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2日,为期5天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落下帷幕。本届大会设约5万平方米机器人博览会展区,涵盖创新馆、应用馆、技术馆三大展馆,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的1500余件展品集中亮相,首发新品超100款。
8月12日,为期5天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落下帷幕。本届大会设约5万平方米机器人博览会展区,涵盖创新馆、应用馆、技术馆三大展馆,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的1500余件展品集中亮相,首发新品超100款。
在这场全球顶尖机器人盛会上,浙江企业携人形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全产业链创新成果重磅亮相,引发关注。从余杭科创企业的全球首款量产灵巧手,到宁波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领航者”系列,再到温州企业的“海陆空隧”特种机器人矩阵,浙江力量正成为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
在北京亦庄的大会现场,C303展厅内,杭州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机器人乐队正在演奏《我的祖国》。机械臂与灵巧手精准配合,扬琴、架子鼓与钢琴的和鸣引发现场观众阵阵惊叹。这支第三代机器人乐队已能流畅演奏60余首曲目,此前在“良渚论坛”弹奏《梁祝》时便已惊艳世界。
杭州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台
在5万平方米的展馆中,浙江企业的创新成果覆盖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应用的机器人全产业链,不少核心零部件企业乃至上市公司现场展出人形机器人产品。其中,浙江禾川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通过人形机器人展示旗下关节产品。
现场展示印证“技术革新须扎根应用场景”的观点,越来越多机器人走出实验室、深入多场景,让智能有了温度。
“谁是铁甲拳王”人形机器人精彩格斗
宇树科技展台前始终人头攒动,人形机器人拳击表演赛吸引众多关注,“谁是铁甲拳王”成为焦点。两个戴不同颜色头盔和手套的人形机器人G1展开激烈格斗,快速出拳、踢腿、闪避……被打倒的一方躺在地上几秒后,会自主弹坐起来继续比赛,展现出出色的运动控制与平衡能力。拳脚相接间的金属碰撞声,引来现场观众频频喝彩。
宇树科技机器人格斗赛现场
宇树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兴兴介绍,机器人在格斗中需完成十几到二十个随机组合动作,既要切换丝滑,又要应对强冲击,这与无干扰表演的技术水平截然不同。他指着机器人铝合金腿部的凹坑说:“这些凹坑正是抗冲击技术突破的直接证明。”
此外,宇树科技8月5日发布的新款四足机器狗产品Unitree A2也亮相大会,整机约37kg,空载续航约20km。
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
以地方名命名的人形创新中心是此次大会的一大亮点,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均现场参展。
作为浙江省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现场展示了机器人在服装车间、化工实验室、商超零售等场景的应用。该中心自今年3月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领航者1号”后,仅用四个多月便研发出新一代人形机器人“领航者2号NAVIAI”。相较于前代,“领航者2号NAVIAI” 外观设计更类人化,硬件配置更可靠,操作性能更智能。
现场展出的“领航者2号NAVIAI”系列机器人身高165cm,体重60kg,单臂负载5kg,手臂末端执行精度达1mm,不仅能平稳行走、演讲、执行打螺丝等复杂任务,还能与人类互动递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机器人AI算力达275Tops,进一步提升响应和处理计算任务的速度。
新品首发 特种机器人矩阵覆盖海陆空隧
杭州曦诺未来科技在C502展位全球首发高自由度腱绳传动灵巧手Xynova Flex1,可稳定抓取单薄纸张和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强脑科技推出新一代灵巧手产品BrainCo仿生灵巧手Revo2,智澄英达科技带来TR5高性能通用人形机器人,展示夹生鸡蛋和滴液操作等高精度技能。
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C馆105展位构建“海陆空隧”智能机器人完整“特种兵”矩阵:四足机器狗已应用于浙江、福建公安系统并进军新加坡市场;申龙号ROV水下机器人具备300米作业深度,已为多座大型桥梁建立水下结构“健康档案”;列车检测机器人30分钟可完成超10000个检测项,已部署于杭州、上海等轨交系统。
杭州具微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高校科研力量,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控制技术,专注户外四足机器人研发。该公司在C308展位的产品MOVENEWT1 通过“智能感知+仿生运动+模块化生态”的三位一体设计,融合环境感知与AI交互技术,实现从技术创新到场景落地的闭环。其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硬件性能领先(如续航高达12小时、负载50kg),更在于通过自研系统与开放拓展能力,为户外登山探险、应急救援及工业物流运输等领域提供可定制的智能移动解决方案。
浙商观点引领产业方向
大会论坛上,浙江科学家与企业家分享具身智能前沿趋势。
达摩院乐云具身智能平台负责人陈明修在“技术融合”篇章专题论坛中,阐述AI大模型与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协同创新。智澄英达科技创始人胡鲁辉在论坛第二篇章交流发言,强调视觉决策执行(VRA)模型对机器人实用化的关键作用。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回应上市相关问题时表示:“人形机器人价格下探至10万元以内,是打开消费市场的关键突破点。我们正通过核心部件自主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实现降本增效。”关于上市进程,王兴兴表示,他把上市当作一次“高考”,是企业迈向更成熟管理阶段的标志,也是对股东的交代。
他还提到,目前以AI(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机器人行业确实关注度非常高。对于每家企业而言,包括宇树,最本质的还是要花足够的时间把产品做好:打磨出更好的产品、更好的价格、更加完善的功能、更好的售后体验。另外,企业也要想好战略方向,要提前一步想到未来几年大概是怎么样的,比如在AI、技术、硬件、生产制造、全球布局等方面,提前做好布局。
浙江政策沃土培育创新生态
浙江机器人产业的爆发非一日之功。
早在2017年,浙江就印发全国首个“机器人+”政策《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后续出台的《浙江省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0-2025年)》,更明确提出“到2025年成为全国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的目标。
2024年4月,《杭州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提出对智能机器人“大脑”“小脑”建设、核心零部件和整机制造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支持。根据规划,到2026年,杭州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工业产值将突破500亿元,实现整机新产品50项,其中达到产业化水平的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不少于3项。
在这些政策支持下,浙江企业已展现头部实力。据宇树科技市场负责人王其鑫介绍,2024 年该公司四足机器人占全球出货量 60%-70%。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杭州海创等平台依托浙江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加速技术转化和产业孵化。
机器人产业的风向,正在浙江企业的创新实践中愈发清晰。
来源:《浙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