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瑶文化亮相日本大阪世博会 助力民族文化绽放全球舞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2 09:52 2

摘要:8月6日,以“锦绣潇湘和合共生”为主题的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湖南活动周(以下简称“湖南周”)正式开幕。活动周期间,来自湖南的江华摩崖石刻和江华瑶族长鼓舞在大阪世博会精彩亮相,向全球观众生动“讲述”着精彩的江华故事,助力民族文化扬帆出海,绽放全球舞台。

央视网消息(记者 彭文茂)8月6日,以“锦绣潇湘和合共生”为主题的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湖南活动周(以下简称“湖南周”)正式开幕。活动周期间,来自湖南的江华摩崖石刻和江华瑶族长鼓舞在大阪世博会精彩亮相,向全球观众生动“讲述”着精彩的江华故事,助力民族文化扬帆出海,绽放全球舞台。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湖南活动周启动仪式现场

本次“湖南周”的外场展区推出了非遗展陈+非遗表演,通过湘瓷、湘茶、湘绣、女书等现场展示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表演,以及常德丝弦、山歌演唱等特色演出,从视觉、触觉、叙事共鸣建立深层连接,激活湖湘文化情感,传播湖湘优秀文化。

其中,永州摩崖石刻特别是江华阳华岩的系列石刻拓片展引起了国际观众的广泛关注,“三吾胜览”“小楷台”“浯溪”“寒泉”等代表性题刻拓片一一呈现,这些展品涵盖隶、楷等书体,生动诠释了摩崖石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流变,让观众透过拓片墨痕,触摸千年文脉的温度。

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品

据悉,江华阳华岩摩崖石刻早在2006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古便有“九疑万峰,不如阳华”的美誉。唐永泰二年(766年),时任道州刺史的元结游历至此,被“山势向阳,陡峭如劈,中有石磬,下有寒泉”的奇景打动,挥笔写下《阳华岩铭有序》,盛赞此地“吾游处山林几三十年,所见泉石如阳华殊异而可家者未有也”。随后,唐代书法家、江华县令瞿令问以隶、篆、籀三种字体书写此文并镌刻于岩上,形成长290厘米、宽73厘米的“三体碑”,成为传世书法名迹。

千余年来,阳华岩引得历代文人骚客纷至沓来,留下大量题刻。现存唐、宋、元、明、清历代石刻共42方,其中唐宋碑刻38方,大者高2米、宽1米,小者仅0.3米见方,涵盖楷、行、草、隶、篆、籀等多种书体,内容包括题记、游记、诗词、图铭等。尤为珍贵的是宋代安圭的《道州江华县阳华岩图并序》,上部为篆体图题,中部为阳华岩地理形势图,下部为44行楷体图序,细致描绘了20余处自然景观,成为研究古代瑶族地区地理与文化的重要资料。

阳华岩铭有序(三体碑)石刻拓片(李忠林/摄)

此外,在日本大阪世博会“湖南周”期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华瑶族长鼓舞以快闪形式巡回演绎,每天上午、下午各两场。精彩的原生态瑶族文化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江华瑶族长鼓在世博会巡回表演

瑶族长鼓舞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宋人沈辽在《踏盘曲》中便有“乐神打起长腰鼓”的记载,民间则流传着与瑶族始祖盘王相关的动人传说。其使用的长鼓以两鼓对接、中腰可握为特色,两端羊皮面击拍时发出“咚咚”声响,辨识度极高。舞蹈内容源于瑶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动作粗细并蓄:既有表现造屋的动作,真实反映瑶胞频繁迁徙的生活;也有模仿金鸡展翅、画眉跳笼等禽兽形态,以及左打莲花、雪花盖顶等植物意象的动作,形象生动、矫健粗犷,尽显朴实美感。

江华长鼓舞表演现场

长鼓舞共有七十二套,现广为流传的有拜、承、大、小等十五套,表现形式包括“盘古长鼓舞”“桌台长鼓舞”等,打法分“武打”“文打”“高桩”“矮桩”,涵盖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世博会上,舞者们灵动的舞姿与鲜明的民族特色,让现场观众直观感受到瑶族文化的鲜活生命力。

来源:永州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