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7日晚,哈尔滨一家影城灯光亮起,观众却迟迟不肯离场。在场的法国人马库斯双手捂脸,肩膀剧烈抖动。在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时,因影片中展现的血腥画面而情绪剧烈波动,甚至一度身体不适,起身离开座位,前往洗手间呕吐。
01|电影院里那一声“对不起”,让全场安静了
8月7日晚,哈尔滨一家影城灯光亮起,观众却迟迟不肯离场。在场的法国人马库斯双手捂脸,肩膀剧烈抖动。在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时,因影片中展现的血腥画面而情绪剧烈波动,甚至一度身体不适,起身离开座位,前往洗手间呕吐。
“我要向中国人民道歉,”他哽咽着说,“这些照片,本该更早回家。”他觉得自己家族当年缺乏勇气,让记录日军暴行的关键证据被尘封了80多年。
没有明星路演、没有票房噱头,一句朴素而迟到的道歉,却冲上了头版头条。
02|618张照片背后的血色家族史
故事要从1937年讲起。
马库斯的外祖父劳伦斯,劳伦斯当初前往上海,原本是计划长期定居的。他风趣幽默,还会讲中文,因此在中国结交了许多朋友,与同事和邻居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亲眼目睹昔日好友倒在血泊中,意识到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于是,他拿起相机,走上街头,记录下日军的暴行。
由于当时没有变焦镜头,劳伦斯常常需要近距离拍摄,这让他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可镜头里清晰的记录了日军的罪行:
日本兵用刺刀挑起刚学会走路的中国娃娃;
被剖开胸膛的平民还来不及闭眼;
劳伦斯与妻子在上海养育了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孩子在中国学校就读。
但日军到来后,劳伦斯的一儿一女先后被杀害,其中一个甚至是在学校被喂食了有毒果汁。
劳伦斯曾留下祖训:必须等到中国真正强大起来,才能将这些照片交给中国。“等中国强大了,再把它们还回去。”
这一等,就是三代人。
劳伦斯之所以如此叮嘱,是希望这些证据能被更妥善地保存与保护。
03|跨越80年的尘封记忆
2021年,马库斯在整理外祖父劳伦斯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老旧的手提箱,里面是一本被防水袋包裹的相册。翻开这本相册,发现里面记录的是外祖父在上海的生活片段。马库斯为能了解外祖父的生活而感到欣慰,但随着翻阅的深入,他的心情愈发沉重,因为他看到了大量“极其可怕”的画面。
这些照片揭露了侵华日军在上海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部分照片背面甚至留有血迹,以及用法文写着“证据勿毁”的字样。
一开始马库斯也质疑过,但他主动查阅资料了解历史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但仅凭一己之力,很难让更多人了解真相。
2025年8月4日,马库斯才正式将劳伦斯拍摄的照片捐赠给中国,这既是马库斯家族的使命,也是他对中华民族崛起的坚定认可。
马库斯捐赠的618张照片,填补了日军系统性暴行的关键证据链,已被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永久收藏。
04|哈尔滨731,他当场喘不过气
8月7日,马库斯与另外两位好友士杰、松松,身穿正式服装,参观了731部队罪证陈列馆。
当看到冻伤实验那把锯骨锯时,他脸色煞白,手指死死拽住衣领:“科学家本该救人,为什么变成杀人机器?”
留言簿上,他抖着手写下:
和平与正义 Peace & Justice Paix et Justice,三种语言,同一句话,像给三代人写的墓志铭。
05|看完《南京照相馆》,他彻底崩了
当晚,马库斯和好友一起看《南京照相馆》。电影里,中国摄影师冒死把胶卷送出南京;电影外,他外祖父80年前做了同样的事,却晚了80年才把证据交还。“我真不配被叫英雄,”他说,“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在镜头里再也没能走出来的人。”影厅灯亮,他弯下腰,向银幕深深鞠了一躬。
06|不是宣扬仇恨,是铭记历史
总有一种声音说:天天翻旧账,是不是宣扬仇恨?
“记住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避免下一场灾难。”
接下来,他和伙伴打算带着这批照片去美国、去日本巡展。
“西方年轻人知道奥斯维辛,却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和731。”
“如果谎言能跨国传播,真相为什么不能?”
写在最后
今天,当我们刷着短视频、追着偶像剧时,有人为了80年前的真相,差点丢了命。
历史不是课本上的黑白照,它是会呼吸、会疼、会流泪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来源:古人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