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72到叙利亚战场:中国PF89火箭筒如何逆袭成“单兵铁拳”?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2 10:19 3

摘要:反坦克武器,一直是我军装备的重点。1980年代,随着苏联T-72、美国M1等坦克采用复合装甲(等效180mm/68°均质装甲),当时我国现有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很难击穿对方,于是在1984年,新型单兵便携式反坦克武器研制工作启动,之后历经五年的努力,终于在1989

反坦克武器,一直是我军装备的重点。1980年代,随着苏联T-72、美国M1等坦克采用复合装甲(等效180mm/68°均质装甲),当时我国现有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很难击穿对方,于是在1984年,新型单兵便携式反坦克武器研制工作启动,之后历经五年的努力,终于在1989年完成了设计定型。并于1993年正式投产装备部队,它就是“89式80毫米火箭筒”。

89式80毫米火箭筒,官方全称“PF89式80毫米单兵反坦克火箭”,其中“PF”为“单兵反坦克火箭”的缩写,该火箭筒由安徽江北机械厂研发,是一款一次性使用的单兵反坦克武器。

该火箭筒全长900毫米,全重3.7公斤,由火箭弹、发射筒、瞄准镜、固弹胶圈及支撑体等及部分组成。

发射筒亦为包装筒,火箭弹通过固弹胶圈和支撑体固定在发射筒内。发射筒前后置有防震圈,口部和尾部置有前后盖,前盖有齿状密封胶圈,后盖采用中间可破结构,通过螺纹压紧橡胶密封垫,后盖上紧后实现对弹的密封,可防止在储存中水分和有害气体对弹的侵害。

瞄准镜是独立安装的,通过发射筒上的搭扣固定在镜座上。该瞄准镜放大倍率2.5,视场角12°,表尺最大射程400米,配置了新的分划板,是一种简易的表尺内装定、测瞄合一的全塑型光学瞄准系统,并具有方向、温度修正和测量目标移动速度的功能。

固弹胶圈和支撑体是确保弹药可靠固定、密封燃气和精准发射的核心部件。89式火箭筒的固弹胶圈采用耐高温的氟橡胶材质,短时间内可承受300~400℃燃气冲击。支撑体采用同轴定位,确保弹体与发射筒轴线偏差<0.3mm,提升射击精度。

火箭弹弹径80毫米,重1.84公斤,战斗部装药0.6千克,直射距离230米,射击初速173米/秒。早期的该型号火箭筒使用的火箭弹主要用来对付轻型坦克、装甲车辆和轻型防御目标,对法线角65°、180mm的均质装甲板射击时,穿透率不低于90%,但是无法击穿带反应装甲的T-72坦克。火箭弹的空心装药战斗部采用了双锥变壁厚的药型罩,与单锥罩相比,增加了罩的母线长度和战斗部的有效药量,提高了金属射流速度(约提高13%)、速度梯度和射流长度,使破甲深度提高30%左右,战斗部的的静破甲深度达到630mm,穿透深度为装药直径的8倍以上。

发火系统是机械击发非电导爆管系统,即击针—底火—导爆管—点火具系统。射击时不用打开后盖,由火药燃气自行冲破,但是前盖必须打开,否则不能打开击发机实施射击。打开前盖后,抽掉限制杆,打开击发握把与保险就可以实施射击了。

火箭弹通过固弹胶圈与发射筒相连,导爆管线路在筒尾与火箭弹的点火具相连。击发时,通过上述通道点燃点火具和火箭发动机改铵铜-1速燃装药,燃速56米/秒,在5-12ms内工作完毕,火箭弹飞离筒口就停止工作,抗风偏,筒口无火焰,肩射时射手不受火焰伤害。

整个火箭操作系统均采用非金属材料和一次性成型工艺,其中发射筒80%零件为塑料件,火箭弹战斗部全部为冲压和压制件,如发射筒筒体用玻璃布卷制成形,筒上外部零件如击发机、前后盖、前后护圈、提把和瞄准镜等均用ABS等塑料注塑、模压成形,一部分金属件采用压铸、冲压加工。火箭弹的战斗部全部为冲压和压制件。发动机的连接螺、燃烧室、带尾翼座的喷管均为铝合金热挤压成形。全系统的机加件只有很少一部分。

自1990年列装以来,89式火箭筒广泛装备步兵、炮兵、海军陆战队等。由于它是一种附加装备,不占编制,甚至还配发给了民兵。

之后,为应对新形势的需要,89式80毫米火箭筒及弹药也在不断升级,衍生出许多新的型号。

改进型——PF89A

换装双锥度装药战斗部,破甲能力提升至500mm,增加膛口测压装置,精度提升15%。

多用途型——PF89B

兼容破甲弹和杀伤弹,增设可重复使用训练筒,使用寿命10次。

高原型——PF89C

优化发射药配方(-40℃可靠击发),筒体改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减重至3.2kg),目前仍是全球海拔适应性最强的单兵火箭筒之一。

特战专属型号——PF89S

该型火箭筒采用折叠式击发机构,筒口加装有消焰/消声罩,使得可见光/红外信号减少60%,肩托模块化设计,可以让左/右撇子射手,在10秒钟的时间内完成快速切换。

外贸型——PF89-1

适配北约标准瞄准具,破甲弹符合STANAG 4526标准。

反坦克用的装甲弹也从最初的89式单级聚能装药400毫米的破甲厚度,发展到后来的89A式双锥装药500毫米的破甲厚度,进而到最终极的89B式串联战斗部600多毫米的破甲厚度。

其他多用途火箭弹还包括杀伤爆破弹(含800枚预制破片,杀伤半径15米,可穿透200毫米钢筋混凝土)、燃烧弹(持续燃烧120秒,用于摧毁弹药库/油料站)和云爆弹。

所谓云爆弹又称燃料空气炸弹,它是一种把燃料抛散在空气中,和氧气混合后起爆的炸弹。它的最高爆轰超压值比较普通炸药低,爆轰反应时间高出普通炸药数十倍,所以冲击波的破坏作用比较普通炸药大。

云爆弹常用燃料环氧乙烷的TNT当量为2.7~5.0倍,对人员、软目标有很大的毁伤威力,特别是在室内、岩洞等狭小空间爆炸,威力能够持续很长时间,杀伤效应对比开放空间大50%-100%。一般窗口火力点被射入爆炸以后,该室内人员无一幸存。

为发射该型火箭弹,江北机械厂于2002年设计定型WPF89-1式80毫米单兵云爆型火箭筒,该火箭筒全长900毫米,最大射程350米,最小射程25米。发射后弹头碰撞目标瞬间起爆,如果弹头从开放的窗户射入,对建筑物内部有很好的杀伤作用,但是如果不能准确从开放的窗口射入,或者窗口有玻璃阻碍,或者因为战术局限无法面对窗口射击,云爆弹头在窗户玻璃、门、墙外爆炸,对室内杀伤作用有限。针对以上缺点,2003年,江北机械厂将其改进为WPF89-2式,设计特点为:弹筒合一、一次性使用,一级战斗部在障碍上破孔,二级战斗部随进后在内部起爆。

目前,陆军装备以PF89A/B为主,每个步兵班配备2具;空降兵装备高原型,而海军陆战队则使用短管型。

除了我军,PF89式系列已出口到17国,其中PF89-1型在中东地区参与过反恐作战,根据2018年叙利亚战场的数据,PF89-1对BMP-2步战车的击毁率高达78%。

89式是中国单兵火箭筒承前启后的关键型号,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单兵火箭技术从仿制(如69式仿RPG-7)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其轻量化、模块化理念证明具有前瞻性,直接影响了后续PF97、PF16等型号的发展。它或许不是最先进的,但绝对是最懂中国士兵的武器之一——89式火箭筒以极致的性价比和可靠性,守护了一代军人的安全,更见证了中国军工从追随到创新的蜕变。

来源:猴大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