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实验楼内,随着最后一只机器人精准识别二维码完成赛道任务,2025年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智能机器人国际夏令营”正式落下帷幕。来自越南国立大学、越南河内大学、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工程技术大学,以及印尼苏腊巴亚理工学院、玛琅国立大学、玛中大学
夏令营队员观看由广西师范大学本科生设计制作的智能机器人进行搬运、避障等现场表演。 李启冰 摄
近日,在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实验楼内,随着最后一只机器人精准识别二维码完成赛道任务,2025年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智能机器人国际夏令营”正式落下帷幕。来自越南国立大学、越南河内大学、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工程技术大学,以及印尼苏腊巴亚理工学院、玛琅国立大学、玛中大学、布拉维加亚大学等7所海外高校的31名师生手捧结业证书,用十余种语言高喊“我们成功了”,为这场为期14天的跨国界科技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我的机器人曾经像醉汉一样在原地转圈!”来自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的杨光明(Duong Quang Minh)同学激动地展示着手机里存着的上百条求助记录。他坦言,从零基础到最终在任务挑战赛中实现机器人厘米级定位精度的自主导航,这段经历让他终生难忘。他第一次体验了智能机器人从理论学习到反复试错,再到参赛的完整流程。其间,他向队友和指导教师、志愿者求助了上百次,深深为他们的热情与奉献精神所打动。他说,回国后一定鼓励更多的同学来参加这个能改变人生的夏令营。
印尼苏腊巴亚理工学院的MUHAMMAD PUTRA ANANDRA同学则创造性地用摄像头替代激光雷达,当看到机器人“认出”自己的脸时,他兴奋地表示:“这简直就像《钢铁侠》里贾维斯觉醒的瞬间!”
结营仪式上,越南河内大学教师Linh动情地引用《道德经》里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来形容此次夏令营的意义。在他眼里,在桂林的14天里,学员们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对桂林和广西师大的美好印象,更有一份超越国界的深厚友谊,这次夏令营是“迈向更深厚的友谊、更紧密的合作,以及跨文化的持久发展”的第一步。这番发言引发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据悉,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是教育部立项支持的短期来华留学项目,旨在搭建世界青年科研人才交流平台,吸引世界各国优秀青年来华参加短期科研学习交流活动,加强中外青年学术互动,深化友谊。本期夏令营聚焦机器人定位、导航、视觉识别、人机交互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来自东盟国家7所高校的31名师生在14天内,依托3个专题讲座和9个培训课程,学习了常用传感器、机器人控制、路径规划和深度学习算法,掌握了ROS2平台编程方法,实现了基于激光SLAM和摄像头的机器人二维码识别和驱动控制等功能,营员还分9个组展开了智能机器人任务挑战赛。
其间,师生们还参观了广西师范大学越南学校纪念馆、印尼文化中心和桂林名企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明年我们要带更多‘机器人战队’来中国。”临行前,学员们依依不舍地表示。据悉,广西师范大学已与东盟多所院校达成合作意向,一条用代码编织的“科技丝绸之路”正在不断延伸,续写着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来源:桂林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