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天津市北辰区的一处科技园区内,一栋栋覆着光伏板和彩色通风管道的建筑格外醒目;机房内,海量数据日夜不息地奔流,服务着京津冀等地区的互联网+、金融交易、通信运营等智能产业。
在天津市北辰区的一处科技园区内,一栋栋覆着光伏板和彩色通风管道的建筑格外醒目;机房内,海量数据日夜不息地奔流,服务着京津冀等地区的互联网+、金融交易、通信运营等智能产业。
江天数据的蜕变,书写了一个传统重工业企业在国家“双碳”与“数字中国”战略下的转型传奇。
一、从钢铁到数据:绿色节能的传承与蜕变
“我们以前是钢铁企业,节能管理是钢铁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如今,节能管理理念已经成为我们的思维模式,”江天数据能源发展总监孟庆利回忆道。“转型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后,这种意识更加成为我们的宝贵资产。”
2017年,江天积极响应天津市产业转型政策,投身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IDC是新兴行业。在新兴行业发展初期,行业会更加关注技术突破而不是节能减排,”孟庆利说,“对能效的重视就成了我们转型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慢慢带动了整个行业对节能的重视。”
对数据中心来说,设备降温是能源消耗比较大的一环,江天数据采用先进的间接蒸发冷却技术。这种技术现在已经是数据中心行业广泛采用的节能型制冷方式,而在8年前,还属于十分前沿的创新,它能在保障温控效果的同时,大幅降低能耗。
孟庆利介绍,“我们利用的是室外的冷空气,先通过过滤和降温,再在一个换热装置中与室内的回风进行热交换,以达到给设备降温的效果。”这就像在墙体之间加了一个“热交换芯”,既能降低温度,又能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和稳定。
除了冷却系统,园区内的许多细节都展现着绿色低碳的理念。南向墙面与屋顶未设设备区域全部铺设光伏板,供应清洁电力;距离园区不到2公里处,一项“渔光互补”工程正在推进——水面养殖鱼虾蟹,水上铺设光伏组件,构建生态与能源共生系统。
在基础建设层面,园区也处处“动脑筋”:冷却水管尽量走直线、少拐弯,减少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供电线路重新规划,尽可能降低电力传输损耗;照明系统也经过优化,避免电力浪费……
孟庆利介绍到,在各种节能措施的共同作用下,园区整体的PUE值可以降低到1.22以下。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是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PUE值越低,表示用能效率越高。国内其他的数据中心,PUE值一般在1.5左右。
“绿色节能的理念是贯穿全流程的,”孟庆利说,“从规划建设之初,这种意识就已深度融入每个环节。如今的成果并不是靠某个单一设备实现的,而是系统性创新的胜利。”
二、从“重工业”到“新基建”:一场关于转型的选择
2017年1月份,全国各省煤炭、钢铁去产能方案相继出炉。天津市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改革,加大钢铁行业去产能力度,全年压减炼钢产能180万吨。
近年来,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首次提出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此后,“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强调,要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
同时,放眼全球,绿色低碳与数字化并进也已成为国际共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要“推动可持续工业化、提升基础设施质量”,并将绿色转型作为全球可持续增长的关键路径。
经过综合考量,并参考借鉴了同行业企业的成功转型经验,江天最终决定转型做互联网数据中心IDC,Internet Data Center。
“从钢铁企业转型到IDC企业,我们发现两个行业有很多的相同点,比如二者都是高耗能行业,并且都对电力有很大的需求,”孟庆利说。“我们园区自建220 kV变电站,双路进线分别源自两座500kV省级环网站,电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环京区域首屈一指”
同时,江天数据专门铺设从园区到北京数据中心集群的互联网专线,可保障从江天数据产业园到北京的双向网络传输时延小于2毫秒,相当于人类眨眼速度的五十分之一,达到了云计算节点部署的最高等级,能够满足自动驾驶等前沿应用场景。
“江天数据的成功转型,是北辰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北辰区工信局局长丁庆兰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不同行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和完善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持续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近年来,北辰区持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在降碳、减污、增绿等方面探索创新路径。2024年,全区已有20家企业纳入绿色制造单位库,31个项目获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打造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
“我们希望江天的转型不仅成为一个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典型案例,更成为一种路径。”丁庆兰说,“在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的交汇点上,北辰将持续为更多企业打造腾飞的新跑道。”
三、未来图景:绿色能源利用的新路径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AI技术也为节能创新创造了新的机会。
在园区的显示屏上,PUE值、电力负载、温湿度变化等核心运行指标实时滚动——这些原本藏在设备背后的能耗数据,如今被一套智能系统实时捕捉并直观呈现。
这正是江天数据自主研发的一套智能系统——云哨iSentry智能监控运维管理平台。它能够全天候监测数据中心运行状态,尤其是对制冷设备的能耗进行精准分析和动态调整,帮助企业实现更高效的节能目标。
“比如制冷设备,不同季节、不同负载都有一个最省电的状态,我们就让系统用AI去寻找这个最优解。”孟庆利解释说。
通过这一系统,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全天候、自动化的节能调度,使设备以更节能的方式运转,通过AI技术帮助数据中心实现自主节电。
在提升运行效率的同时,江天数据也在探索更具社会价值的能源利用路径,并与天津大学联合发起“余热回收供暖”项目,计划将数据中心服务器产生的低品位废热,用于冬季供暖。
“这部分热量虽然温度不高,但稳定、可控,如果能回收送入周边社区,就能替代部分燃煤或燃气供暖。”孟庆利说,“这样不仅能减排降碳,还能减轻城市供暖的能源压力。”
“我们希望这不仅是一个项目,而是一种新路径的试验。”孟庆利说,“虽然面临困难,但只要政策和条件成熟,我们愿意积极推进,把一部分服务器发热,转化成家家户户的温暖。”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闫东洁 | 刘子璇 摄影 魏晓昊
来源:中国日报网