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到最后,拼的是一个人的认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2 21:23 2

摘要:同期入职,有人花了两年时间就做到了管理岗,有人却依旧身处底层;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

同期入职,有人花了两年时间就做到了管理岗,有人却依旧身处底层;

有人在公司待了七八年,却还不如新人提升得更快。

对此,我觉得埃隆·马斯克的一句话,可以作为答案:

认知的高度,决定了你能攀登的人生高度。

在职场,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不是努力,而是认知水平。

你永远都赚不到认知外的钱,也走不出认知外的路。

上班上到最后,其实拼的是认知。

01

身份认知

听过一个“牛马观”:

有一种人态度很端正,像牛马一样勤奋,也跟牛马一样累,最后却只能挣个温饱。

这类人认知层次不高,只会埋头干活,却不知抬头思考。

到最后,即便他再苦再累,却依旧摆脱不了平庸的命运。

作家两忘机的朋友燕子,在公司工作多年。

同一批入职的同事都已经升职加薪,只有她还停留在底层工作。

原来几个月前,公司就计划向短视频转型,老板也暗示几个员工可以提早准备。

燕子却觉得自己就是打工的,没必要为此多费心思。

所以,别人都利用下班时间学习剪辑,只有燕子每天完成任务后就坐等下班。

后来,短视频越来越火,公司决定以此为重心发展。

那些提早学习的员工,都成功转岗加薪,毫无用处的燕子自然就被边缘化了。

说实话,别以为自己是为老板打工,其实你是为自己打工。

当你学会了用老板的思维做事,你的眼界格局才会有质的跃迁。

作家哈叔刚工作那会儿,有过这样的经历。

老板曾认为他的行文风格与公司要求严重不符,将他狠狠痛批了一顿。

哈叔心中难免委屈,却知道这份工作是为了自己成长

于是他下班后将公司老员工的文章都翻阅了一遍,然后又改变风格重新写了一遍。

等到第二天上班,老板看到他的新文章,忍不住诧异。

工作那几年,他都是用老板的心态工作。

经常会利用下班时间学习一些软件,用来配合公司拓展新业务。

正因如此,他才受到了领导的赏识,很快就做到了管理岗。

当你把自己看作牛马时,那你一辈子就只是个底层员工。

只有把自己当作CEO时,你才有成就自己的可能。

《见识》的作者吴军也说过:“认知的升级,才是人生破局的关键。”

要知道,在工作中你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就会有什么眼界和行动。

02

财富认知

有记者曾采访过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过程中两人聊得非常投机。

结束后,松下问他:“你现在每个月多少薪水?”

记者说:“一个月才一万日元。”

松下听后却道:

“其实你的薪水远远不止这么多。你今天能争取到采访我的机会,证明你在采访上有一定潜力。

如果你能多多积累这方面的才能与经验,这就像你在银行存钱一样。

钱存进了银行会生利息,你的才能也会在社会银行里生利息,将来能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成熟的职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财富认知:用价值赚钱,而不是拿时间换钱。

毕竟,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让自己变得值钱,才能在职场走得长远。

电视剧《一路朝阳》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李慕嘉学历、专业都不强,却破格进入了顶级律所。

她在公司每天不是帮同事复印资料,就是跑腿取快递。

那个时候,她对工作的认知就是,用时间换工资。

可领导见到后,却怒斥道:“公司花这么多钱,就是让你来做这些事的吗?”

她这才顿悟:职场就是你越有价值,越值钱。

认知升级后,她果断拒绝了那些琐事,把时间都用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最后,她也如愿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律师。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曾说:

“整天工作的人,是发不了财的,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而不是对勤奋的奖赏。”

永远不要只盯着钱看。人生绝大多数的财富,都是中年以后赚到的。

认知高的人都明白:比赚钱更重要的,是让自己保持值钱的能力。

只有去赚高门槛、高层次的钱,你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值钱,养成吸金的体质。

当你跳出了穷忙的陷阱,开始用大脑赚钱时,迟早会为自己攒下丰厚的资本和底气。

03

关系认知

刘润在《底层逻辑》一书中,分析过人的三种心态:

第一种是鸡的心态,即“你一定要输”;

第二种是雀的心态,即“我一定要赢”;

第三种是鹰的心态,即“我们要一起赢”。

低认知的人,以为职场就是你输我赢,拼命拆台。

而高认知的人,知道职场是团体赛,只有互相搭台才是共赢。

网友@阿苯,讲过一个故事。

他朋友所在的公司副总即将退休,公司计划选出一个员工当副总的接班人。

其中,销售经理和研发经理是呼声最高的候选人。

两人为了争得这个职位,一直在互相为难。

销售经理把客户的需求层层加码,一个劲地提高研发难度和增加工作量。

而研发经理就故意拖延进度,甩锅给销售。

老板得知后十分愤怒,索性把两人直接开除。

工作之所以如此痛苦,就是一群认知低的人在相互拆台。

相互刁难,落井下石,不仅会毁了别人的桥梁,还会把自己拖入深渊。

而认知高的人,都能互利互惠,不仅解了对方的困局,也能为自己铺就向上的台阶。

电视剧《蛮好的人生》中,胡曼黎被同事陷害,被禁业两年。

她知道自己要想继续待在保险行业,就必须与有职业资格证的员工搭台合作。

深思熟虑后,她选择与薛晓舟合作。她自己有客户资源,而对方法律知识和理赔经验丰富,双方恰好可以弥补彼此的不足。

一番交流下,他们果断尽弃前嫌,成功组队。

在一次次项目的磨合中,两人也对彼此越发认可,一起熬过了低谷期。

最后,两人接二连三签出了大单,成为了销冠。

在职场上,智者搭台,愚者拆台。

最好的利己方式,永远是极致的利他。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懂得共生共赢,互相成就,才是人在职场最顶级的认知。

看过一个有趣的说法。

单位里有两类人,一类人在挑水,一类人在挖井。

那些将工作视为给别人打工的,是挑水的人;

而将工作当成自己事业来经营的,是挖井的人。

大多数人在职场上的起点相同,但决定一个人能否走到最后的,还是认知。

真正聪明的人,早早就认清了职场的真相,都怀揣着“挖井”的态度拼搏。

只有带着这样的认知上路,你的职场之路才会走得更加顺遂。

来源:洞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