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宜宾市现有竹种39属485种,竹林面积稳定在334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33.6%,其中:笋用(笋材两用)竹林面积达88.29万亩。获评竹类国家级林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4个、现代竹产业园区5个、竹林小镇8个、现代竹产业基地37个。
宜宾市现有竹种39属485种,竹林面积稳定在334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33.6%,其中:笋用(笋材两用)竹林面积达88.29万亩。获评竹类国家级林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4个、现代竹产业园区5个、竹林小镇8个、现代竹产业基地37个。
加快规模经营,促进“林粮”产出增长
2021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实施竹林规模经营30万亩,累计已支持财政资金0.5亿元。经营后,楠竹春笋产量由200斤/亩增加到800斤/亩、方竹笋产量由100斤/亩增加到600斤/亩;充分利用竹林下空间环境,大力推广林药、林菌复合经营模式,全市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8万亩,林下菌类轮作面积达到2万亩,全市鲜笋年产量达到27.67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综合效益发挥
新组建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和5个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引进6名国内竹产业界顶尖人才,已实施各类创新项目20余个。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证书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证书1项。推广绿竹、苦竹、方竹等笋用林早产丰产培育技术4项,新(改)建各类竹笋示范基地达2万亩、辐射面积近7万亩,累计培训林农0.7万余人、带动农户超过2万人。在国际竹藤中心、省林科院支持下,四川省竹林生态定位观测站落户长宁县,对多种经营模式下竹林生态效益进行长期监测,为竹林生态功能发挥提供技术支撑。
强化精深加工,促进竹林多变钱
全市现有竹加工企业632家,其中规上(限上)企业76家,十亿级企业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2023年规(限)上企业实现产值(营收)79.48亿元,年消耗竹片200万吨、楠竹近2000万根,为竹农带来直接收入13亿元。涵盖竹建材、日用竹制品、竹材人造板、竹炭、竹家具、竹纤维、竹饮料等十大系列千种以上品种,应用领域已发展到建筑、造纸、新材料、家具、包装、食品、纺织、旅游等方面。今年新签约项目14个,主要包括安徽鸿叶、浙江金晟、江西吉中、江阴协统等项目。竹浆模塑、竹笋食品两大门类加工能力位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集群化发展已初具模型。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竹林多汇碳
发挥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平台优势,引进“曹福亮院士团队创新中心”落户宜宾,启动“智慧竹业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研发。全力推进“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竹浆纸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攻关。已完成省林草局揭榜挂帅项目“林草碳普惠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争取到长宁县作为省级森林碳汇试点。今年引入浙江农林大学原党委书记周国模教授团队,领衔实施“竹林碳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
作者:何志秀
三审:余萌萌本文来自【绿色四川】,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