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融】安徽医疗队让700余项技术扎根雪域高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3 07:42 2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医疗队坚持奔赴西藏山南开展近视防控筛查公益活动,累计为山南地区建立屈光档案3.2万份,免费配发近视眼镜1.8万副,用专业与爱心守护着雪域学子的光明未来。

一年的时间里,援藏医疗队带领山南市人民医院心脑血管内科填补当地多项技术空白,牵头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并顺利通过评审。

近年来,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医疗队坚持奔赴西藏山南开展近视防控筛查公益活动,累计为山南地区建立屈光档案3.2万份,免费配发近视眼镜1.8万副,用专业与爱心守护着雪域学子的光明未来。

蚌医大一附院援藏医疗队员刘安在错那市觉拉乡参与巡回医疗义诊,让优质医疗服务延伸至末梢。

高原七月,雪峰连绵处镀上晨曦金边,安徽省第十一批援藏医疗队的身影融于这片雄奇壮阔中。这支由全省14家医疗机构择优选派组成的精干力量,将在平均海拔约3700米的山南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工作。

从2015年安徽省第一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抵达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人民医院,至今,这条医疗援藏路安徽已走过十年。

“五大中心”相继落成,开展三新技术700余项,实现350余种大病、750余种中病不出市治疗……十年间,安徽坚持“省市联动、以院包科”的精准帮扶,300余名医疗专家接力奔赴雪域高原,让山南卫生健康体系不断健全,多项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交出了一份守护群众生命、提升健康福祉的时代答卷。

攻坚:

将创新技术“种”在高原

“精准介入除心病,医术高明暖人心”……在山南市人民医院心脑血管内科的走廊,悬挂着一面面红色的锦旗。曾几何时,山南市人民医院难以完成一台心脏介入手术;如今,其心脑血管内科已跻身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导管室内时常上演着“生命奇迹”。

“是胡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藏族同胞桑珠次仁的心里始终念着一位汉族好“门巴(医生)”。2023年春节期间,桑珠次仁突发急性心梗并发室颤。作为安徽省第八批“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队队员,来自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的心内科主任医师胡昊,时任山南市人民医院心脑血管内科行政副主任,及时为桑珠次仁会诊并成功开展手术。痊愈后,桑珠次仁将洁白的哈达献给了胡昊。

“在我们过去之前,当地虽已经具备开展一些常规心脑血管疾病诊疗的能力,但还无法独立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疑难重症救治能力尚有不足。”在胡昊看来,医疗援藏,不仅是要看门诊、做手术,更是要将源源不断的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留在当地。为此,他决心要为山南市人民医院心脑血管内科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牵头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并顺利通过评审,实现山南市在这一领域“零的突破”。

援藏一年的时间里,胡昊带领山南市人民医院心脑血管内科率先开展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用以抢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并开展左西孟旦注射液在高原地区缺血性心肌病伴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等,多项技术填补当地空白。

不断用技术点亮患者希望,这正是安徽医疗援藏的初心之一。十年来,一批又一批医疗队员用一连串医学技术,标注出医疗援藏的技术成色,彰显出医者仁心的时代温度——本地医务人员可独立开展复杂髋关节置换术、椎体成形术等500余种复杂手术;熟练掌握膝关节置换术、尿道狭窄整形术等700余种手术。

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涌现,也得益于安徽在医疗援藏之初便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的有益探索。早在2015年,安徽便确立了“省市联动、以院包科、结对共建”的总体思路,推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医大一附院、安医大二附院等8家省属“三甲”医院和5个市属专科特色“三甲”医院与山南市人民医院结对共建,一对一指导其科室建设。

这一模式的创新实施,有效提高了山南市人民医院各科室的医疗技术水平,满足了当地群众看病就医的现实需求。医疗技术的精细化提升,也推动医院胸痛、卒中、创伤、高危孕产妇、高危婴幼儿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落地建成,使得“让山南百姓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的目标照进现实。

扎根: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人才是核心要素。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是每一位援藏医疗队员的初心和使命。手把手教学、讲课培训、领台手术……援藏医疗队通过“师带徒”等方式,将医疗技术和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西藏本地医生。

在安徽省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石磊的援藏记忆里,始终铭刻着一件让她自豪的事情:在安徽医疗队的援助和带教下,山南市人民医院的眼科医生索朗央宗成为自治区首位可以独立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本地医生。

“由于紫外线强烈,我们当地人容易患上白内障等眼部疾病。”索朗央宗坦言,安徽援藏医生到来之前,医院只能治疗一些常见病,如结膜炎、角膜炎等,对于白内障患者也只能开展小切口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较慢。“但现在不一样了,来自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医大二附院、蚌医一附院等一批批安徽的眼科专家给我们上理论课,带着我们一起进手术室,特别是石老师手把手地教会了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即使老师现在回安徽了,我自己在医院也是可以实施这项技术的。”

三年多的时间里,独立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超千例;为98岁高龄老人开展白内障手术,让其“重见光明”;泪道置管术、青光眼手术均能独立开展……现在,索朗央宗成了眼科的骨干医生之一,已经能独立进行眼部微创手术等,还带起了徒弟。

如今,这样的传承故事在高原已成常态。呼吸内科罗布占堆、韦圣焕医生均已熟练掌握气管镜技术,心血管内科夏敏文医生成功掌握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和经皮肾动脉造影术……在安徽专家的悉心带教下,山南本地医护人员不断掌握先进技术,逐渐发展形成一支支具有成熟技术的本地人才队伍,成为援藏医疗队“授之以渔”的生动注脚。

2017年9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了首批来自山南市人民医院的进修医师,迄今为止,先后共有4名当地医师、2名当地技术人员来该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急诊外科、心血管介入科等科室进行6个月到1年的学习。该院实行导师制带教,为每名进修医生配备一名高年资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进修人员先后掌握了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范,血透室进修医师能够熟练掌握临时管、长期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PTA人工血管等肾脏病相关手术操作,能正确处理透析期间的并发症,并将技术带回了山南。

此外,由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导举办的“第二、三届雅砻高原地区心血管介入技术培训会暨山南市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推进会”“首届雅砻呼吸高峰论坛暨PCCM科规范化建设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为高原医务人员打开了望向外界的窗口,真正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留得住、能战斗”的山南本地医疗队。

辐射:

让优质医疗服务延伸至末梢

时间丈量着发展的进度,也标注出跨越的幅度。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让优质医疗资源延伸至末梢,是破解看病就医难题的必然。

去年八月,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援在山南市人民医院上演。41岁的藏族同胞西罗突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胸痛剧烈、大汗淋漓。从他被120急救车送抵医院大门,到堵塞的心脏血管成功开通,仅用了36分钟——这远低于国际指南90分钟的标准,创造了一个雪域高原上的生命奇迹。

在这背后,是山南市胸痛急救网络体系的高效运转。西罗的心电图、血压等关键信息通过系统,同步传输至医院胸痛中心和安徽省第十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专家邵杉的手机上。他与山南市人民医院心脑血管内科负责人余小华迅速远程会诊后确定,需立即行急诊PCI开通患者闭塞的心脏血管。这套无缝衔接的流程,将黄金救治时间压缩再压缩。

“信息先于患者抵达,是生死竞速的关键。”余小华介绍,安徽省援藏医疗队把医联体双向转诊的经验带到了高原,山南市人民医院以心脑血管内科为枢纽,整合全市1区10县1市资源,串联起乡镇卫生院、各级医院与120急救中心,构建起覆盖全域的胸痛急救网络,真正实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到;信息共享,协同救治”。

在山南,安徽援藏医疗队还将这张生命守护网从急救现场向更广阔的基层和源头延伸。健康义诊、高原心脏病筛查、发放急需药品……十年来,医疗队的足迹遍布山南每一寸土地,用专业素养与医者仁心填补医疗鸿沟,以赤诚之心编织藏区基层健康网络。

2025年6月23日,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医疗队第五次踏上雪域高原,奔赴西藏山南开展近视防控筛查公益活动。在为期半个月的医疗援助中,专家们深入乃东区和错那、措美、浪卡子三县(市),为当地中小学生进行了系统性视力筛查和近视防控指导。

当高原阳光穿透云层,眼科医疗队的专家们跋涉在雪山峡谷与广袤草甸之间。他们携带的不仅是精密的验光仪器,更是一份跨越3000公里山河的深情承诺——要让高原学子眼中的世界,永远清澈明亮。近年来,这支医疗队已为山南地区建立屈光档案3.2万份,免费配发近视眼镜1.8万副,用专业与爱心守护着雪域学子的光明未来。

保障:

发挥管理、制度的长效守护力

短期靠创新,长期靠制度。推动雪域高原医疗健康事业持续良性发展,制度保障十分关键。

早在2015年全省首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出发前夕,安徽就制定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推进方案和帮扶规划,构建“8+5”“组团式”援藏长效机制,确定全省综合实力或专科能力最强的8家省属医院和医疗资源较丰富的5个市,明确牵头单位,按照“省市联动、以院包科、结对共建”,签订帮扶协议,结对共建受援医院24个科室,前后方联动,不达目标不脱钩。

为帮助对口支援的山南市人民医院打造本地医疗卫生行业服务龙头,在充分调研评估基础上,安徽明确了创三甲、稳三甲、强三甲的“三步走”战略。在持续落实“以院包科”模式下,安徽医疗队着重从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和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升受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十年来,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坚持“急山南所需,尽安徽所能”的初心,选派300余名“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和70余名柔性援藏人才奔赴高原,让山南卫生健康事业迎来质的提升。

安徽省“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山南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夏志强称,近年来,山南市人民医院蓬勃发展,以骨科、肝胆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眼科等为代表的一批学科取得长足进步,先后获批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自治区唯一市级高原病研究中心。2015年至2024年,山南市人民医院门诊量增加近90%。2024年,医院开展手术4068台次,较2015年增加153.46%。其中,三四类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位居自治区医疗机构前列。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中,山南市人民医院综合得分提升20%,从C++等级跃升至B级。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当第十一批安徽“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脚步深深印进山南土地,十年时光的重量悄然刻入记忆。无数个日夜坚守,无数次手把手相传,无数次对生命的执着营救,在这片高原上镌刻下不朽印记。

如今,皖藏两地的生命接力还在赓续更温暖的篇章。从“看病就医难”到“大病不出藏”,安徽“组团式”医疗援藏将继续以“专科攻坚为矛、人才培育为盾、智慧赋能为翼”,在藏区筑就一座“带不走的健康长城”。当格桑花再次漫过山南,那些被技术点亮的心跳、被知识唤醒的希望、被仁心温暖的目光,正在雪域高原生生不息。

来源:安徽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