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老工业城区的齿轮咬合新时代的节拍,会迸发怎样的火花?在钢铁与创新的交响中,立山区正奋力书写着老工业城区转型的新篇章。从车间到商圈,从项目现场到民生工程,立山区用“进”的态势、“新”的突破、“实”的作风,展现出一个传统工业城区在新时代的转型韧性与发展活力。
当老工业城区的齿轮咬合新时代的节拍,会迸发怎样的火花?在钢铁与创新的交响中,立山区正奋力书写着老工业城区转型的新篇章。从车间到商圈,从项目现场到民生工程,立山区用“进”的态势、“新”的突破、“实”的作风,展现出一个传统工业城区在新时代的转型韧性与发展活力。
这里既有钢铁产业的“老树新枝”,也有新兴业态的“春笋破土”,更有一线干部“躬身实干”的担当作为——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立山区正以坚定的步伐,走出一条老工业城区转型升级的特色之路。今年上半年,立山区地区生产总值稳健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以28%的增速领跑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这些数字背后,是立山区以务实之举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之策培育增长动能的有力印证。
上半年攻坚突破
工业经济攀高向新
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今年上半年,面对钢铁行业周期性调整压力,立山区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难”:
传统产业“强筋健骨”:废钢产业逆势突围,实现销售量112.5万吨,销售量同比增长14.2%;“双鞍”融合深化推进,推进鞍钢电气搬迁改造、鞍钢铸钢电渣炉等2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产值8000余万元,“五项”改造投资完成6.74亿元,同比增长108.8%,提前完成全年必保目标。
新兴势力“破茧成蝶”:布顿科技等企业产值增量9.7亿元,对冲鞍钢下属企业减产影响,高端钢丝绳价格及行业增加值均增50%以上。鞍山兵工物资、鞍钢电气等10户新入库工业企业合力贡献产值增量约14亿元,成为工业增长新引擎。立山区工信局成立鞍山市钢铁服务业协会铸锻分会,推动鞍钢钢绳、鞍山丰林成功通过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和复核,17家企业获评市级绿色制造,助力鞍山获评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
创新生态“雨林繁茂”:中检鞍钢检测中心等平台加速落地,冶金集团冷轧新材料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39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专精特新企业在立山区构筑创新矩阵。
消费活力竞相迸发
点燃城市经济“新引擎”
三产占比59.2%、社零额增速19个月全市第一——立山消费市场“热力值”持续攀升:
产销分离激活存量:推动津翔、辽宁能源等大型企业设立销售公司,批发业销售额实现22.9亿元,同比增长32.8%,房地产销售面积7.5万平方米,增长7.6%,逐步弱化建筑业依赖。
多元消费释放潜能: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发放消费补贴300万元,拉动消费3.5亿元,以旧换新累计销售额实现2.3亿元,限上零售、住宿、餐饮均实现20%以上增长。
场景焕新塑造品牌:建成ABC三座电商基地,年带货量超15亿元,积极谋划D座基地,形成四座联动格局,线上销售额超6亿元。启动实施光明街及大馆周边特色街区改造工程,为立山区消费市场注入新动能。
项目攻坚与改革赋能
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从“纸面”到“地面”,立山区以改革破题、用项目作答:
项目建设“加速度”:5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52个项目签约落地,盘活闲置资产12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6%的背后是35个难题的精准破解。帮助铭建、帅龙等项目协调解决问题35个,沁园春南苑等55个5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顺利推进,蜜滋工坊等52个项目签约落地,铭建等6个项目摘地7宗,面积25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科通等6个项目拟摘地6宗,面积18.4万平方米。建安工程、建设类项目投资分别增长14.3%、15%,“五改”投资增长108.8%,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开发区改革“试水深”:深化“管委会+公司”模式,建立利益共享的财税体制。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邀请67家域外知名企业参会,参会企业融资需求超5亿元。全力打造园区环境优势,依托鞍钢钢绳盘条原料优势,发挥“源网荷储”绿电成本优势,工业污水处理生态环保优势,整合鞍山陆港、德邻陆港等物流成本优势,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集聚区效率优势,筑牢区域发展根基。
民生福祉厚植底色
书写幸福立山“新答卷”
用“民生温度”标注“发展高度”:
城市更新“精雕细琢”:加速推进23条道路防洪排涝改造,新建5处口袋公园,实施7.9万平方米的绿化补植工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打通东方中学“断头路”,全面完成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排水管线、供暖管线改造工作,实现居民垃圾上门回收从试点探索到全域覆盖。一系列惠民工程串起绿色生活圈,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千家万户。
教育医疗“优质均衡”:2.4亿元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建,AI智慧教研中心引领全市,校园直饮水覆盖1.8万名学生;特困养老服务中心托起“夕阳红”,持续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推进特困人员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留住人才“引入活水”: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外联清华大学共建实践基地,内与鞍山师范学院签署战略协议,招聘24名“双一流”人才。
下半年决战决胜
决战三年行动
立山区以“非常之为”拼“决胜之局”
“数据是奋斗的刻度,实绩是使命的勋章!”立山区委、区政府向全区发出动员令。面对“工业结构单薄”“项目储备不足”等隐忧,决胜之年需下决胜之力。
产业跃迁再突破:稳定建筑业产值规模,狠抓园区建设,加速钢铁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传统围钢产业转型,拓展废铝、废铜等再生金属产业,推动中检鞍钢检测中心等创新平台落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宠物经济、直播电商等新型消费业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项目攻坚再提速:加强向上争取精准度,积极谋划包装项目,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支持。围绕“双鞍”融合,打开“先有市场,再有企业”的思路,借助鞍钢广阔市场资源,持续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全面落实纾困政策,打通要素供给瓶颈,加强闲置资产盘活,力促森鹤、瀛海等摘地项目尽早开工。深化开发园区、国资国企、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加大文体旅融合发展力度,深挖活用立山文化内涵,为特色街区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民生福祉再提质: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城市更新和管理力度。加快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集团化教育强区品牌。加快改造老旧小区,实施天然气置换等老旧管网改造升级,加速推动劳动路北延“断头路”,铁路房产管理等民生关切问题。
“立山干部没有‘差不多’的妥协,只有‘必须成’的决绝!”站在三年行动收官的历史节点,立山区将以百折不挠的恒心、踏石留印的决心,在工业转型主战场、项目攻坚最前沿、民生保障第一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立山篇章,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鞍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