个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精彩的校园生活

当价值观从课本走到眼前,信仰便有了重量。“行走的思政课”上,学生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火箭残骸前驻足,听老航天人讲“戈壁滩上吃沙子也要造出导弹”的故事,懂得了“科技报国”是一代代人把“国家需要”刻进生命的坚守;在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大棚里,他们跟着农户算亩产、记成本,看着曾经的“泥土块”变成“金疙瘩”,明白了“实干兴邦”就是脚下沾着泥土的踏实。高二学生李阳在“重走西路军征战路”研学中,看到红军战士用过的半截皮带,听了讲解员的讲解:“饿到极致,战士们煮皮带分着吃,也没一人掉队。”他彻悟道:“原来‘信仰’是能让人在绝境里坚持往前行走的力量。”

当榜样从远方走到身边,成长便有了方向。每月的“校友讲堂”,扎根戈壁的地质工程师讲的是“风餐露宿里如何守住一份对岩层的执着”;返乡创业的新农人聊的是“放弃城市工作时的纠结,和看到乡亲们增收时的踏实”。他们说:“当年在肃中,老师教我‘做任何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心’,现在我想把这句话传给你们。”更让学生触动的,是身边人的故事。学校开展的“身边的奋斗者”访谈里,保洁师傅说,凌晨5点扫地,看着校园从黑到亮,就觉得这活儿干得值;食堂阿姨讲,每天做好营养搭配,看到学生吃得香,很高兴。这些朴素的话,让曾经抱怨“学习没意思”的学生突然明白:“立人”从来不只是要成为多么厉害的人,而是用心、扎实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扫地是,做饭是,读书也是。

义务植树(肃州区教育局供图)

如今的肃州中学,德育已融入校园的每个角落。传统美德里的“守正”,现代公民素养里的“担当”,在一次次实践、一回回对话、一个个瞬间里,慢慢变成学生骨子里的东西。在这里,每个孩子首先学会的是“如何做一个正直、踏实、有方向的人”——这,才是教育最该有的底色。

深化教学改革

激发学生潜能

在肃州中学,教学改革是让知识“活起来”、让潜能“醒过来”的生动实践——通过打破课堂边界的创新探索与因材施教的多元赛道构建,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在适合自己的土壤里扎根生长。

当课堂挣脱课本束缚,学习便有了温度与力量。“原来跑步里藏着这么多科学道理。”今年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的张治邦至今记得在运动生理学课上用传感器监测心率变化的惊喜瞬间。当屏幕上跳动的曲线与呼吸节奏同步起伏,抽象的“有氧运动原理”变得可触可感。这种认知颠覆源于学校推行的“启发式教学”清单,仅“如何让学生主动提问”就梳理出“问题树”“情景模拟”等12种方法,让提问成为课堂的自然本能。

在肃州中学的课堂上,灵活教学的场景俯拾即是:语文课上,学生化身编剧自编自导《敦煌故事》剧本,将文言文翻译成鲜活的舞台对白;历史课搬进酒泉市博物馆,透过文物残片还原丝路贸易盛景;物理教师带着学生拆解废旧洗衣机探究机械原理,从齿轮咬合里读懂力学规律;生物小组在校园开辟“实验田”,把课本里的“光合作用”变成亲手培育的绿意。家长张华见证了儿子的蜕变:“肃州中学有趣的实践课堂提高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经过不懈努力,他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当成长赛道更加多元,每个生命都能绽放光彩。今年高考放榜日,肃州中学喜讯频传:34名学子收到“双一流”院校录取通知书,3名体育特长生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徐睿婕带着自编的敦煌舞剧乐谱迈入中国音乐学院……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杰出”的育人承诺,是因材施教的生动实践。

艺体教育里藏着成长的另一种可能。学校构建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培养体系结出累累硕果:“炫艺”校园文化艺术节的26个项目中,从器乐舞蹈到书法摄影,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体育场上,“三段式大课间”活动中,跑操方阵的整齐步伐与舞蹈社团的灵动舞姿相映成趣,构成校园最具活力的风景线。连续8年斩获全省体育统考状元、23名学子考入北京体育大学,让“体育强校”成为肃州中学鲜明的教育标签。

小语种课堂则打开文化之窗,日语、俄语课上,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语言,还能通过动漫、诗歌感受异域文化魅力。近年来,肃州中学高考本科上线率持续刷新纪录,特控线上线人数始终保持在60%以上。2025年艺术类联考中,音乐和体育类6人进入全省前10名,舞蹈类2人跻身全省前50名。这些成绩印证着“每个孩子都能发光”的育人信念。

正如校长张菊花所言:“我们要的不是‘分数机器’,是能带着问题意识和独特光芒走向社会的完整个体。”从打破边界的课堂革命到多元发展的成长沃土,肃州中学用持续深化的教学改革激活教育动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跑出最美的成长姿态。

汇聚优质资源

构筑育人“强磁场”

教育的温度藏在资源的厚度里,成长的底气源于支撑的硬度。在肃州中学,优质教育从不是孤军奋战的探索,而是通过开放办学汇聚资源、以生长性空间筑牢根基,为学生成长搭建起“硬核支撑”的育人磁场——这里的每一份资源投入,都在悄悄托举着每个生命的成长。

当优质资源跨越地域流动,教育便有了开阔视野。“上周刚在西北师大附中听了特级教师的示范课,这周他们就来我校指导复习了。”高三教师陈永亮说。肃州中学通过与西北师大附中、江苏宜兴高中等名校深度联动,让118名学生走进西北师大附中研学,在真实课堂里触摸更广阔的知识天地;196名教师分赴全国多地参训,把前沿的教学思路、名校的备考妙招带回校园;23名西北师大专家教授定期驻校,从课堂设计到课题研究手把手指导,让“名校经验”真正落地生根。这种“引进来+走出去”的合作常态,让肃州中学始终与教育前沿同频共振。

丰富的研学活动

当教师成长有了清晰路径,课堂便有了专业底气。学校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的“1年打基础、3年提能力、6年成骨干、9年当名师”培养规划,让青年教师成长有了明确坐标。资深教师把教案批注里的育人智慧、课堂调控中的应变技巧倾囊相授,青年教师则带着多媒体教学新方法、跨学科融合新思路丰富团队实践。教师办公室的书架永远在更新,大阅读工程让教育理念常学常新;学科组“半天无课日”的集体教研里,常常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份执着让肃州中学教师在酒泉市第十届高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斩获多个特等奖、一等奖。教师的成长,最终都化作了点亮学生成长的星光。

穿过新校区粉刷一新的走廊,4间沉浸式自习室的柔和灯光洒在学生专注的脸庞上;刚升级的卫生间里,细节透出满满的关怀;新建的食堂即将飘起兼顾营养与风味的饭菜香。这些硬件改善藏着“让每个空间都说话”的匠心:“鸿宇”“北辰”二亭藏着“志存高远”的期许;教室墙面上,学生临摹的敦煌壁画让飞天飘带与青春梦想共舞。2024年8月搬迁以来,供暖管网改造让寒冬课堂暖意融融,艺术楼、科创楼筹建计划让人期待——这些改变里,是“以硬件护航成长全程”的可感可及。

肃州中学校园(局部)

从思政铸魂的价值引领到课堂革命的潜能唤醒,从多元赛道的成长绽放至资源磁场的硬核托举,肃州中学正以其独特的育人智慧和深沉的教育情怀,为每一位学子点亮光芒,丰盈羽翼,助力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下多元绽放、梦想启航。

作者:李云 赵睿

编辑:石英

来源:酒泉日报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