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现实给了他一记重拳,让他彻底清醒。那些年来他给儿女的东西,本以为是爱,是关怀,是父亲应该做的。
夜深人静时,73岁的林书和常常独自坐在客厅里,望着那张已经泛黄的全家福发呆。
三年前老伴走后,他以为儿女会更孝顺,会更疼爱这个孤独的老父亲。
可现实给了他一记重拳,让他彻底清醒。那些年来他给儿女的东西,本以为是爱,是关怀,是父亲应该做的。
直到现在他才明白,有些东西给了出去,不仅要不回来,还会害了自己,更害了孩子们。
这是一个关于亲情、关于人性、关于晚年生活的故事,也是无数中国家庭正在经历的现实。
01
2024年冬夜,北风呼啸。
林书和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桌上的台灯发出昏黄的光。他面前摆着一张全家福,照片里的人们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幸福。那是三年前拍的,老伴还在,儿女们还围在身边,孙子孙女还会撒娇地叫“爷爷”。
现在呢?
林书和伸出那双布满老年斑的手,轻轻抚摸着照片。老伴走了,儿女们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家里就剩下他一个人。电视开着,播放着什么娱乐节目,可他一点也听不进去。
“如果时间能重来,我绝不会犯这三个致命的错误。”林书和对着空气自言自语,声音有些颤抖。“可惜,有些东西一旦给出去,就再也要不回来了。”
他想起了老伴生前常说的话:“老林,咱们这辈子为孩子付出够多了,晚年要为自己活。”那时候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老伴太自私。现在想来,还是老伴看得清楚。
林书和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漆黑的夜空。这三年来,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儿女们,可换来的是什么呢?是冷漠,是欺骗,是无情的算计。
他想起了儿子林志远,那个45岁的中年男人,在外人面前总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可在家里呢?他想起了儿媳妇周雅琴,那个看起来温文尔雅的银行职员,笑起来很甜,心里却比谁都精明。他想起了女儿林慧敏,那个当老师的女儿,在外人面前总是夸他有个好父亲,可真心吗?
最让他心痛的是孙子林小宇,那个15岁的少年,从小被他宠到大,现在却成了什么样子?
林书和走回沙发,重新坐下。他拿起茶杯,茶水早就凉了,可他还是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在嘴里蔓延,就像他现在的心情。
“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看清楚人心。”林书和摇摇头,眼中有泪水在打转。“我把三样最不该给的东西给了他们,现在想起来,真是愚蠢至极。”
窗外的风声越来越大,就像在诉说着什么。林书和闭上眼睛,回忆起了两年前的那个冬天。那时候,一切的噩梦都还没有开始。
02
两年前的冬天,老伴刚走三个月。
林书和还沉浸在失去老伴的痛苦中,整个人都显得无精打采。那段时间,他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想吃,就像失了魂一样。
就在这时,儿子林志远来了。
“爸,我有件事想跟您商量。”志远坐在沙发上,脸上的表情很严肃。“我的生意遇到了一些困难,急需资金周转。”
林书和抬起头看着儿子。志远45岁了,在一家私企当中层管理,平时看起来挺风光的。“需要多少钱?”
“80万。”志远说得很快,好像怕父亲拒绝似的。“爸,这钱我就是借的,生意一好转就还给您。您也不用担心养老,我和敏敏不是还在吗?”
80万,这是林书和一辈子的积蓄。他当了40年的工程师,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本来是想留着养老用的。
“志远,这钱......”林书和有些犹豫。
这时候,儿媳妇周雅琴也来了。她穿着一身黑色的职业装,看起来很干练。“爸,您就当投资,我们绝不会亏待您的。我在银行工作这么多年,这点生意我还是看得懂的。志远的项目很有前景,肯定能赚钱。”
雅琴说话的时候,眼神很诚恳,让人很容易相信。
“爸,您看您一个人在家也挺孤单的,要不您就搬到我们家去住吧。”志远接着说。“我们照顾您,您也能看着小宇写作业。”
林书和的心软了。老伴刚走,他确实很孤单。而且志远是他的儿子,血浓于水,难道还能害他不成?
“好吧,我去银行把钱取出来。”林书和点了点头。
第二天,林书和就去银行把80万全部取了出来。银行的工作人员还劝他:“老爷子,这么大一笔钱,您确定要全部取出来吗?存在银行里还有利息呢。”
“没事,我儿子要用。”林书和笑着说。那时候的他,心里还是美滋滋的,觉得儿子有困难找自己,说明儿子信任自己。
钱给了志远,志远拍着胸脯保证:“爸,您放心,最多一年,我就把钱还给您,还给您利息。”
可是,噩梦才刚刚开始。
钱给出去半年后,林书和发现了问题。志远不仅没有提起还钱的事,反而花钱更大手大脚了。他换了一辆新车,雅琴买了名牌包包,家里还装修了一遍。
“志远,你的生意怎么样了?”有一次,林书和忍不住问。
“还行,还行。”志远含糊其辞。“爸,您别担心,我心里有数。”
可是林书和从邻居那里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有人说志远经常去棋牌室,有人说他在网上赌博。这些话像针一样扎在林书和的心里。
一天晚上,林书和忍不住跟踪了志远。他看到儿子走进了一家棋牌室,里面乌烟瘴气的,全是在打麻将的人。志远在那里坐了整整一夜,林书和也在外面站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林书和找到了志远。“志远,你是不是在赌博?”
志远的脸色变了。“爸,您这是什么意思?我是您儿子,您的钱不就是我的钱吗?再说您一个人也花不了多少。”
林书和愣住了。这还是他认识的那个儿子吗?以前的志远虽然不算特别孝顺,但至少还知道尊重父亲。现在呢?
“志远,我不是不给你用钱,可是你这样下去......”
“爸,您就别操心了。我都这么大人了,还不知道轻重吗?”志远打断了父亲的话。“您就安心在家养老,其他的事您别管了。”
从那以后,志远再也没有提过还钱的事。林书和几次想开口,都被岔开了话题。
真正让林书和寒心的事发生在一年后。
那天,林书和突然感觉胸闷气短,被送到了医院。医生说需要做检查,要交5000块钱的检查费。
林书和给志远打电话:“志远,我在医院,需要交5000块钱。”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志远说:“爸,我最近手头紧,您先垫着,回头我给您报销。”
垫着?拿什么垫?林书和的银行卡里只剩下不到2000块钱,这是他一个月的生活费。
最后,还是邻居老吴知道了,匆匆赶到医院,借了5000块钱给林书和交了费。
躺在病床上的林书和,望着天花板,眼泪无声地流了下来。他想起了那80万,想起了志远的承诺,想起了雅琴的保证。
“我才明白,把全部积蓄都给儿女,不是爱,是害。钱没了,尊严也没了。”林书和在心里对自己说。
这是他犯的第一个错误,也是最致命的一个错误。从那以后,他在儿子面前再也直不起腰来。
03
如果说给出全部积蓄是林书和犯的第一个错误,那么对孙子的无原则溺爱就是第二个错误。
林小宇是志远的儿子,从小就是爷爷的心头肉。林书和总是说:“孙子就是要疼的,不能委屈了孩子。”
小宇小时候很可爱,白白胖胖的,会撒娇会卖萌。林书和看着他就高兴,什么要求都答应。要玩具?买!要零食?买!要新衣服?买!
小宇5岁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有遥控飞机,他也要。那个遥控飞机要800块钱,对当时的林书和来说不是小数目。可是看到孙子眼巴巴的样子,他还是买了。
小宇8岁的时候,迷上了网络游戏。他要买游戏装备,一套装备要几百块钱。林书和不懂什么是游戏装备,但孙子要,他就给。
小宇10岁的时候,在学校和同学打架,把人家的眼镜打坏了。老师叫家长,林书和去了。他不仅赔了眼镜的钱,还给老师道歉,说孙子还小,不懂事。
小宇12岁的时候,开始逃课。老师找到林书和,说孩子经常不来上课,跑到网吧去玩游戏。林书和找到孙子,孙子哭着说同学们都欺负他,他不想上学了。林书和心疼了,竟然陪着孙子找老师,要求换班。
就这样,小宇在爷爷的保护下长到了15岁。
15岁的小宇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可爱的小男孩了。他个子很高,比爷爷还高一个头。脸上开始长青春痘,说话的声音也变粗了。更重要的是,他的脾气变得很暴躁。
“爷爷,我要买新手机。”一天放学后,小宇回到爷爷家,开口就要钱。
“小宇,你不是刚买了手机吗?”林书和有些疑惑。
“那个手机太垃圾了,我同学都笑话我。”小宇的脸色很不好看。“我要买苹果最新款的,要一万多。”
一万多?林书和咽了咽口水。自从把积蓄给了志远,他的日子过得很紧巴。一万多块钱,是他三个月的退休金。
“小宇,爷爷最近手头有点紧......”
“什么手头紧?”小宇打断了爷爷的话。“你那点退休金都干什么了?不就是给我花的吗?我妈都说了,你的钱就应该给我用。”
听到这话,林书和心里一颤。雅琴真的这样说过吗?
“爷爷,你给不给?”小宇的声音提高了。
“小宇,你跟爷爷好好说话......”
“我跟你好好说话?”小宇突然爆发了。“你这个老不死的,就知道装穷!我要手机你都不给买,还说什么疼我?”
“老不死的”这三个字像刀子一样扎在林书和的心里。这是他最疼爱的孙子说出来的话吗?
“小宇,你怎么能这样跟爷爷说话?”林书和的声音有些颤抖。
“我怎么不能这样说?”小宇越说越激动,甚至伸手推了推爷爷。“你不给我买手机,我就不认你这个爷爷!”
林书和被推得后退了几步,差点摔倒。他看着眼前这个少年,心里说不出的难受。这还是他从小疼到大的孙子吗?
当天晚上,志远和雅琴回来了。林书和以为他们会教育孩子,可是没想到......
“爸,孩子还小不懂事,您怎么能和孩子一般见识?”雅琴说话的语气很不满。
“就是,爸,小宇要个手机怎么了?现在的孩子哪个不用好手机?”志远也站在儿子一边。
“可是他对我说话的态度......”林书和想解释。
“爸,您想多了。”雅琴摆摆手。“孩子就是这样,过两天就好了。您作为爷爷,应该多包容一些。”
林书和无话可说了。在这个家里,好像只有他一个人觉得小宇的行为有问题。
相比之下,女儿慧敏对女儿小雅的管教就严格多了。12岁的小雅懂事有礼,见到爷爷总是甜甜地叫“爷爷好”。她从不主动要钱买东西,学习成绩也很好。
可是慧敏对哥哥家的教育方式很不屑。“爸,您看看您把小宇惯成什么样了?现在谁还敢管他?这样下去,他迟早要出大事的。”
林书和知道女儿说得对,可是已经晚了。小宇的脾气越来越坏,在家里谁的话都不听,只知道要钱。
最让林书和害怕的事情发生在小宇15岁生日后不久。
那天,小宇又来要钱,说要买游戏装备。林书和真的没钱了,就拒绝了。小宇大发脾气,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爷爷,你如果不给我钱,我就跳楼死给你看!”小宇竟然跑到阳台上,做出要跳楼的样子。
林书和吓坏了。他赶紧跑过去拉住孙子,哭着说:“别闹了,爷爷给你钱,给你钱还不行吗?”
最后,林书和把身上仅有的500块钱都给了小宇。小宇拿了钱就走了,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那天晚上,林书和一夜没睡。他坐在床边,想了很多很多。他想起了小宇小时候的样子,想起了自己对这个孙子的疼爱,也想起了现在小宇对他的态度。
“无原则的溺爱,养出的不是孝子,是仇人。我亲手毁了我最疼爱的孙子。”林书和在心里对自己说。
这一夜,他的头发白了很多。
04
老伴走后的第一年,林书和最难熬的不是物质上的困难,而是精神上的孤独。
40多年的夫妻,突然就剩下自己一个人。家里静得可怕,除了电视的声音,就是自己的呼吸声。晚上睡觉的时候,床的另一半空着,让他怎么也睡不着。
这种时候,林书和就特别需要儿女的陪伴。
“志远,你今天能回来吃饭吗?”几乎每天下午,林书和都会给儿子打电话。
“爸,我今天有应酬,回不去。”志远总是这样回答。
“那明天呢?”
“明天看情况吧。”
挂了志远的电话,林书和又给女儿打电话。
“敏敏,你什么时候能来看看爸?”
“爸,我这几天很忙,过两天再去。”慧敏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
“那...那就过两天吧。”
就这样,林书和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志远回来吃饭,等慧敏来看望,等孙子孙女来陪他说话。
可是等来等去,总是失望居多。
志远偶尔回来吃饭,也是匆匆忙忙的,吃完就走。慧敏来看望,也是坐一会儿就说有事要回去。至于小宇和小雅,除了要钱的时候,平时根本不来爷爷家。
林书和开始变得焦虑起来。他要求志远每天必须回来陪他吃饭,要求慧敏每周至少来三次。如果儿女做不到,他就会很生气,会哭诉自己的孤独寂寞。
“爸,我也有自己的生活,您不能什么事都指望我们吧?”志远开始不耐烦了。
“敏敏每周来三次还不够吗?我还要上班,还要照顾家庭。”慧敏也有抱怨。
“爸,您这样让我们压力很大。我们也需要自己的空间。”
儿女们的话让林书和更加难受。他不明白,自己要求儿女多陪陪他有什么错?他就是想要一点关爱,想要一点温暖,这也过分吗?
可是儿女们的反应让他失望。志远开始找各种借口不回家,有时候一个星期都不露面。慧敏来得也越来越少,即使来了也是匆匆忙忙的,好像有什么急事似的。
最让林书和痛苦的是,他发现自己完全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以前有老伴的时候,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老伴在管。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甚至连电费水费都是老伴在交。现在老伴走了,林书和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
网上购物不会,手机支付不会,甚至连怎么用洗衣机都忘了。一切都需要依赖儿女。
“志远,你帮我在网上买点东西。”
“敏敏,你帮我交一下电费。”
“小宇,你教教爷爷怎么用手机。”
开始的时候,儿女们还愿意帮忙。可是时间长了,他们开始不耐烦了。
“爸,这些事您自己学学不就行了吗?我们不能什么事都帮您做。”
“爸,您都70多岁了,总不能什么都不会吧?”
儿女们的话像针一样扎在林书和的心里。他也想学,可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学什么都慢。而且儿女们教的时候总是很急躁,没有耐心。
林书和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太依赖儿女了。他想起了邻居老吴。
老吴也是独居老人,老伴走得比他还早。可是老吴的生活过得很充实。他会用智能手机,会网上购物,会做各种好吃的菜。更重要的是,老吴有自己的朋友圈,经常和老朋友们聚会,一起下棋,一起唱歌。
“老林,你要学会放手。太紧的绳子,最容易断。”老吴经常这样劝林书和。
“可是我就他们这几个孩子,不依赖他们依赖谁?”林书和总是这样回答。
“你依赖他们,他们就有负担。有负担就会逃避。你看我,从来不给儿女添麻烦,他们反而经常来看我。”
老吴说得对。林书和发现,老吴的儿女确实经常来看望他,而且每次来都很开心,不像自己的儿女,总是一副无奈的样子。
“把全部的依赖和期望都压在儿女身上,最终只会让他们逃得更远。”林书和在心里对自己说。
这是他犯的第三个错误。他把儿女当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可是儿女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压力。他的过度依赖不仅没有换来更多的关爱,反而让儿女们开始躲避他。
到这里,故事已经进行了50%。林书和犯了三个错误:给出了全部积蓄,给出了无原则的溺爱,给出了全部的依赖和期望。这三样东西,让他失去了尊严,失去了威信,也失去了儿女的尊重。
可是,真相远比这些更残酷。
05
又是一个深夜,林书和睡不着觉。
这三年来,他经常失眠。白天儿女们不在家,晚上又睡不着,整个人都变得憔悴了很多。
今天是老伴的忌日。林书和想起了老伴,想起了他们一起度过的40多年。老伴生前最喜欢写日记,每天晚上都要在日记本上写几句话。
林书和起身走到卧室,打开了衣柜。衣柜的最下面放着一个盒子,里面是老伴的遗物。他一直没有整理,今天心血来潮,想看看老伴留下了什么。
盒子里有老伴的首饰,有一些旧照片,还有几本日记。林书和拿起最后一本日记,这是老伴生前最后一年写的。
翻开日记,老伴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老林又给小宇买玩具了,一个遥控汽车要800块钱。我说他太惯孩子了,他还不高兴。志远从小就有赌性,现在又遗传给了小宇。老林看不出来,我看得清楚。”
“雅琴这个人心机太深,嘴上说得好听,心里指不定怎么想呢。她在银行工作,见多识广,不是省油的灯。老林太善良了,总是看不清儿女的真面目。”
“慧敏表面孝顺,实际心冷如铁。她对我们好,只是在演戏。我死了以后,她肯定不会真心照顾老林的。”
“老林啊老林,你什么时候能清醒一点?儿女们都不是省心的,你还把他们当宝贝似的。”
看到这些话,林书和如遭雷击。原来老伴早就看清了儿女们的真面目,只是他一直不愿意相信。
林书和继续翻看日记,越看心里越凉。老伴在日记里记录了很多他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志远借钱不还,雅琴算计老人,慧敏的虚假孝顺,小宇的无礼行为......
更让林书和震惊的是,在日记的最后一页,夹着一个小小的录音笔。
“这是什么?”林书和拿起录音笔,按下了播放键。
录音笔里传出了熟悉的声音,是儿女们的谈话。
“反正老头子也活不了几年了,房子早晚是我们的。”这是志远的声音。
“最好别让他发现咱们把钱都花光了,到时候养老的事还得推给慧敏。”这是雅琴的声音。
“我可不想管,当初钱都给了你们,凭什么让我出力?”这是慧敏的声音。
“这老头子真是越老越糊涂,被你们吃得死死的。”这是女婿方建国的声音。
林书和听着这些话,整个人都在颤抖。原来这三年来儿女们的所有“孝顺”都是演戏,他们早就在背后瓜分他的遗产,计算他的价值。
录音还在继续:
“爸那个老古董,现在还信我们呢。”志远的笑声传出来。
“就是,他以为我们真的孝顺他呢。钱都给我们了,现在后悔也晚了。”雅琴也在笑。
“我最烦他动不动就打电话,还要我们陪他吃饭。我们又不是没有自己的生活。”慧敏的语气很不耐烦。
“等他死了就清净了。”方建国说了一句让人毛骨悚然的话。
林书和再也听不下去了。他关掉录音笔,瘫坐在床边。
这一刻他才明白,他这辈子最大的失败,不是没有教会儿女如何成功,而是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可是,还有一个更可怕的真相等着他。
06
录音笔的内容让林书和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三年来发生的一切,越想越觉得可怕。
林书和决定进行一次彻底的调查。
他想起了去年自己生病住院的事。当时他感觉胸闷气短,被送到医院检查。医生说他的心脏有些问题,需要定期复查。
林书和找到了当时的病历,上面记录着他的病情。看起来不是很严重,只是年龄大了,心脏功能有些衰退,这很正常。
可是,林书和想起了一个细节。住院期间,志远和慧敏曾经私下找过医生谈话。当时他以为儿女们是关心他的病情,现在看来......
林书和鼓起勇气,给当时的主治医生打了电话。
“医生,我是林书和,去年在您那里住过院的。”
“哦,林老师,我记得您。您现在身体怎么样?”医生的声音很和蔼。
“还行,还行。医生,我想问您一件事。去年我住院的时候,我儿子女儿是不是找您聊过什么?”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林老师,您问这个干什么?”
“您就告诉我,他们都问了什么?”
医生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他们问了您的病情,还问了......如果老人走了,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林书和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儿女们竟然在他住院期间就开始考虑他死后的事情了!
“医生,他们还问了别的吗?”
“还问了老人的寿命大概还有多长,问了医院的死亡证明怎么开......”医生的声音越来越小。“林老师,您是不是和家人有什么矛盾?”
林书和挂了电话,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开始在家里仔细搜查,看看还有什么被动过手脚的地方。
在书房的抽屉里,林书和找到了自己的房产证。房产证还是他的名字,但明显被人动过。纸张有被折叠的痕迹,还有被复印的痕迹。
林书和又找到了自己的保险单。这一看,他差点晕过去。
保险单上的受益人竟然不是他自己填的!原来他填的是老伴的名字,老伴走后他一直没有更改。可是现在,受益人变成了志远的名字,而且还有他的签名。
这个签名明显是伪造的!
林书和想起了去年住院期间的事情。雅琴作为银行职员,有机会接触这些文件。她利用职务之便,在他住院期间处理了这些手续。
更可怕的是,林书和发现自己的医保卡也被人动过。上面多了一些他从来没有买过的药品记录。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人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用他的医保卡买药。买什么药?为什么要瞒着他?
林书和不敢再想下去了。他发现,自己原来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阴谋中。儿女们不仅算计着他的财产,甚至可能在算计着他的生命。
这一夜,林书和一夜没睡。他坐在黑暗中,想着这些年来的种种。原来他一直被蒙在鼓里,像个傻子一样被人玩弄着。
他想起了老伴的日记,想起了那个录音笔,想起了医生的话,想起了被动过手脚的证件......
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可怕的真相:儿女们早就在等着他死。
07
真相大白后,林书和并没有选择当面质问儿女们。
他知道,就算质问了又能怎样?儿女们会承认吗?会悔改吗?不会的。他们只会找各种借口,甚至可能恼羞成怒。
林书和明白,此时的愤怒和指责都没有意义。重要的是如何在剩下的岁月里为自己而活。
第二天,林书和去了银行。
“我要重新立遗嘱。”林书和对银行的工作人员说。
“老爷子,您之前不是立过遗嘱了吗?”工作人员有些疑惑。
“我要改。”林书和的语气很坚决。
新的遗嘱里,林书和把房子捐给了慈善机构。他不想让这些算计他的人得到一分钱。
接下来,林书和开始分批取出自己剩余的退休金。他不再把钱存在银行里,而是用现金的方式保管。这样可以防止有人再次动他的钱。
林书和还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学会独立生活。
他买了一部新手机,开始学习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刚开始很困难,按错键是常有的事。但他没有放弃,每天都坚持学习。
一个月后,林书和学会了网上购物。他可以自己在网上买菜,买日用品,再也不用依赖儿女了。
他还学会了手机支付,学会了网上缴费。这些在年轻人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是巨大的进步。
林书和开始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他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绘画班,开始学习画画。虽然画得不好,但他很享受这个过程。
他还重新联系了一些老朋友。这些老朋友都是他年轻时的同事,大家年龄相仿,有共同的话题。
“老林,你变了。”老朋友老张这样对他说。
“怎么变了?”
“精神头好多了,不像以前那样愁眉苦脸的。”
林书和笑了。他确实变了,变得不再依赖儿女,变得有了自己的生活。
当儿女们发现林书和的变化时,他们开始不安了。
“爸,您最近怎么了?是不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好?”志远试探地问。
“爸,您有什么心事可以跟我们说啊。”慧敏也假装关心。
林书和只是淡淡地说:“我年过七旬才明白一些道理,想为自己活几年。”
他不再主动给小宇零花钱。当小宇来要钱时,他会平静地说:“爷爷最近开销大,没有多余的钱。”
他不再无条件满足儿女的要求。当志远再次开口借钱时,他会直接拒绝:“我的钱要留着养老用。”
他也不再情感绑架儿女们。不再要求志远每天回来吃饭,不再要求慧敏每周来看望。他有了自己的生活,不再把全部的情感寄托都放在儿女身上。
开始的时候,儿女们还以为父亲只是一时的情绪。可是时间长了,他们发现林书和是真的变了。
志远失去了经济来源,开始着急了。他不敢再明目张胆地要钱,但会用各种理由试探:“爸,小宇要交学费了。”
“学费让他爸妈交,关我什么事?”林书和的回答让志远意外。
雅琴也收敛了很多。她发现老公公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忽悠的老人,开始对他客气起来。
慧敏最不适应父亲的变化。她发现自己的“孝顺”表演失去了观众,父亲不再需要她的安慰,也不再对她的话深信不疑。
最大的变化是小宇。失去了爷爷无条件的溺爱,他开始学会了收敛。当他发现哭闹和威胁都不再有效时,开始尝试用正常的方式与爷爷交流。
08
一年过去了。
林书和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学会了做精致的菜肴,学会了网上购物,学会了使用各种智能家电。更重要的是,他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每天上午,他会在小区里散步,和邻居们聊天。下午去老年大学上绘画课,晚上在家看书或者画画。周末的时候,会和老朋友们聚会,一起下棋聊天。
反而是儿女们开始主动来看他了。因为他们发现,父亲真的变了,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欺骗和利用的老人。
“爸,我炖了汤,给您送过来。”雅琴端着保温盒来到林书和家里。
“放下就行,我自己会热。”林书和头也不抬,继续看着手里的书。
“爸,要不我帮您热一下?”雅琴的态度变得很客气。
“不用,我自己来。”
雅琴有些尴尬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该说什么。以前的林书和会很高兴,会拉着她聊天,会夸她孝顺。现在的林书和却显得很冷淡。
志远也有了变化。失去了经济来源的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虽然赌博的习惯一时难改,但至少不敢再理直气壮地向父亲要钱了。
有一次,志远试探着说:“爸,我最近生意上遇到点困难......”
“那你就想办法解决。”林书和打断了他的话。“我一个退休老头,帮不了你什么。”
志远愣住了。以前的父亲听到他有困难,总是二话不说就帮忙。现在呢?
慧敏更是不知所措。她发现自己精心准备的“孝顺”表演没有观众了。父亲不再需要她的安慰,也不再被她的甜言蜜语所打动。
“爸,您最近身体怎么样?”慧敏关心地问。
“挺好的,比以前好多了。”林书和的回答很简单。
“那就好,那就好。”慧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最大的变化是小宇。失去了爷爷无条件的溺爱,这个15岁的少年反而开始学会了尊重。
“爷爷,我数学不太好,您能教教我吗?”有一次,小宇主动找到爷爷。
“可以。”林书和放下手里的画笔。“把作业拿过来。”
小宇乖乖地拿来作业。林书和耐心地给他讲解,小宇也认真地听着。
“爷爷,谢谢您。”做完作业后,小宇真诚地说。
“不客气。”林书和摸了摸孙子的头。“以后有不懂的可以问我,但要有礼貌。”
“我知道了,爷爷。”
看着孙子离开的背影,林书和心里有些欣慰。虽然晚了一些,但小宇还是在慢慢变好。
一年后的今天,林书和坐在自己的画室里,看着墙上挂着的画作。这些都是他这一年来的作品,虽然技法还不够成熟,但每一幅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邻居老吴来找他下棋。“老林,你现在的生活比我还精彩呢。”
“哪里哪里。”林书和笑着说。“我这是大器晚成。”
“你现在的状态很好,比以前强多了。”老吴感慨地说。“以前看你总是愁眉苦脸的,现在精神头十足。”
林书和点点头。他想起了三年前的自己,那个为了儿女的一句话就可以掏心掏肺的老人。现在的他虽然孤独一些,但内心平静多了。
晚上,林书和坐在客厅里,还是那张泛黄的全家福摆在桌上。只是现在看着这张照片,他的心情已经完全不同了。
故事的结尾,林书和并没有与儿女们彻底决裂。家庭关系变得微妙而脆弱,但至少多了一些真实,少了一些虚假。
志远还是会来看父亲,但不再随意要钱。雅琴也会偶尔来送点吃的,但不再有之前的算计。慧敏还是会定期来看望,但不再有过分的表演。小宇和爷爷的关系反而比以前更好了,因为少了溺爱,多了尊重。
林书和明白,人性的复杂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但至少,他为自己找回了尊严,找回了生活的意义。
现在的他,虽然孤独,但内心平静。虽然清醒,但不再痛苦。
来源:小马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